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1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1084篇
  305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红曲色素是天然安全的色素和防腐剂,根据代谢数据库选择了6种代谢途径关键酶的抑制剂,在基本培养基中考察这些抑制剂对红曲霉生长和合成色素的影响。甲羟戊酸合成途径的抑制剂邻氨基苯甲酸和3,4-二羟苯甲酸对红曲霉生长和色素生物合成都没有影响;莽草酸途径关键酶氨基苯甲酸合成酶的抑制剂三甲胺不抑制红曲霉的生长和色素的合成。在不影响红曲霉生长的浓度范围内,聚酮途径中β-酮酯酰-ACP合成酶的专性抑制剂碘乙酰胺(0.5mmol/L)抑制红曲色素合成程度达64.7%,非专性抑制剂咪唑(1mmol/L)抑制幅度达60%,聚酮途径硫酯酶的抑制剂2,4-二硝基氟苯(0.5mmol/L)强烈抑制红曲霉合成色素的活性,抑制程度达91.5%。相关酶活抑制的试验数据显示红曲霉可能经过聚酮途径合成红曲色素。  相似文献   
92.
用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分析了上海地区202例汉族胃癌病人及202例正常对照组的运铁聋白(Tf)和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亚型的分布,发现胃癌组Tfc_1c_1纯合子频率(0.3713)和Tfc_1基因频率(0.5718)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5149和0.6782),均为p<0.01,胃癌组Tfc_2c_2纯合子频率(0.2228)和Tfc_2基因频率(0.4019)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1436,p<0.05和0.2970,p<0.01),胃癌组和对照组的α_1-抗胰蛋白酶亚型分布无显著差异。用薄层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结合免疫固定分析了上海地区200例汉族胃癌病人和200例正常对照组的组特异性成分(Gc)亚型分布,发现胃癌组Go1F表型频率(0.22)和Gc1F基因频率(0.4375)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14和0.3600,均为p<0.05)。  相似文献   
93.
棒状杆菌腈水合酶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研究了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ZBB-2l腈水合酶形成的最适条件。在培养基中加入Fe2+、维生素B1和L-谷氨酸等,并以n-丁腈做诱导物,可明显促进该菌腈水合酶的生物合成。ZBB-21菌在选定的培养基中,于28℃培养64小时,其腈水合酶比活力可达83.1u/mg,而酰胺酶的比活力只有1.1u/mg。腈水合酶比活力比以前报道的提高9倍。  相似文献   
94.
一种新的EST聚类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研究发展了一种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聚类方法(ESTClustering),用于分析大规模EST测序中所产生的大量数据,以获得高质量,非重复表达序列,该方法在聚类过程中采用MEGABLAST工具对一致序列进行序列同源比较,并用phrap程序对每一EST簇进行拼接检验。这一聚类策略能降低测序错误带来的影响,有效识别基因家族成员,并避免选择性剪接的干扰,与NCB(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的UniGene clustering)方法相比,ESTClustering的聚类结果可以更好地反映表达序列的多样性,用ESTClustering对112256条拟南芥EST聚类测试,产生23581个EST簇,其中13597个EST簇有对应拟南芥基因组编码序列,与该基因组中有EST作为依据的预测基因数目接近。应用该方法对收集的147191条水稻EST序列进行聚类,形成33896个EST簇。  相似文献   
95.
采用两步法将碳酸酐酶共价键合在聚甲基戊烯(Polymethyl-pentene,PMP)膜式氧合器表面以提高其清除血液中CO2的能力。首先采用等离子体处理法将羟基引入PMP表面,然后用偶联剂溴化氰(CNBr)将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固定在PMP膜表面。采用XPS、表面接触角测定仪对等离子体处理后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以对硝基苯酚乙酸酯(p-nitrophenyl acetate,p-NPA)为底物,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接枝CA的活性、浓度、重复利用性、储存稳定性。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方法能将羟基成功引入PMP表面;CA能被成功地偶联在无活性官能团聚合物表面,在保持酶活性的同时获得较高的接枝效率;共价接枝CA(Covalently immobilized CA,CACI)的浓度随CNBr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最大可达理论单分子层接枝量的73%;CACI比物理吸附的CA(Physically adsorbed CA,CAPA)具更好的重复利用性;37oC下,CACI比CA溶液表现出更好的储存稳定性。本方法有望应用在膜式氧合器上以提高其对血液中CO2的排除效率。  相似文献   
96.
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结果表明,云开山自然保护区共有185种蕨类植物,其中10种为广东新分布:中华桫椤(Alsophila costularis)、白桫椤(Sphaeropteris brunoniana)、有刺凤尾蕨(Pteris setulosacostulata)、禾秆亮毛蕨(Acystopteris tenuisecta)、高大短肠蕨(Allantodia muricata)、细裂铁角蕨(Asplenium tenuifolium)、无盖肉刺蕨(Nothoperanema shikokianum)、蓝色鳞毛蕨(Dryopteris polita)、云南舌蕨(Elaphoglossum yunnanense)和黑鳞剑蕨(Loxogramme assimilis)。该地蕨类植物区系主要由亚洲热带亚热带分布和东亚分布成分(各占约37%的种类)构成,以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和铁角蕨科(Aspleniaceae)的植物最为丰富,包含13种中国特有种但缺乏本地特有成分。垂直分布的统计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植物(143种)生活在海拔900~1300 m的常绿阔叶林下,局限分布于海拔800 m以下的植物有15种,而局限分布于海拔1400~1700 m的植物有23种。该地的珍稀蕨类植物有马尾杉(Phlegmariurus phlegmaria)、华南马尾杉(P. austrosinicu)、薄叶阴地蕨(Sceptridium daucifolium)、小黑桫椤(Gymnosphaera metteniana)、中华桫椤、白桫椤、长柄车前蕨(Antrophyum obovatum)、黑鳞复叶耳蕨(Arachniodes nigrospinosa)、两广鳞毛蕨(Dryopteris liangkwangensis)、云南舌蕨、燕尾蕨(Cheiropleuria bicuspis)、锯蕨(Micropolypodium okuboi)和穴子蕨(Prosaptia urceolaris)。  相似文献   
97.
利用脉冲电泳介导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导入玉米种胚;以GFP基因在种胚中瞬时表达作为外源基因导人种胚细胞的标记,分析了外源.DNA浓度、电泳时间、电压、电流转换时间等脉冲电泳转化参数对种胚发芽率和外源基因导入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电泳时间对种胚发芽率和外源GFP基因导入率影响最大;通过脉冲电泳可将外源基因导入胚芽细胞,其GFP基因导人种子的频率与各电泳参数均呈二次曲线关系,300μg/ml外源DNA浓度、120min电泳时间、5V电压、2s电流转换时间可作为脉冲电泳介导玉米种胚转化较适宜的参数。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聚桂醇在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9月医院确诊的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75例(75条患肢)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33例(33条患肢)超声引导下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作为聚桂醇组,42例(42条患肢)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作为手术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门诊随访术后6、12个月,记录复发率。结果:聚桂醇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少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桂醇组皮下血肿、皮肤麻木感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桂醇组12个月复发率为12.12%低于手术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可选疗法。  相似文献   
99.
利用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的丁酸激酶基因 (buk) 和磷酸转丁酰基酶基因(ptb),以及Thiocapsa pfennigii的PHA合成酶基因,设计了一条能够合成多种聚羟基烷酸的代谢途径,用构建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获得了重组大肠杆菌菌株。前期的研究表明,在合适的前体物条件下,该重组大肠杆菌能够合成包括聚羟基丁酸、聚(羟基丁酸戊酸)等多种生物聚酯[Liu and Steinbüchel, Appl. Environ. Microbiol. 66:739743]。利用该重组大肠杆菌,通过生物催化作用合成了3巯基丙酸的同型共聚酯,同时利用该重组大肠杆菌还获得了含3-巯基丙酸单体的多种异型共聚物。实验首先研究了3巯基丙酸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优化了培养过程中添加3-巯基丙酸的时机和浓度,结果表明,在实验的条件下,细胞合成聚(3-巯基丙酸)可达6.7%(占细胞干重),合成聚(3-羟基丁酸—3-巯基丙酸)(分子中3-巯基丙酸:3-羟基丁酸=3:1)可达24.3%。实验进一步研究了同时或分别表达以上3个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合成聚合物的能力,结果表明只有当3个基因同时表达时才能合成聚合物,说明3个基因对合成过程是必须的,从而表明了合成途径是按照设计的路线进行的。还通过GC/MS、GPC、IR等手段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定性的研究。聚(3-巯基丙酸)或聚(3-羟基丁酸-3-巯基丙酸)等聚酯属于一类新型生物聚合物,它在分子骨架中含有硫酯键,不同于聚羟基烷酸酯的氧酯键,从而具有显著不同的物理、化学、光学等性质和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改善坡地苹果园的土壤环境,遏制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流失,探寻聚丙烯酰胺适宜的干撒施用量,2010—2012年在陕北丘陵沟壑区的坡地苹果园,以不施聚丙烯酰胺为对照,分别撒施0.6、0.8、1.0、1.2、1.4和1.6 g·m-2的聚丙烯酰胺,监测果园地表产流、土壤流失、养分流失和苹果植株生长状况.结果表明: 坡地果园的径流量和5—7月的产流次数均随聚丙烯酰胺撒施量的增加呈“V”型变化,其中撒施量为1.0 g·m-2时最低,但果园侵蚀泥沙量则随聚丙烯酰胺撒施量的增加而降低.地表径流和侵蚀泥沙中的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浓度均随聚丙烯酰胺撒施量的增加而降低;聚丙烯酰胺可显著降低地表径流中的硝态氮含量,对侵蚀泥沙中的硝态氮含量则无显著影响;侵蚀泥沙中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随聚丙烯酰胺撒施量的增加而降低.聚丙烯酰胺提高了苹果单果质量及产量,但对苹果植株生长及果实风味品质无显著影响.聚丙烯酰胺在坡地苹果园中的适宜撒施量应为1.0 g·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