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7,29(3):F0003-F0003
神农架林区位于湖北省西部,总面积3253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105.4米,为“华中第一峰”。其中,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704.67平方公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该地区拥有当今世界同纬度地区唯一保持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区系成分丰富多彩,[第一段]  相似文献   
3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40年了,由于政治原因和发展阶段限制,很长时期我国都处于蒙昧状态。  相似文献   
33.
吕金波 《化石》2021,(1):25-31
许多以"化石"为特色的自然遗址建成了地质公园。截止202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Global Geoparks Network)共有161个成员,中国有41个成员,其中北京周口店是地质公园(Geopark)概念的诞生地,日期应该是1996年8月10日。  相似文献   
34.
为了深入挖掘整理井冈山的自然特点,申报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应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和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邀请,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曹建华研究员率领考察队员张春来和吴夏,于2011年12月23-25日,对井冈山保护区的岩溶地貌,特别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溶洞——石燕洞进行了深入考察,获得了初步的考察数据和结论。  相似文献   
35.
“人与生物圈(MAB)”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针对全球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于1971年发起的一项政府问跨学科的大型综合性研究计划,至今巳实施了40年。人与生物圈计划的核心理念非常明确:人是生物圈的一部分.环境保护的问题不能脱离与人类生活和当地社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6.
2011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并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40周年,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将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出版《人与生物圈》杂志系列特别纪念专辑是其中之一。为了让读者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项伟大的全球性政府间科学计划,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球科学与生态科学处处长兼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秘书处秘书长NatarajanIshwaran先生(简称Ishwaran)。  相似文献   
37.
兴凯湖生物圈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总面积2225平方公里.以保护珍稀濒危鸟类和兴凯湖松等野生动植物以及内陆水域湿地及森林生态系统为主。2007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驾车路线:北京→沈阳→长春→哈尔滨→七台河→密山→兴凯湖。  相似文献   
38.
陕西牛背梁     
《人与生物圈》2011,(3):112-112
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1年.在各级主管部门支持下.批准启动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申报工作。该保护区位于陕西省秦岭山脉东段的长安、宁陕和柞水三区(县)交界区域.总面积168平方公里,是我国唯一以保护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的保护区。  相似文献   
39.
We provide confirmed photographic evidence for the previously overlooked occurrence of the polyphyletic Asian gecko genus Cnemaspis from Gunung Mulu National Park, the world-renowned UNESCO natural heritage site in northern Sarawak, East Malaysia. This new record from Sarawak province represents a remarkable range extension for Cnemaspis cf. kendallii by 550 km to the northeast and denotes the most northern occurrence of the genus in Borneo. Our new finding makes it very likely that these gekkonid lizards also inhabit appropriate limestone karst habitats in adjacent Sabah, Brunei, and Kalimantan. Given the visible differences in the Mulu specimen compared to those from the remaining distribution range on Borneo and the Malaysian Peninsula together with the fact that numerous Cnemaspis species are restricted to small areas, it seems plausible that another undescribed, rather cryptic and possibly locally endemic Bornean species is involved. Lastly, the new record contributes to the importance of the Mulu National Park as a major conservation area in East Malaysia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s.  相似文献   
40.
李诺 《生物学通报》2014,(12):58-58
<正>10月28-30日,2014年国际科学院组织科学教育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由国际科学院组织(IAP)、中国科学技术协会(CAST)、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CYSC)及中国科学院(CAS)等8个组织(高校)共同承办。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科学教育专家及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