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4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74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目的:比较化疗敏感性不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蛋白质表达差异,寻找可反映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敏感性的标志物。方法:通过肿瘤药物敏感试验选取化疗高敏感性和低敏感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比较研究后得出差异表达蛋白;对在高敏感组中高表达的埃兹蛋白(Ezrin)进一步行免疫印迹验证,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在临床病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建立了化疗高敏感和低敏感大B细胞淋巴瘤差异表达蛋白质凝胶2D图谱,鉴定了28种差异表达蛋白,发现Ezrin蛋白在化疗高敏感组表达高于低敏感组,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Ezrin的这一表达状态。结论:Ezrin蛋白表达在化疗敏感性不同大B细胞淋巴瘤中存在差别,可能作为预测淋巴瘤化疗敏感性的候选标志物。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灌注化疗,每4周进行一次灌注化疗,对照组(n=54)进行3次,治疗组(n=54)只进行一次。治疗组给予冷循环射频消融术。评价生活质量Kamofsky评分,治疗前后检查患者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AVr)、白蛋白(ALB)、总胆红素、肌酐及尿素氮等指标),甲胎蛋白(AFP),T细胞亚群和加强肝脏CT扫描。随访1年,经CT确定肝癌复发。结果:治疗组Kamofsky评分有效率为59.26%,对照组Kamofsky评分有效率为37.03%,两组Kamofsky评分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变化相比较,除腹胀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两组相比较,ALT和AF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细胞亚群变化相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均变化显著(P〈0.05)。治疗后随访一年,治疗组复发率为22.22%;对照组复发率为53.70%。两组治疗一年后复发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结合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肯定,并发症及副作用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3.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31):I0002-I0002
最近,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称,一种名为LIN28的蛋白在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促发癌症的关键”开关”。这一发现对于开发新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初次全身化疗对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眼表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化疗的恶性实体肿瘤的患者60例,年龄在50-75岁之间,在化疗前及化疗结束后1周分别进行眼表评估.检查内容包括:干眼相关症状问卷调查,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泪液羊齿状结晶、结膜丽丝胺绿染色、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结果:1)问卷调查提示全身化疗后,患者眼部出现视力波动、干涩、眼部不适等症状是最常见的;2)患者全身化疗后,眼表出现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基础泪液分泌量减少,结膜杯状细胞减少,角膜荧光素染色与结膜丽丝胺绿染色评分增加,泪液羊齿状结晶评级下降(P<0.05).结论:全身化疗可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眼表产生影响,能导致干眼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在化疗的同时要关注患者眼表的健康,及时予以干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顺铂(DDP)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用索拉非尼和DDP单药或联合作用于细胞,观察最佳抑制效果.MTT法检测索拉非尼、DDP及两药联用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观察ERK及pERK蛋白的表达.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胃癌SGC7901细胞经索拉非尼、DDP单独处理以及两者联合处理后,在不同浓度均能出现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并且其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效应.与单药组相比,联合作用组对细胞的抑制率明显增高,表现为协同作用(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的结果显示,经药物处理后细胞凋亡率均较空白对照组升高,两药联合作用的凋亡率要明显高于单药组.单药组及联合用药组对SGC7901细胞ERK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是pERK在单用索拉非尼及联合用药组的表达则降低,以联合用药组尤甚.结论:索拉非尼联合顺铂对胃癌SGC7901细胞有增殖抑制及促凋亡的作用,两药联合表现为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增殖通路Raf/MEK/ERK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外阴瘙痒临床疗效观察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顽固性外阴瘙痒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62例,采用单纯西药口服和外阴洗液清洗;乙组患者6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乙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患者满意度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操作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和不适症状发生。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方法治疗顽固性外阴瘙痒可显著增加临床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安全性较高适宜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应用和治疗。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胃癌腹腔转移运用体外高频热疗联合热灌注化疗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胃癌腹腔转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静脉化疗,观察组运用体外高频热疗联合热灌注化疗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腹水缓解有效率上,观察组85%显著高于对照组72.5%,p0.05;腹痛缓解有效率上,观察组92.5%显著高于对照组85%,p0.05;在实体瘤控制有效率上,观察组55%显著高于对照组32.5%,p0.05。结论:胃癌腹腔转移运用体外高频热疗联合热灌注化疗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及时缓解患者不适。  相似文献   
98.
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对TuMV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利用苗期人工接种鉴定及ELISA检测方法,对127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进行芜菁花叶病毒(TuMV)的抗性鉴定。结果显示,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的病情指数(DI)分布在3.55~95.68之间,不同种质间表现出较大的抗性差异。不同抗性级别的次数分布图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略向感病区域偏离。基于病情指数的聚类分析结果与抗病性分级基本一致。通过苗期鉴定共筛选获得高抗TuMV的不结球白菜种质6份,抗病种质13份,其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其中叶面皱缩和具有刺毛的抗病材料所占比例较高,可能与TuMV抗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ELISA检测结果显示,117份供试种质的P/N值分布在3.10~25.37之间,不同种质间表现出病毒含量的差异,但与DI值未呈现明显相关性,可作为抗病材料筛选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9.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产量的重要生物胁迫之一。实践证明,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是培育具广谱、持久稻瘟病抗性的品种并推广种植。本研究以优质、高产、感稻瘟病的京作1号为轮回亲本,与稻瘟病抗性基因Pi9、Pigm和pi21的供体材料进行杂交、回交和复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农艺性状筛选,培育不同的单基因导入系和聚合系。苗期人工接种多个稻瘟病菌的结果显示,Pi9抗性改良系的抗性频率达到100%,Pigm抗性改良系平均为90%,均极显著高于轮回亲本京作1号的抗性频率,且农艺性状与京作1号基本一致。pi21抗性改良系的抗性水平与京作1号没有明显差异,单株产量极显著低于京作1号。与轮回亲本相比,Pi9和pi21聚合系的抗性频率极显著提高,达到93.33%,但单株产量明显降低。研究结果证实了Pi9和Pigm基因在大幅度提高抗瘟性的同时对主要农艺性状影响小,都具有较大的育种利用价值。基因pi21抗谱较窄,抗性不强,且可能存在对产量的负效应,不宜单独用来改良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需要与抗性强的主基因聚合,通过多次回交和自交打破该基因与产量的不利连锁累赘。  相似文献   
100.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70%继发于肝炎、肝硬变。虽然诊断技术的提高,使肝癌的早期发现成为可能,然而由于肝癌早期症状隐匿,大多数肝癌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肝切除术是治疗肝细胞癌最常用的手段。对于一些不可切除的晚期肝细胞癌,可采用动脉化疗栓塞以及系统化疗等手段使肿瘤降期,当转变成可切除肝癌后,再行补救性肝切除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此外,对于剩余肝体积不足而无法行一期肝切除的患者,可以采用PVE、ALPPS等方法,在剩余肝脏体积增大后再行二期肝切除术。肝内肿瘤复发率高也是导致肝细胞癌预后差的重要因素。在局部治疗后,建议在保留肝功能的前提下重复治疗。相比局部消融和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等多种手段,肝切除术有最好的远期疗效。联合和重复不同的治疗手段可达到很好的总生存期。对于患有晚期不可切除肿瘤或复发癌的患者,应积极的发挥肝切除的作用,并联合其他非手术治疗手段以取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