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41.
以夏大豆杂交种杂优豆1号及亲本(W931A和WR016)为材料,进行了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值、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光合势等光合特性的测定,以探究杂优豆1号光合特性方面的杂种优势规律,为大豆的高光效育种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杂优豆1号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单峰曲线,在8:00时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W931A和WR016;杂优豆1号与亲本相比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较高的光饱和点,从而说明杂优豆1号较强利用强光和弱光的能力;从群体光合势分析,杂优豆1号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在盛花期、结荚期、鼓粒期3个不同时期都显著高于W931A和WR016,从盛花期到结荚期、结荚期到鼓粒期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都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杂优豆1号较强的光利用能力、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42.
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作为苯丙素类物质、芪类物质及黄酮类物质的重要前体化合物,在生物医药、化妆品及食品工业中均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以酿酒酵母作为底盘菌株,利用合成生物学原理构建一株高产对香豆酸的人工酵母细胞。通过对比不同拷贝数的酪氨酸解氨酶(tyrosine ammonia lyase)合成的对香豆酸产量,发现随着基因拷贝数的增加对香豆酸的产量也相应提高;同时对酪氨酸的负反馈调控相关的蛋白质进行氨基酸定点突变得到Aro4pK229L和Aro7pG141S,利用delta位点将突变后的基因整合至酵母基因组,并挑取24株构建成功的酵母细胞进行发酵验证,发现菌株最高产量与最低产量相差28.87mg/L;为了进一步增加对香豆酸的代谢通量,对生成芳香醇类物质的旁路基因ARO10和PDC5进行敲除,发现同时敲除两个基因的菌株对香豆酸的产量最高,是敲除前产量的2.05倍(从42.71mg/L到87.56mg/L)。此外,通过设计前体酪氨酸的梯度添加实验,发现当添加1mmol/L的酪氨酸时,对香豆酸产量达到峰值(174.57±0.30)mg/L,相较于未添加时提高了将近1倍。通过运用合成生物学原理在酿酒酵母中实现了对香豆酸的高产,为后续的芪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43.
豆柄瘤蚜茧蜂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扫描电镜对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fabarum的触角感受器进行了观察, 发现有7 种感受器, 分别为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Ⅰ型、刺形感受器Ⅱ型、锥形感受器、腔锥形感受器Ⅰ型、腔锥形感受器Ⅱ型和板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是数量最多的感器; 除了腔锥形感受器Ⅱ型只在雌虫触角发现外, 雌、雄触角感受器的类型和结构没有较大的差别, 并且腔锥形感受器Ⅱ是数量最少的感器。  相似文献   
644.
区域性血管床对局部注射植物雌激素三羟异黄酮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Ji ES  Zhang LH  Wang YH  Yue H  He RR 《生理学报》2003,55(3):255-259
在72只麻醉大鼠,分别采用后肢、肾脏和肠系膜动脉在体恒流灌注法,观察了向灌流环路中直接注射植物雌激素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ST)的血管效应,以所引起的灌流压增减反映血管的收缩和舒张。结果如下:(1)不同剂量的GST(0.4、0.8、1.2mg/k8)注射于股部灌注环路时,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股动脉的灌流压。GST的这一效应可被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部分阻断,预先注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正钒酸钠(50μg/kg),可部分抑制GST(0.8mg/kg)引起的效应;(2)向肾血管灌注环路中直接注射GST也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肾动脉的灌流压,预先注射正钒酸钠可完全抑制GST引起的效应,而L-NAME对此效应没有影响;(3)肠系膜血管灌流环路中注射GST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其灌流压,这一效应可被正钒酸钠部分抑制,而L-NAME对此无影响。根据上述结果得出的结论是:GST降低后肢、肾脏和肠系膜血管床的血管张力,其机制与酪氨酸激酶抑制有关,而在股动脉则与NO释放有部分关系。  相似文献   
645.
半湿法分离提取半乳甘露聚糖型植物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叙述了半湿法分离提取植物胶的生产方法,工艺特点以及原料要求。  相似文献   
646.
滕斌  滕东利 《生物学通报》1995,30(10):41-41
压膜蜡叶标本的制做法压膜蜡叶标本,就是把采集来的植物标本,经过压制、脱水、干燥并进行杀菌处理之后,将其夫在两片无色透明的塑料薄膜(聚氯乙烯薄膜)的中间。再用自制的“电热轮”沿标本的周边滚动压合,把标本密封在塑料薄膜之中即制成“压膜标本”。压膜标本能够...  相似文献   
647.
采用化学衍生和溶剂结晶法,建立起一条从植物甾醇混合组分分离豆甾醇的技术途径。通过对植物甾醇的乙酰化,溴化-脱溴和皂化反应,并结合相应试样的重结晶操作以分离豆甾醇。利用此方法从植物甾醇混合组分分离豆甾醇,其产率为6.9%,回收率45.7%,具有生物工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48.
姜鸣  霍棠  吕淑敏  张雅林 《昆虫学报》2012,55(7):860-868
3-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 HMGR)是甲羟戊酸途径的关键酶。获得芫菁体内HMGR基因信息是确定甲羟戊酸途径与斑蝥素合成相关性的基础。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从细纹豆芫菁Epicauta mannerheimi (Maklin)体内克隆获得HMGR基因全长cDNA序列, 命名为EmHMGR(GenBank登录号为JQ690539)。该基因全长3 118 bp, 其中5′端非翻译区178 bp, 3′端非翻译区414 bp, 开放阅读框2 526 bp, 编码842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92.8 kDa, 理论等电点为6.0, 预测分子式为C4135H6604N1098O1216S50, 不稳定系数为43.37, 总亲水性系数为0.091, 为疏水性不稳定蛋白。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已报道的其他昆虫HMGR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50%以上, 而且包含HMGR_Class I保守功能域、 固醇敏感多肽区及HMGR蛋白的其他保守功能位点。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该基因与叶甲科昆虫HMGR基因的关系最近。本研究首次从芫菁科昆虫体内克隆获得甲羟戊酸途径的关键酶EmHMGR基因, 为后期芫菁体内斑蝥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49.
目的: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压疮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并研究纳米银抗菌凝胶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诊治的80例心血管内科住院并发Ⅱ期压疮感染患者,采集患者压疮感染部位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记录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主要革兰阴性菌和主要革兰阳性菌的耐药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安普贴治疗,实验组采用纳米银抗菌凝胶联合安普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80例心内科住院并发II期压疮感染患者中,共分离鉴定出病原菌7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4株,占76.06%,革兰阳性菌13株,占18.31%,真菌4株,占5.64%。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对氨苄西林、亚胺培南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90.91%、95.45%;93.33%、80.00%、100.00%;100.00%、90.00%、90.00%;而对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7.27%、9.09%;0.00%、0.00%;40.00%、2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87.50%、62.50%;100.00%、66.67%、66.67%;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均为0.00%。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住院并发Ⅱ期压疮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比较广泛,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患者辅以纳米银抗菌凝胶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50.
摘要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疗法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睡眠时间及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0例为受试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临床路径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疗法。入院后每天使用谵妄量表分析系统(CAM-CR)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若确诊为谵妄,则进行谵妄评定量表-98修订版(DRS-R-98)评定,并记录首次及末次DRS-R-98分值及谵妄持续时间;记录患者每天睡眠时间;同时在入院当天、术前1天及术后1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焦虑评分。结果:对照组术后13例发生谵妄,发生率为37.14%;观察组术后5例发生谵妄,发生率为14.29%,两组术后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谵妄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每天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SAS评分和HA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应用耳穴压豆疗法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水平,改善睡眠,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减少谵妄的持续时间,促进患者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