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5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130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492篇
  2013年   422篇
  2012年   657篇
  2011年   612篇
  2010年   428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1263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350篇
  2005年   379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297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6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麻栗坡兜兰及其近缘植物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麻栗坡兜兰Paphiopedilum malipoense及其近亲种作了对比研究。它们被作为一个种之下的4个变种:麻栗坡兜兰(原变种)Paph.malipoense var.malipoense,浅斑兜兰(变种)var.jackii,钩唇兜兰(变种)var.hiepii;窄瓣兜兰(变种)var.angustatum(变种,新等级)。其鉴别特征已列入表中,还附有一幅图版。  相似文献   
952.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细胞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作为一种新型的标记蛋白,已被广泛的应用。它发出的荧光稳定,检测简单,结果真实可靠。GFP可对活细胞的生理过程进行监控,并且可以用于活细胞中蛋白质分子的定位及动力学研究。其特有的生物化学性质使其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3.
《生命科学》2002,14(4):248-249
1 简介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于1989年经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1991年1月通过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运行。实验室的总体目标是要建成一个在结构生物学相关领域内具有国际水平的基础研究实验室。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尽力为解决国家发展规划中与基础理论研究相关的重大应用问题作出贡献,同时培养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经过10余年的建设和不断努力,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多次受到各级领导部门的表彰和奖励。1990年、1991年、  相似文献   
954.
心肌组织工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肌组织工程的目的是通过在体外构建思想的心肌组织工程,用于替代和修复病损的心肌组织,从心肌组织工程的细胞来源,细胞培养基,细胞接种,细胞支架,生物反应器5个方面介绍心肌组织工程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55.
跨太平洋生物入侵研究展望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跨太平洋生物入侵是当代最受关注、最具影响的生物学现象之一 ,这一过程导致并促进了新东亚 -北美间断分布格局 (与许多众所周知的古间断分布相对应 )的形成。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以及相关的生物类群 ,我们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 :1)哪些类型的物种参与或可能会参与跨太平洋生物入侵 ,2 )这些入侵种在入侵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以及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3)为了有效地监控生物入侵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研究入侵种及其原生和非原生生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应该对原产地和入侵地的这些物种进行比较研究 ,这些研究包括 :1)遗传学 ,2 )生活史 /形态学 (如 :个体大小、种子大小等 ) ,3)生态学 (如 :生活型 /生长型、传粉媒介和竞争对手等 ) ,4 )在原产地和入侵地的地理分布 (如 :分布区的大小、形状以及纬度等 ) ,5 )物理影响因子 (如土壤、水分和气候等 )。这些研究的目的在于 :1)确定外来种在其原生生境中影响其分布的限制因子 ,2 )了解入侵种能够在入侵地成功的原因 ,3)预测可能进一步发生的生物入侵 ,4 )为有效地监控和管理生物入侵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956.
血链球菌在不同牙周状态下的分布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口腔主要过氧化氢产生菌血链球菌和口腔链球菌在不同牙周健康状态下龈下菌群中的分布,及与牙周健康状态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群中分布的相互关系。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受试者30人,受试位点86个,其中健康组11人,位点30个,龈炎组9人,位点29个,慢性牙周炎组10人,位点27个,检查记录牙周健康状态[包括牙龈指数(GI)和牙周袋深度(PD)],采集龈下菌斑标本,经厌氧菌培养基和AP-PCR及PCR鉴定后,将各受试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获得草绿色链球菌523株,产黑色素菌241株。经AP-PCR及PCR鉴定后,得到血链球菌112株,口腔链球菌56株,牙龈卟啉单胞菌84株,健康组龈下菌斑中血链球菌,口腔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与牙周炎组相比有差异显著性;血链球菌和口腔链球菌与GI、PD呈负相关,牙龈卟啉菌与GI、PD呈正相关;血链球菌的构成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构成比呈负相关。结论:血链球菌等过氧化氢产生菌在龈下菌斑中比例的下降。可能是微生态失衡,致病菌过度增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57.
溃疡性结肠炎的微生物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chronic nonspecific ulcerative colitis)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疾病 ,病情轻重不等 ,多反复发作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多见于青壮年 ,亦可见于儿童或中年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病涉及免疫异常 ,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 ,和变态反应及遗传、感染、细胞因子、氧自由基、神经内分泌肽等因素有关 ,尤其是在微生物学研究方面 ,近几年取得的成绩非常喜人。现就有关 UC微生物学研究现状及展望作一综述。1 微生物学研究现状1.1 细菌学  U…  相似文献   
958.
牛膝多糖抑制大肠埃希菌细胞粘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牛膝多糖能否影响大肠埃希菌对细胞的粘附。方法 :使用 Hela细胞进行了粘附试验及粘附抑制试验。结果 :发现牛膝多糖浓度为 0 .8mg/ml时 ,对细菌的细胞粘附抑制最为明显 ,粘附率由(2 5 7.0± 5 .2 )个细菌 /细胞 降低到 (63 .6± 3 .6)个细菌 /细胞 。结论 :牛膝多糖对大肠埃希菌的细胞粘附具有抑制作用 ,提示该多糖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9.
目的 :比较临床分离肠球菌与肠道肠球菌的不同特性。方法 :分别检测 4 1株临床分离肠球菌以及 38株健康人群粪便分离肠球菌的属种分布、β溶血素检出率及耐药性情况。 结果 :临床菌株以粪肠球菌为主 (75 6 % ) ,健康人群粪便分离肠球菌以屎肠球菌为主 (73 7% ) ;临床菌株的 β溶血素检出率高于健康人群粪便分离肠球菌 (P <0 0 1) ;临床分离肠球菌的抗生素耐药性明显高于肠道肠球菌 (P <0 0 1)。结论 ;引起医院感染的肠球菌与肠道球菌特性不同。  相似文献   
960.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的耐药特性 ,以指导临床用药 ,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 ,用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结果显示 ,S .maltophilia对包括亚胺培南在内的三代、四代头孢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高度耐药 ,对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哌酮 /舒巴坦、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耐药较低。有 5 2 % (2 6 /5 0 )的菌株产ESBLs,产酶菌对头孢哌酮 /舒巴坦耐药明显高于非产酶菌。可见 ,治疗S .maltophilia感染可首选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哌酮 /舒巴坦、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或联合用药。产ESBLs的S .maltophilia可能作为传播ESBLs的一个潜在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