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3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68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在浙江省百山祖自然保护区虫生真菌调查中发现松树上的菱沫蝉(Agrophora sp.)的新病原真菌一种,因其分生孢子远大于任何已知种虫疫霉,故定为新种巨孢虫疫霉(Eryniagigantea Li,Chert et Xu)。其初生分生孢子长倒拟卵形或拟纺锤形,对称或略弯曲,42.6—76.7×l 2.3—26.0μm(平均57.6×l 8.6μm),长径比2.2—4.9(平均3.1);顶稍圆或尖削;基部乳突略钝,有时有孢领。次生分生孢子倒拟卵形至广倒拟卵形;毛管分生孢子未见。假根成束。假囊状体及休眠孢子未见。  相似文献   
52.
本文报道了经GH一401 型电诱导细胞融合、基因转移仪诱导实现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NK491) 与出芽短梗霉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NKB93—0061eu)的原生质体电诱导融合。在融合小罐中用3个强度为11 Kv/cm,时程为10μs的高压电脉冲处理原生质体,获得的融合子营养互补的融合频率为5.8×10-5。在选择培养基上连续传代10次,然后在完全培养基上传代20次,最终得到4株稳定的融台子。融合子的细胞形态、大小、核的DNA含量以及酒精发酵等特性的观察和测定表明,4株融合子与双亲均有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电诱导原生质体融台对酵母菌的属间融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融合频率。  相似文献   
53.
腐霉属分类性状评价及其中国的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腐霉属Pythium Pringsheim的研究历史作了简单的回顾,对该属的分类性状和系统进行了论述和评价,最后对中国已发现的55种腐霉,以检索表的方式进行了分类、检索。  相似文献   
54.
大豆在光周期诱导过程中,短日(SD)诱导下真叶及顶芽中的玉米赤霉烯酮(ZEN)含量始终比连续光照(CL)下的高。花芽名始分化期间,展叶内的ZEN含量在记期到来之前有一含量峰值出现;花芽形成前期,生殖芽中ZEN含量较低;花芽出现后,在其发育至开花的过程中,ZEN含量迅速增加,花期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55.
农作物秸秆发酵剂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液体、固体不同培养方式,对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anomala)AS2.300、白地霉(Geolrichumcandidum)AS2.361、康宁木霉(Trichodermakoningii)TK—2、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LP—5等菌进行分别培养,然后按一定比例配成农作物秸秆发酵剂。并进行了对玉米秸秆发酵试验:在室温条件下发酵7天,添加5%发酵剂,发酵产物的粗蛋白含量提高一倍左右;添加20%发酵剂,发  相似文献   
56.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VA菌根真菌:Ⅰ.四种硬囊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王幼珊  张美庆 《真菌学报》1996,15(3):161-165
报道了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分离的四种VA菌根真菌,枫香硬囊霉,台湾硬囊霉,悬钩子状硬囊霉。弯丝硬囊霉。其中枫香硬囊霉,台湾囊霉和悬钩子状硬囊霉在我国大陆初次发现,本文详细记叙了以上四个种的形态特征及生境状况。  相似文献   
57.
在0.5%葡萄糖-Mandels盐培养液中添加终浓度为0.5%的L-山梨糖,可使里斯木霉(Trichoderma reesei C 30)和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S38)的内切和外切β-1,4葡聚糖酶合成速率在培养的2天内提高4倍。与此同时β-葡萄糖苷酶的合成没有明显变化。L-山梨糖能明显抑制菌丝生长,但对葡萄糖的吸收没有影响,对菌丝分泌纤维素酶的机制影响不大。其对酶合成的促进可能主要是通过降低了菌丝体的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58.
本实验室已得到的亮氨酰-tRNA合成酶(LeuRS)基因,与文献相比,67位氨基酸残基由His变为Arg,此酶被定名为LeuRS67R。我们从该基因与pUC19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TG1转化子TG1-91中得到LeuRS的高表达,粗抽液中LeuRS的表达量在转化子中比在宿主菌TG1中高20倍以上。用三步拉层析得到电泳一条带的酶,其比活为1789单位/毫克。测定其动力学常数,氨酰化活力对Leu、ATP的Km值分别为0.027mmol/L、0.47mmol/L,Kcat值分别为3.5~5.1s-1。ATP-PPi交换活力对Leu、ATP的Km值分别为0.03mmol/L、1.0mmol/L,Lcat值分别为140~155s-1。此结果与从野生型大肠杆菌K-12中提纯的LeuRS的动力学常数差别很小,67位氨基酸残基在与活性中心无直接关系的域可能是大肠杆菌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59.
将大肠杆菌精氨酰tRNA合成酶(ArgRS)上Lys306用基因点突变的方法分别变为Ala和Arg的密码子;得到变种基因args306KA和args306KR。变种基因重组在pUC18上,转化到大肠杆菌TG1中,转化子中ArgRS及其变种ArgRS306KA和ArgRS306KR所表达的蛋白量至少为TG1表达ArgRS蛋白量的100倍。细胞粗抽提液中ArgRS的比活TG1、转化子pUC18-args、pUC18-args306KA和pUC18-args306KR分别为1.65、210、1.8和38单位/毫克。结果表明ArsRS的Lys306为Ala取代使活力完全丧失;若被Arg取代,则活力丧失80%以上。Lys306为ArgRS活力所必需。  相似文献   
60.
刺孢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 echinulata(Thaxt.) Thaxt. ex Blakeslce]是小克银汉霉属的模式种,多年来因不同作者是否将贝尼尔小克银汉霉(C. bainieri Naum.)包含在内而对此种持广义(sensu lato)或狭义(scnsu stricto)的不同理解。我们在国内分离到51株刺孢小克银汉霉(广义)菌种,经与获自css的7株菌(包括刺孢小克银汉霉的模式菌种在内)和IMI的1株菌(原定名称均为刺孢小克银汉霉)一起研究后,根据它们的无性型形态特征有明显不同但在配合试验中又可互相配合形成可育的接合孢子的结果,认为将它们处理为同一个种的两个不同变种较为合理.其中,13株中国的菌和3株CBS及IMI的菌被鉴定为刺孢小克银汉霉原变种(C. echinulata var. echinulata);其余的38株中国的菌和5株CBS的菌被鉴定为轮生刺孢小克银汉霉变种(新组合)[C. echinulata var. verticillata (F. S. Paine.) comb. nov.j.以‘轮生(verticillata)’作为新组合变种的加词是根据与贝尼尔小克银汉霉同物异名的‘轮生布拉小克银汉霉(C. blakesleeana var. verticillata (F. S. Paine) Baijal & B. S. Mchrotra)’而来的.在前人的工作中,对刺孢小克银汉霉持狭义理解的作者往往根据孢子枝的分枝方式、巨型暗色孢子的有无、以及40℃能否生长来区分这两个分类群.对刺孢小克银汉霉持广义理解的作者则认为这些特性毫无意义.我们同意后面两个特性意义不大,因为二者的许多菌系都能形成巨型暗色袍子并在40℃生长,但认为孢子枝分枝方式确实是区别这两个分类群的重要依据.此外,根据产孢构造的种类、孢子枝主枝的直径、孢子枝第一次分枝的数目、分枝长度、孢子枝主枝的顶生泡囊形状以及其直径等性状综合考虑,这两个分类群是不难明确区分的,对12株刺孢小克银汉霉原变种和13株轮生刺孢小克银汉霉相互之间所进行的配合试验结果表明,在具一定性亲和力的(+)、(一)菌系同时存在时,两个变种内和变种之间均可形成可育的接合孢子。对上述三种配合的各六对菌所形成的有性型形态的研究结果则表明,除轮生刺孢小克银汉霉变种内形成的接合孢子的壁往往较厚外,各种配合形成的有性型形态基本上是一致的.我们研究组的其他成员最近曾对小克银汉霉的22株菌进行了rDNA的ITS区的PCR产物长度测定,其中包括了刺孢小克银汉霉原变种和轮生刺孢小克银汉霉变种的各3株菌,它们的平均长度(bp)分别为890±7.5和915±7.6.这个结果也支持了我们在这两个分类群可以互相配合的情况下仍将它们作为两个不同变种的处理.这两个分类群虽然已被发表多次,但它们的描述和绘图均过于简单而未能充分显示出它们的区别性特征,因此我们在本文中再次作了描述并再次提供了详尽的线条图和显微照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