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和元宝槭(Acer truncatum)是华北平原人工林的主要树种, 研究两者水力结构和干旱-复水过程中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动态, 可揭示其水力学调控策略, 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人工林水分平衡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相同生境下分布的毛白杨和元宝槭幼树为研究材料, 测量两者的茎抗栓塞能力与水力安全阈、水力面积、叶膨压损失点等水力结构参数; 开展干旱-复水实验, 测定茎NSC含量动态以及干旱胁迫解除后复水阶段的木质部栓塞修复能力。结果表明: 毛白杨导水率损失50%对应的水势(-1.289 MPa)高于元宝槭(-2.894 MPa), 且膨压损失点时的渗透势低, 水力安全阈小, 木材密度小, 气孔调节偏向于变水行为, 表现为易栓塞的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特性, 水分调节对策趋于冒险; 元宝槭则倾向于不易栓塞的高水势延迟脱水耐旱特性, 水分调节对策趋于保守。在干旱-复水实验中, 毛白杨可溶性糖、淀粉和茎NSC含量先减后增, 元宝槭则先增后减; 并且毛白杨表现出比元宝槭更高的栓塞修复能力, 这与植物体内茎NSC含量变化差异具有一定联系。毛白杨较高的栓塞修复能力也为其易栓塞的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特性及冒险的水分调节对策提供水力安全保障。两树种在水力学调控上表现出的较大差异可能与其生活史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2.
藓类的蒴齿生于藓类植物孢蒴口部,由蒴周层3层细胞或细胞壁发育而成,结构较为复杂。其主要功能是主导和保护藓类孢子的散发,同时也是分类和判定藓类系统发育地位的一个重要依据。藓类蒴齿的结构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分子生物学层面的研究目前在国内还较薄弱。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藓类蒴齿的发育、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3.
报道了原产于东南亚的嵌边拟平藓[Neckeropsis moutieri(Broth.& Par.in Par.)Fleisch.]为中国新纪录种。本种与云南拟平藓(Neckeropsis takahashii Higuchi et al.)最为相似,但因具丝状的假鳞毛和较弱的分化嵌边而有别。同时,还提供了嵌边拟平藓详细的描述和形态图,以及中国产拟平藓属11种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4.
崇明岛地面生藓类植物生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波  朱永青  王幼芳 《生态学杂志》2007,26(10):1542-1548
通过对上海崇明岛藓类植物样地调查,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公式和王氏生态位重叠公式,探讨了藓类植物的生态特征。结果表明:崇明岛有藓类植物36种,其中上海市新分布13种;对样地内的31种藓类分析可知,狭网真藓(Bryum algovicum)、立碗藓(Physcomitrium sphaericum)及泛生墙藓(Tortula muralis)生态位宽度最大,林地及农田中的优势种为立碗藓,荒地及村落中占优势的分别为狭网真藓及黄牛毛藓(Ditrichum palli-dum);秋季的种间生态位重叠值普遍大于春季,种类间共同利用资源现象明显;采用主坐标排序对崇明岛藓类植物进行排序,可将31种藓类分为3个类群,藓类种类的分布与季节及其在群落中的地位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5.
鸭稻共作对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鸭稻共作对水稻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不同的鸭稻共作处理区,研究了鸭子活动对水稻植株的某些生理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鸭稻共作能降低叶片的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说明鸭稻共作方式对提高水稻植株的抗性、延缓叶片衰老以及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6.
长白山主要生态系统地面藓类植物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基于51个样点3305个样方地面藓类的盖度,应用双向指示种法,将长白山主要生态系统中地面藓类群落分成落叶松沼泽、高山苔原、岳桦林、亚高山过渡林、暗针叶林及红松阔叶林6种类型,这6种生态系统中的地面藓类总盖度分别为80.94%、25.42%、59.83%、26.88%、44.11%和1.67%.在调查的51个样点中,随着土壤pH值下降、含水量上升,地面藓类群落盖度增加,在苔原带以下红松阔叶林以上的森林中,随着冠层郁闭度加大,林下地面藓类盖度下降.地面藓类的生态位宽度(B)与种数(N)的关系符合N=74.6475×e-20.6705×B,除塔藓等少数种类外,大多数藓类的生态幅很窄  相似文献   
107.
对新疆产的4种藓类植物茎、叶的表面及内部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尖叶大帽藓(Encalypta rhabdocarpa Schwaegr.)茎的中部结构类似于种子植物(单子叶)根的内皮层,其茎表皮也有类似于种子植物表皮毛(腺毛)的腺体。在阔叶紫萼藓(Grimmia laevigata (Brid.) Brid.)茎的中轴部,厚角组织发达,数层皮部厚壁组织也很发达。小石藓(Weisia controversa Hedw.)叶中肋之中有小形厚壁细胞。弯叶墙藓(Tortula reflexa Li)的茎呈多棱形,表皮层具很厚的“树皮状”老皮,其叶表皮细胞密被马蹄形及叉状粗疣。这些特征反映了该类群植物由低等向高等演化的趋势,并可作为分类学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8.
三个耐旱树种木质部栓塞化的脆弱性及其恢复能力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植物在长期适应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形成了一套最适宜自身生长发育的生理生态行为 ,采取各种方式来抵御或忍耐水分胁迫的影响。如通过具有深广而茂密的根系格局来保持水分吸收 ,通过气孔调节、角质层障碍作用和小的叶蒸发表面来减少水分散失 ,通过渗透调节和增加组织弹性来保持膨压 ,通过增强原生质耐脱水能力来免受伤害或少受伤害等等。植物遭受干旱危害时 ,首先出现表型反应的多是植物的叶片 ,因此 ,研究植物的耐旱机理多从叶入手 ,对根系类型、分布及根茎比在植物耐旱性方面也有不少报道[1,2 ],而对木质部在干旱适应性反应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9.
四种旱生藓类植物的比较结构学观察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对新疆产的4种藓类植物茎、叶的表面及内部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尖叶大帽藓(Encalypta rhabdocurpa Schwaegr.)茎的中部结构类似于种子植物(单子叶)根的内皮层,其茎表皮也有类似于种子植物表皮毛(腺毛)的腺体。在阔叶紫萼藓(Grimmia laevigata(Brid.)Brid.)茎的中轴部,厚角组织发达,数层皮部厚壁组织也很发达。小石藓(Weisia controv  相似文献   
110.
基部藓类是稳定地处于藓类系统发育树基部的类群.它包括7纲,2亚纲,10目,10科,34属,637种.基部藓类虽然只占藓类种类的5%,但由于其内部各类群孢子体形态极为丰富,因此对于理解整个藓类植物的系统发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48个种(36个藓类、4个维管植物、2个角苔、4个苔类和2个藻类)的9个DNA片段(NU:26S,18S; MT:nad5,cox1; CP:rbcL,rps4,cp-LSU,cp-SSU,atpB)进行分子系统学分析,综合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最大简约法(most parsimony)和贝叶斯分析(Bayesian inference)方法的建树结果,理清了前人研究中存在冲突的类群之间的关系并为已确定的关系提供了更高的支持率.研究结果如下:(1)藻苔纲和泥炭藓纲互为姐妹类群,处于整个藓类的最基部;(2)黑藓纲与黑真藓纲互为姐妹类群(3)长台藓纲和具齿藓类组成单系;(4)四齿藓纲是所有具齿藓类的基部类群;(5)烟杆藓亚纲处于真藓纲的最基部,其次是短颈藓亚纲.以上结论在分子系统树上得到了很高的支持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