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应用电导率法及Logistic方程测试椰子幼苗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年生椰子的叶片为材料,在不同低温条件下处理12h后,对椰子5个品种叶片浸出液的电导率进行测定,应用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模型求出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过程中,5个椰子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均随温度的下降而持续上升,耐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海南高种椰子>黄矮椰子>红矮椰子>杂交种椰子>香水椰子,其半致死温度在7.34~12.44℃之间。研究结果为椰子的耐寒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昆虫病原线虫可开发成生物农药,广泛应用于多种地下及钻蛀害虫的安全防治。但昆虫病原线虫货架期较短,对寒冷等极端环境的耐受性较差,影响了其在生物防治方面的商业开发。本文介绍了寒区的昆虫病原线虫资源,总结了昆虫病原线虫耐寒性的测定方法及增强方法、耐寒性差异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耐寒的生理生化机制及分子机理进行了综述。研究昆虫病原线虫的耐寒性,对于解释种群动态,指导昆虫病原线虫的低温保存,以及拓展其在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44.
孔东升 《生态学杂志》2013,32(1):210-216
中国引种优良的荒漠化和盐碱地治理树种四翅滨藜已有20多年时间.本文从形态特征及生理生态学的角度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四翅滨藜的地域分布,适宜引种区划分,形态分类、外部形态特征、叶片解剖结构,种子耐盐性试验,以及在不同程度的盐碱、干旱、低温非生物胁迫下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抗逆性机理,生物干扰、自然演替及生物多样性等研究,并分析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及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5.
以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无性系1年生扦插苗为材料,测定其低温胁迫中多个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6个杂种无性系SOD、POD和APX活性在低温胁迫中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电解质渗漏率、活性氧含量、CAT和GR活性保持逐渐升高的趋势。无性系间差异显著,其中DU146和DU147电解质渗漏率和活性氧含量最低,而5种抗氧化酶活性均最高,表明其具有较强的耐寒性;而DU135和DU150电解质渗漏率和活性氧含量最高,而5种抗氧化酶活性均最低,表明其耐寒性差。  相似文献   
46.
为给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的准确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SCP)、低温暴露死亡率和冷识别温度(80%死亡率时的温度)等昆虫耐寒性指标评价低温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该虫的耐寒能力.结果表明,荻草谷网蚜各发育阶段的SCP变化范围为-27.10~-12.23℃,SCP为1龄若蚜>2龄若蚜>有翅孤雌成蚜>无翅孤雌成蚜>4龄若蚜>3龄若蚜,其中1龄和2龄若蚜的SCP均显著高于3龄和4龄的SCP(P<0.01),3龄和4龄若蚜的SCP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翅孤雌成蚜与其它发育阶段蚜虫的SC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虫态的低温存活率和冷识别温度分析表明,在-10~-8℃不同低温下,荻草谷网蚜1龄若蚜低温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初羽化有翅成蚜的低温存活率(P<0.05),1龄若蚜和初羽化有翅成蚜的冷识别温度分别为-8.5℃和-7.9℃;两种虫态在0℃经过4 h冷驯化后,1龄若蚜和初羽化有翅成蚜在2 h的存活率提升最高,分别为62%和64%,均显著高于无冷驯化的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荻草谷网蚜具有极强的耐低温适应能力,结合河南新乡近5年冬季极端低温数据,本文推测该虫能在冬季极端低温高于其冷识别温度的年份在当地越冬.  相似文献   
47.
《环境昆虫学报》2014,(1):17-21
为明确柑桔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 (Enderlein)老熟幼虫和蛹的抗寒能力,对柑桔大实蝇老熟幼虫、滞育蛹和滞育解除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同一虫态不同个体间其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异,但其变异范围均符合正态分布。柑桔大实蝇不同发育状态间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已解除滞育进入发育状态的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最低,分别为-11.15℃和-9.76℃;其次为滞育蛹,分别为-8.93℃和-7.63℃;而老熟幼虫最高,分别为-7.09℃和-3.43℃。此外,老熟幼虫的结冰点和过冷却点之间的差值最大为3.24℃,显著高于滞育蛹(1.30℃)和滞育解除蛹(1.39℃)。表明,倒春寒对已进入发育状态的柑桔大实蝇蛹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8.
绿盲蝽越冬卵的耐寒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棉花的大面积推广,绿盲蝽成为了我国棉花和果树生产的重要害虫。为了阐明绿盲蝽越冬生态适应性,研究了绿盲蝽卵在越冬过程中的耐寒力变化,测定了卵内生化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绿盲蝽越冬卵低温存活力呈现出明显的月份变化,在-10℃、-20℃处理下,绿盲蝽的越冬卵的半致死时间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1月>2月>12月>3月>4月,在-30℃处理下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1月>12月>3月>2月>4月。在极端低温(-20℃)下1、2、3、4和5 d后,4月份保护卵死亡率明显低于相同处理下的4月份裸露卵的死亡率,枣枝中的越冬卵死亡率分别为4.32%、5.36%、5.42%、6.79%和7.63%,剥离出来的越冬卵死亡率分别为46.06%、51.84%、54.59%、63.07%和74.41%。人工滞育卵的耐寒性强于正常发育卵的耐寒性,弱于自然越冬过程中滞育卵的耐寒性。冷驯化可以显著提高绿盲蝽越冬卵的低温存活力,在0℃冷驯化20 min后,越冬卵的低温(-20℃、100 h)死亡率显著降低,冷驯化40 min后,低温死亡率趋于平稳,均在37%左右。越冬卵体内物质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越冬卵越冬期的含水量显著高于越冬后,其中1月份最高(43.98%),4月份达到最低(38.79%)。越冬卵体内总脂肪含量在整个越冬过程中逐渐降低,从12月份的38.24%,降低到4月份的27.08%。蛋白质和糖的含量均是先降低后升高,其中蛋白质从12月份的78.77μg/mg,降低到1月份的59.80μg/mg,然后又逐渐升高至4月份的73.62μg/mg,体内总糖含量由12月份的39.60μg/mg降低至1月份的21.17μg/mg,然后又逐渐升高至4月份的35.10μg/mg。绿盲蝽越冬卵的耐寒力随着月份的变化而变化,在整个越冬期间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能够抵御冬季低温,而其越冬场所的保护作用增加了其对于冬季严寒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9.
蔗扁蛾生物学特性及幼虫耐寒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蔗扁蛾在江苏地区目前已发现 5个科、8种寄主 ;在扬州 1年发生 4代 ,以幼虫越冬 ;2 5℃下 ,利用寄主发财树饲养该虫 ,卵历期为 5 7d ,幼虫期为 3 4 4d ,蛹历期为 1 4 9d ,整个世代历期为 5 7 6d;不同季节高龄幼虫的过冷却点不同 ,分别为 :冬前 -4 3 6℃ ,隆冬 -6 44℃ ,冬后 -4 89℃ ;不同低温对蔗扁蛾幼虫死亡率影响很大 ,-2℃幼虫 72h后大都死亡 ,-5℃幼虫 48h全部死亡 ;在扬州地区 ,蔗扁蛾在室外安全越冬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50.
光照与飞蝗卵耐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景晓红  康乐 《动物学研究》2003,24(3):196-199
用热电偶法测定长光照(L:D=14:10)和短光照(L:D=10:14)条件下饲养的飞蝗所产卵的过冷却点;并对长、短光照组分别设置5个温度(0、-5、-10、-15和-20℃)处理,每一温度又设置5个时间(6h,1、3、5和10d)处理,然后检查其28℃的孵化数,以此计算低温存活率和半致死温度。长、短光照组卵的过冷却点没有差异;两种光照条件下的低温存活率随着卵处理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在-5和-10℃时短光照组的低温存活率显著高于长光照组;卵的半致死温度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短光照组的半致死温度明显低于长光照组。接受短光照的飞蝗母本能产出耐寒性较高的卵,暗示秋天所产的卵能更成功地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