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9篇 |
免费 | 87篇 |
国内免费 | 360篇 |
专业分类
11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46篇 |
2012年 | 71篇 |
2011年 | 53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54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52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5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01.
研究了固定化假丝酵母(Candida sp.)-1619脂肪酶合成聚乙二醇400油酸单酯与双酯的影响因素。不同摩尔比的底物反应6h都有单酯和双酯生成。酸与醇的摩尔比为O.25:1到2:1时,生成单酯与双酯的比例在3.5:1到4:1的范围内;当酸与醇的摩尔比达到3:1至8:1时,单、双酯的生成量相仿。反应达平衡时(24h),不同摩尔比底物的反应产物都是双酯。在含己烷的反应体系中,反应平衡时有单酯存在,摩尔比为2:1时,反应物中单、双酯比达到l:3.2。 相似文献
102.
蜂胶中的主要成分咖啡酸苯乙酯作为重要的抗氧化剂和癌预防试剂分子,引起了人们相当的兴趣。为了研究其构效关系,作者通过酰基化反应合成了6个咖啡酸苯乙酯衍生物,即:咖啡酸苯乙酯(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CAPE)、芥子酸苯乙酯(sinapic acid phenethyl ester,SAPE)、阿魏酸苯乙酯(ferulic acid phenethyl ester,FAPE)、4-羟基肉桂酸苯乙酯(4-hydroxycinnamicacid phenethyl ester,4-HCAPE)、3,5-二羟基肉桂酸苯乙酯(3,5-dihydroxycinnamic acidphenethyl ester,3,5-DHCAPE)和3-羟基肉桂酸苯乙酯(3-hydroxycinnamic acid phenethyl este,3-HCAPE)。以水溶性偶氮引发剂2,2'-偶氮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诱导的红细胞溶血为模型,研究了它们的抗氧化活性。根据实验测得的有效抑制溶血时间,其活性顺序为:CAPE≈4-HCAPE>SAPE>FAPE>3,5-DHCAPE>3-HCAPE。其活性显著... 相似文献
103.
用GC-MS法对中国南海扁小轴属海绵Phakellia fusca Schmidt的低极性组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出10种羧酸酯及16种链烃化合物。研究对扁小轴属(斧海绵亚目)海绵的化学分类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4.
二氧化碳(CO2) 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同时也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碳氧资源.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可生物降解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是二氧化碳固定和利用领域的重要课题,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由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共聚制备聚丙撑碳酸酯(PPC) .由于其具备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成本相对较低,且大量利用了二氧化碳(聚合物中CO2 的重量超过40%),而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V DNA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46例HBV DNA阳性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在保肝等对症治疗基础上,观察组22例患者联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对照组24例患者予阿德福韦酯,总疗程均为48周。结果:在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4.5%、20.8%(P〈0.05),ALT复常率分别为63.6%、33.3%(P〈0.05)。治疗24周、48周后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V DNA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起效快,降低病毒载量疗效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是害虫综合防治的重要策略,蛹寄生蜂白蛾周氏啮小蜂是一种重要的天敌昆虫,在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控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旨在评估农林生产中常用的广谱、低毒杀虫剂多杀菌素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药膜法检测多杀菌素对小蜂的毒力,并检测亚致死浓度多杀菌素处理后,小蜂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多杀菌素对小蜂无短期(1 h)触杀作用,但随施药时间延长,其对小蜂的毒杀作用增强,25 mg·L-1多杀菌素施药2 h后,可诱导约18.67%小蜂个体死亡。施药4 h后,不同浓度多杀菌素对小蜂的毒杀作用差异最明显,低浓度(5 mg·L-1)多杀菌素可诱导11.33%小蜂死亡,而中、高浓度多杀菌素(≥ 15 mg·L-1)可诱导77.33%~88.00%个体死亡。施药6 h后,LC50值达7.44 mg·L-1,安全系数为0.31,属高风险性农药。此外,亚致死浓度多杀菌素可明显诱导小蜂羧酸酯酶活性提高,对乙酰胆碱酯酶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具有剂量效应。[结论] 多杀菌素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毒力作用较强,在美国白蛾生防区需慎用。 相似文献
107.
108.
苯酚是工业废水中典型的环境污染物。小球藻(Chlorella sp.)由于其生长快、抗逆性强,可以有效利用废水中的酚类化合物,是最有潜力的含酚废水处理藻株。但是高浓度苯酚产生的氧化压力会造成小球藻细胞的氧化损伤。通过实验室适应性进化已经得到了可以耐受500mg/L苯酚的小球藻藻株(L5)。通过无参比较转录组学数据,在基因组尺度上考察了原始小球藻(L3)和进化后小球藻对高浓度苯酚的响应差异。无参比较转录组学结果表明,进化后小球藻能够耐受并降解高浓度苯酚是多个代谢途径整体调控的结果。相比于原始小球藻,进化后小球藻在500mg/L苯酚浓度下对苯酚氧化胁迫的响应增强,主要体现在细胞信号转导、ABC转运蛋白、热休克蛋白、氮代谢和三羧酸循环(TCA)等相关的转录水平明显上调。进化后小球藻通过这些响应降低高浓度苯酚产生的氧化压力。 相似文献
109.
通过柱层析、薄层层析等化学方法,从乌桕桕脂中分离得到甾醇及脂肪酸酯类化合物。经气相色谱和气-质连用分析,鉴定出下列化合物:β—谷甾醇、菜油甾醇、r7—豆甾烯醇,肉豆蔻酸甲酯、肉豆蔻酸乙酯、棕榈酸甲酯、硬酯酸甲酯和硬酯酸乙酯。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对肝脂酶(hepatic lipase,HL)表达的影响。方法:用FXR激动剂CDCA作用人肝癌细胞株(HepG2),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HL的表达情况。结果:用不同浓度的CDCA(25μmol/L、50μmol/L、75μmol/L)分别作用HepG2细胞6h、12h、24h、48h后,HL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下调。结论:FXR激动剂可抑制肝脂酶的表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