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5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41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研究柯拉斯那(Aquilaria crassna Pierre ex Lecomte)沉香的化学成分。实验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从该沉香中分离得到9个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学技术分别鉴定为6-甲氧基-2-[2-(3′-羟基-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1)、5-羟基-6-甲氧基-2-[2-(3′-羟基-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2)、tetrahydrochromone F(3)、6-甲氧基-2-[2-(3′-甲氧基-4′-羟基苯基)乙基]色酮(4)、6-甲氧基-7-羟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5)、6,7-二甲氧基-2-[2-(3′-羟基-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6)、6,7-二甲氧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7)、6-羟基-2-[2-(4′-羟基苯基)乙基]色酮(8)、5-羟基-2-[2-(2′-羟基苯基)乙基]色酮(9)。化合物2、3和5~9均为首次从柯拉斯那所得沉香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对单体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2和4具有微弱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02.
α-酮戊二酸和丙酮酸是重要的酮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以本研究室在前期的工作中诱变选育的Yarrowia lipolytica WSH-Z06 C3为出发菌株,高效联产α-酮戊二酸和丙酮酸。在摇瓶水平上初步确定了最佳氮源浓度以及接种密度。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了在15 L发酵罐上硫胺素浓度以及溶氧控制参数对酮酸联产的影响。结果显示,硫胺素最佳浓度为0.2μg/L,α-酮戊二酸和丙酮酸分别高达24.5、53.7 g/L。与未优化的对照相比,酮酸总产量和丙酮酸总转化率均提高了57.9%。溶氧水平控制在50%,发酵96 h酮酸总产量高达53.2 g/L。通过两阶段溶氧调控,酮酸总产量高达64.7 g/L,比未调控前提高了21.2%。通过硫胺素与溶氧水平的优化,显著提高了酮酸的产量,进一步为酮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报道1例发生在双外耳道的曲霉病。方法取双耳耵聍行真菌直接镜检,将耵聍接种到沙堡培养基培养,并对培养出的病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和rDNA序列分析。结果耵聍真菌直接镜检阳性,耵聍在沙堡培养基25℃培养长出沙褐色菌落,28℃小培养后光镜及扫描电镜下见分生孢子头呈柱状,顶囊半球形,直径约10μm,小梗双层,两层小梗的长度无明显差别,平行紧密生长在顶囊的上2/3处。分生孢子呈球形,小而光滑。分生孢子梗壁光滑、透明。提取真菌总DNA用PCR方法扩增rDNA序列,测序后登录Gene Bank进行比对,该菌与土曲霉菌株ATCC1012 rDNA序列一致性达100%,鉴定为土曲霉。患者外用4%氟康唑注射液直接滴耳,2次/d,治疗1个月后痊愈。结论确诊1例双外耳道土曲霉病,局部应用氟康唑注射液治疗外耳道曲霉病有效。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了解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处理果糖饲养的SD大鼠后对肝、肾功能,血常规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持续喂高果糖饲料1月后再随机分为:①高果糖饲养组;②果糖饲养同时用罗格列酮处理组。B组喂标准饲料1月后随机分为:①对照组;②罗格列酮处理组。采用氧化酶法、放免法等技术方法测定大鼠的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果糖饲养组大鼠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糖、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均升高;而总蛋白、钾、钠、氯、胰岛素敏感指数等指标均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罗格列酮处理组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尿酸和尿素/肌酐等指标均升高;而总蛋白、球蛋白、钾、钠、氨水平、甘油三酯、血常规细胞数、血红蛋白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果糖饲养组相比,果糖饲养罗格列酮处理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草转氨酶、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总胆固醇均升高;而胰岛素、甘油三酯、钙离子水平均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前面三个指标的差异更明显(P<0.05)。结论:罗格列酮在治疗过程中虽改善了果糖饲养SD大鼠所引起的胰岛素抵抗,但会加重肝肾功能障碍;对机体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5.
以中国大豆为材料,利用PCR方法克隆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全基因,采用SOE法克隆得到去掉内含子的查尔酮合成酶基因,核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区长1170bp,编码390个氨基酸,与已报道的CHS的cDNA序列同源率达到97%。构建pET-GMCHS工程表达质粒,通过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高效表达系统表达大豆CHS。 通过12%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获得了分子量在42.9KD的一条蛋白质特异表达带。液相色谱分析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高效表达系统在雪莲提取液中的代谢产物,样品和空白对照样对比,样品在273nm,3.0min出现新的吸收峰,质谱分析结果表明CHS利用雪莲提取液中代谢中间产物合成了新的黄酮类物质。  相似文献   
106.
摘要 目的:探讨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纹蛋白水平变化对醛固酮及p38MAPK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向新生大鼠皮下注射辣椒素和高盐饮食构建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分别使用醛固酮(ALDO)和醛固酮、依普利酮联合给药,实验分组为:1)正常对照组;2)模型组;3)假手术组;4)ALDO组;5)ALDO+依普利酮组。通过ELISA检测大鼠血浆中ALDO含量和外周血肾素含量,通过qPCR和WB检测大鼠心脏、肾脏、血管平滑肌中striatin和p38 MAPK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造模后在给药前大鼠血压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给药后ALDO组和ALDO+ Eplerenone组血压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给药后ALDO+Eplerenone组大鼠血浆中ALDO和外周血中肾素含量升高;在肾脏与Control组和Model组相比,ALDO+Eplerenone组的striatin和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38 MAPK的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在心脏中与Model组相比,ALDO+Eplerenone组的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在主动脉中与Control组和Model组相比,ALDO+Eplerenone组的striatin和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纹蛋白水平的改变与盐敏感高血压具有相关性,其可通过调节ALDO/MR→p38MAPK相关通路影响盐敏感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07.
摘要 目的:对比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在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院前急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石家庄市急救中心 2019年 4月~2021年 2月期间院前急救时现场治疗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n=108)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4)。对照组接受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接受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血压、心率(HR)、炎症因子指标、心肌损伤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血量(CO)、二尖瓣舒张早期 /晚期峰值流速(E/A)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和白介素 -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院前急救中,相比于普罗帕酮,胺碘酮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心肌损伤,恢复血压并改善 HR,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8.
摘要 目的:探讨注射罗格列酮对多发性骨髓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与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多发性骨髓瘤小鼠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红细胞组与罗格列酮组,红细胞组与罗格列酮组分别给予经尾静脉注射重组鼠源促红细胞生成素5.0 mg/kg与罗格列酮5 mg/kg 100 μL,模型组给予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检测细胞免疫功能与Caspase-3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治疗第7 d与治疗第14 d的肿瘤体积高于治疗第1 d(P<0.05),红细胞组与罗格列酮组低于模型组(P<0.05),罗格列酮组低于红细胞组(P<0.05)。红细胞组与罗格列酮组治疗第7 d与治疗第14 d的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6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罗格列酮组低于红细胞组(P<0.05)。红细胞组与罗格列酮组治疗第14 d与治疗第28 d的脾脏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比例对比高于模型组(P<0.05),罗格列酮组高于红细胞组(P<0.05)。红细胞组与罗格列酮组治疗第14 d与治疗第28 d的脑黑质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罗格列酮组低于红细胞组(P<0.05)。结论:注射罗格列酮在多发性骨髓瘤小鼠的应用能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脑黑质Caspase-3的表达,同时也能促进小鼠体重恢复,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9.
摘要 目的:探究曲妥珠单抗联合榄香烯注射液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BNP、cTnⅠ表达的影响。方法:2018年2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乳腺癌患者,将其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观察组给予曲妥珠单抗联合榄香烯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曲妥珠单抗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前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生活质量、毒性反应、血清脑利钠肽(BNP)和高敏心肌肌钙蛋白(cTnⅠ)水平情况。结果:(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2)观察组毒性反应总发生率为15.38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90 %(P<0.05);(3)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水平均较对照组高,CD8+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4)治疗后血清cTnⅠ、BNP水平逐渐升高,且每一周期对照组血清cTnⅠ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5)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状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榄香烯注射液治疗乳腺癌的可行性较好,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同时还能降低血清BNP和cTnⅠ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0.
1 脱氧 D 木酮糖 5 磷酸合酶(DXS)是甲基 D 赤藓醇 4 磷酸(MEP)途径中控制影响植物萜类化合物合成的第一个限速酶。该研究对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DfDXS基因进行序列特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qRT PCR技术分析其在外源激素、干旱、盐胁迫、高温及低温处理下的表达模式,旨在探究DfDXS基因在香鳞毛蕨萜类生物合成及抗逆机制中的作用,为进一步解析香鳞毛蕨抗逆分子机制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 DfDXS1基因全长2 139 bp,编码712个氨基酸,而DfDXS2全长2 160 bp,编码719个氨基酸;结构域分析显示,其具有典型的转酮醇酶保守域,包含焦磷酸硫胺素结合位点和转酮醇酶结构域;DfDXS氨基酸序列与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fii)和银杏(Ginkgo biloba)的DXS等关系较近。(2)水杨酸(SA)处理下,DfDX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脱落酸(ABA)抑制DfDXS的表达;DfDXS1/2在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下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乙烯利(Eth)抑制DfDXS的表达,但DfDXS1处理3 h时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3)聚乙二醇(PEG)、高温和低温均诱导DfDXS1上调表达。研究推测,香鳞毛蕨DXS基因在萜类物质合成与逆境胁迫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