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5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41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神经节苷脂对6-OHDA损毁交感神经末梢的对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次6-OHDA (15mg/kg.i.p.)注射后24h,可使雌性成年小鼠颌下腺内儿茶酚胺荧光神经末梢几乎完全消失;同时用 HPLC 测得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的含量下降至正常值的3—4%以下。随着受损交感神经末梢再生过程,NA 和 DA 水平有缓慢的恢复。在损毁2周时 NA 和 DA 含量分别达到正常水平的50%和28%,且在4周时完全恢复。在注射6-OHDA 的同时,和在损伤后12h 内给动物注射4次神经节苷脂(每次50mg/kg.i.p.)并在其后的一周內每天注射一次,可使颌下腺内 NA 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在损毁后4h 及损毁前4d 开始施用神经节苷脂,也可不同程度地对抗交感神经末梢损伤,但作用强度不如前者。实验结果提示:(1)神经节苷脂通过减弱6-OHDA 及其代谢产物的损伤效应能够保护交感神经末梢膜,它可能还有促损伤末梢再生性长芽的作用;(2)损伤后神经节苷脂处理得越早,其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2.
从臭味假单胞菌中提纯了β-酮己二酸单酰辅酶A硫解酶,在聚丙烯酰胺凝腋电泳上是均一的,比活力提高113倍。该酶分子量为1 52000,每个酶分子包含4个相同的亚基,亚基分子量为40000。用等电聚焦电泳测得该酶的等电点pI为6.5。  相似文献   
13.
用~(14)C-Pro和~3H_2-Tyr离体暗培养黄瓜子叶,发现细胞质、SECW和RCW中的Hyp/Pro和Idt/Tyr都随时间呈线性增加。这两种比值后两者高于前者,而两种比值增加速度之比在胞质部分最大、RCW中最小。表明在胞质和胞壁中都有Pro羟化和Tyr异联化过程,但羟化作用主要发生在胞质中,异联化主要在RCW中。 理化处理(高渗溶液和CHM)和放射性示踪证明胞质中存在HRGP库;它被分泌到胞壁后,先以离子键与壁结合,后转变为共价键与壁结合的伸展素。  相似文献   
14.
外源蜕皮激素对蓖麻蚕蛹发育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魏定义  郭郛 《昆虫学报》1985,(4):357-361
本文报道蓖麻蚕蛹在室温28℃下的卵巢发育过程,以及外源20-羟基蜕皮酮对蚕蛹发育的影响。正常蛹在任何发育期内注射20-羟基蜕皮酮后,全部仍羽化成蛾,但蛹期延长约1至4天。无脑蛹经注射后出现蛹——蛾的变态,发育情况因剂量而不同:注射0.1微克后约有半数蛹发育成蛾;注射2微克羽化率较高,卵巢管的发育也最好;4微克或更高的注射量能使全部蛹发育成蛾,但卵巢管多少有些不正常。注射量超过5微克时,蛾体较小,颜色浅黄,没有或只有很少的鳞片。蛹的发育天数随剂量的增大而减少。经外源20-羟基蜕皮酮处理后,无论是有脑蛾或是无脑蛾的卵粒都明显地比正常蛾的卵粒大。当超过一定的注射量时,注射量越大,蚕蛾的自动蜕壳能力越差。  相似文献   
15.
边缘性缺乏抗坏血酸之豚鼠,于三周内其肝脏及小肠粘膜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活力均下降到原有水平的50%,但肝脏胆固醇7α-羟化酶活力尚无显著性改变。坏血病豚鼠(三周内)上述几种酶活力都下降至原有水平的50%左右。豚鼠摄取抗坏血酸不足,其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显著增加,而血清高密度脂蛋自胆固醇浓度显著减少,其改变程度与抗坏血酸缺乏状况一致。  相似文献   
16.
17.
酪氨酸对人离体滋养层细胞孕酮与hCG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雪松  杨旭 《生理学报》1989,41(2):209-214
本文观察三种剂量(2×10~(-5)mol/L,2×10~(-4)mol/L和2×10~(-3)mol/L)的酪氮酸对离体培养的滋养层细胞孕酮及hCG分泌的影响,并对其抑制效应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剂量的酪氨酸均可抑制滋养层细胞孕酮分泌(P<0.01),但是,在孕酮分泌受酪氨酸抑制的同时,未见对hCG分泌发生影响(P>0.05),进一步观察了酪氨酸对滋养层细胞3β-羟甾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酪氨酸能显著抑制3β-羟甾脱氢酶活性,提示酪氨酸对滋养层细胞孕酮生成的抑制作用与抑制3β-羟甾脱氢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吕翠玲  巫中德   《微生物学通报》1990,17(2):99-101
本试验采用杯碟法、试管稀释法和显微直接计数法测试异噻唑酮对常见菌藻的抑杀效果,并用该药剂对循环冷却水主要危害菌——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和形成粘液的异养菌进行室内静态杀菌试验。结果表明,其杀菌灭藻效果优于目前常用的工业杀菌剂,投药量10ppm,对水中主要危害菌的杀灭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19.
20.
严惠民  吴蠡荪 《蛇志》1990,2(4):36-37
本文应用蝮蛇抗栓酶(清栓酶)和丹参注射液对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并有高粘状态84例进行治疗,其中清栓酶组50例;丹参组34例。检测血球压积,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原、血沉等7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抗栓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丹参组(P<0.005)。抗栓酶有大幅度降低纤维蛋白原的作用。所以蝮蛇抗栓酶是目前应用于血栓病。血液高粘滞血症HVS等病症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