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1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观察分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用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急性期脑出血的患者86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法分成2组,对照组43例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0%(40/43)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6.8%(33/43),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可有效保护神经功能不受损。  相似文献   
52.
目的:比较注射不同剂量帕瑞昔布钠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肓对照方法,选择我院择期手术病人1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麻醉诱导前1 min,均从手背静脉预给药,给药前使该手臂举起15 sec,然后在前臂近端扎止血带放平.A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B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20 mg;均溶于5 mL生理盐水;C组:静脉注射0.9%生理盐水5mL.推注60 sec后松开止血带,以0.5 ml/sec的速度注射异丙酚.注射期间使用4分法对注射痛评分.结果:与B组和C组比较,A组异丙酚注射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01).三组患者异丙酚注射痛的VRS评分在轻度疼痛方面没有差异.但在中至重度疼痛方面A组和B组明显低于C组(P<0.001).A组的无痛患者明显高于B组,而VR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01).结论: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预充盈血管60 sec均能明显降低异丙酚注射痛.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20 mg能降低异丙酚注射痛的程度但不能降低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3.
【目的】为了研究基因组编辑工具CRISPR/Cas9和CRISPR/Cpf1所产生的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break,DSB)对酿酒酵母DNA的损伤作用及修复响应情况,对比化学物质甲基磺酸甲酯(methyl methanesulfonate,MMS)对酿酒酵母基因组DNA的损伤和修复,阐明编辑细胞在细胞水平和转录水平上的变化。【方法】起始细胞分为两种情况,包括未进行细胞周期同步化和被α-因子同步化细胞周期至G0/G1期。检测CRISPR/Cas9和CRISPR/Cpf1处理后编辑细胞的生长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编辑细胞的细胞周期延滞的情况。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编辑细胞和MMS处理细胞后DNA损伤响应关键基因转录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起始细胞无论是未同步化还是同步化,其生长均受到基因组编辑抑制,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周期被滞留在G2/M期,而MMS处理导致细胞周期S期的滞留。此外,随编辑时间的延长,突变率增加,细胞存活率降低。CRISPR/Cpf1编辑细胞的突变率和存活率均低于CRISPR/Cas9,由此可见,CRISPR/Cpf1对细胞的损伤强度高于CRISPR/Cas9。两种编辑均诱导酵母DNA损伤响应关键基因RNR3及HUG1转录水平显著上调,并且CRISPR/Cpf1介导的上调幅度大于CRISPR/Cas9,但两者均低于MMS的处理。【结论】本研究解析了CRISPR/Cas9和CRISPR/Cpf1介导的基因组编辑在细胞水平和转录水平上对DNA损伤作用及修复响应,初步揭示了酿酒酵母应对不同类型的DSB损伤时响应程度的差异,为提高基因组编辑工具的编辑能力和评估基因编辑安全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使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HCY,CRP及FIB的水平以及颈内动脉粥样狭窄程度的变化和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HCY,CRP及FIB水平均显著降低,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均好转(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HCY,CRP及FIB水平较低,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较轻(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可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积的临床疗效,并能够降低患者颈内动脉粥样狭窄程度,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HCY,CRP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究磷酸肌酸钠配合大剂量维生素C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患儿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患儿7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试验组给予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心功能、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心肌酶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心排出量、每搏输出量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L-18,IL-6及IL-17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TGF-β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配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心肌功能,抑制炎性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6.
《生命科学研究》2016,(3):255-259
电压门控钠通道是细胞兴奋性的重要分子基础,在进化演变中远早于神经元。伴随从细菌到脊椎动物的适应性演变,电压门控钠通道逐渐呈现出复杂的结构、功能和亚型多样性,且与诸多人类疾病密切相关。明确电压门控钠通道时空演变的适应性进化,解析电压门控钠通道的功能和结构多样性与人类重大疾病发生机制的相关性,有助于推进电压门控钠通道靶向临床诊疗新策略和新药的发现。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用于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效果及对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肌钙蛋白I (Troponin I,TnI)、D-二聚体(D-Dimer,D-D)、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中危组急性肺栓塞患者106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搭配华法林治疗,观察组予以利伐沙班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BNP、TnI、D-D、Hcy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37%,显著高于对照组(42.10%,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BNP、TnI、D-D、Hcy及肺动脉收缩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动脉收缩压、动脉血氧分压水平较对照组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利伐沙班应用于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效果显著优于低分子肝素钙搭配华法林治疗,其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BNP、TnI、D-D、Hcy水平以及肺动脉收缩压。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梗后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I)、肌红蛋白(Myoglobin,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梗后心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加rh-BNP,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cTn-I、Myo、CK-MB水平的变化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Tn-I、Myo、CK-M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23±0.10) vs.(0.16±0.08)、(27.54±3.86) vs.(21.62±2.54)、(70.82±9.25) vs.(61.28±8.33)](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情况总发生率为7.89%,明显低于对照组(26.47%,P0.05)。结论:与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相比,静脉注射rh-BNP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梗后心衰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有效减低血清cTn-I、Myo、CK-MB水平。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脑钠肽(BNP)与患者心脏超声参数及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HF患者135例为研究组。根据纽约心脏病学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研究组分为Ⅰ级组26例,Ⅱ级组34例,Ⅲ级组42例,IV级组33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的血清标志物、炎症因子、心功能超声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NT-proBNP、BNP与炎症因子、心功能超声参数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BNP、NT-proBN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则低于对照组(P0.05)。BNP、NT-proBNP、IL-6、TNF-α、hs-CRP水平及LVEDD、LVESD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LVEF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降低(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HF患者BNP、NT-proBNP与IL-6、TNF-α、hs-CRP、LVEDD、LVESD呈正相关,而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NT-proBNP、BNP与CHF患者的心脏超声参数及炎症因子密切相关,可考虑将其作为临床诊断CHF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0.
杨楠  聂江力  辛微  夏徐  郎玉洁  裴毅 《植物研究》2019,39(2):246-251
以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种子为材料,分别采用1%、2%、4%、6%浓度的EMS处理6、8、12和24 h,在恒温培养箱内进行种子萌发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处理对知母种子萌发的影响,筛选适宜的诱变浓度和诱变时间。结果表明:随EMS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知母种子发芽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以相对发芽率达到半致死浓度为标准,6%EMS浸种12和24 h可作为EMS诱导知母建立突变体库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