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0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半夏总生物碱(total alkaloids from Pinellia Ternate,TAPT)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抗氧化机制.方法 采用脑内定位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在模型建立成功的同时给予半夏总生物碱预防性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帕金森病大鼠的行为学检测,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大脑皮质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帕金森病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经半夏总生物碱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1).帕金森病模型组大鼠脑皮质及血清中MDA、H2O2的含量增加,SOD活性及GSH的含量降低(P<0.01);经半夏总生物碱治疗组,脑皮质MDA、H2O2的含量显著减少(P<0.01),皮质GSH、SOD含量显著增加(P<0.01);半夏总生物碱给药组中低浓度组、中浓度组血清MDA的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血清MDA含量下降(P<0.01),各治疗组中血清H2O2含量明显下降(P<0.01),血清GSH含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 半夏总生物碱具有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对抗大鼠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有一定的作用,可能通过改变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皮质部分及血清SOD、GSH的含量,而抑制了MDA和H2O2的产生.  相似文献   
52.
聚羟基脂肪酸脂(polyhydroxyalkanoates,PHA)是细菌胞内的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的碳源和能源的储备物,由于它的力学性能与某些热塑性材料聚乙烯、聚丙烯类似,并且可以完全降解进入自然界的生态循环,因而被认为是一种"生物可降解塑料",有可能替代传统的、不可降解的、由石油产品合成的塑料,而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相似文献   
53.
5-羟基色氨酸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中,尤其在加纳籽中含量居多。在体内,5-羟基色氨酸是5-羟色胺的前体,是一类重要的神经类药物。对5-羟基色氨酸的生物学作用、检测、生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对5-羟基色氨酸资源匮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不同营养器官和组织中蒽醌类和茋类化合物的分布,为合理利用何首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数码显微鉴定和TLC对何首乌的不同器官和组织部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从器官来看,何首乌藤茎、地下茎和块根中均含有蒽醌(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和芪类(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而叶和嫩茎则不舍;从组织部位来看,蒽醌类成分主要分布于韧皮部,而茋类成分主要分布于周皮和韧皮部,木质部最少.结论蒽醌类和茋类成分的产生与周皮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可能与韧皮部的发达程度有关,茋类化合物主要产生和贮藏于薄壁细胞中.  相似文献   
55.
抗癌剂羟基喜树碱可以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应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羟 基喜树碱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前后的线粒体疏水蛋白质差异表达,探讨癌细胞凋亡机制及羟基 喜树碱的抗癌机理.分离提取羟基喜树碱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前后的线粒体,并采用顺序抽提法提取疏水蛋白质;用含稳定同位素亲和标签的c-ICAT试剂标记蛋白,利用基于多维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的鸟枪(shotgun)法策略分析鉴定了在肝癌细胞凋亡前后的线粒体中表达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的疏水蛋白144种,其中, 12种蛋白的表达量在凋亡细胞中下调,而表达量在羟基喜树碱诱导细胞凋亡后上调10倍以上的蛋白43种.这些蛋白主要与细胞分裂增殖、分化凋亡、能量代谢、核酸代谢以及信号转导相关.该研究结果为在亚细胞定量蛋白质组水平上深入探讨羟基喜树碱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亦为研究肿瘤细胞凋亡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6.
目的:纳米双相磷酸钙陶瓷(Biphasic calcium phosphate nanocomposite,NanoBCP)支架是一种新型支架材料,具有三维立体多孔结构,孔隙率可达60%~80%。本研究观察了纳米双相磷酸钙陶瓷肌内降解情况。方法:将NanoBCP制备为5mm×5mm×1.5mm大小各8块的支架植入SD大鼠腿部肌袋内,相同孔径、孔隙率的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及普通双相磷酸钙陶瓷(Biphasic calciam phosphate,BCP)作为对照,于4、12、24周取材,测定材料降解率(失重率),从大体、组织学观察以了解材料降解情况。结果:材料肌内植入后降解率测定结果:NanoBCP降解率为32%,BCP的降解率为13%,HA的降解率为3%。组织学观察发现,NanoBCP肌内植入24周后,大部分NanoBCP支架已经将解,并且将解的碎片已埋入纤维结缔组织里。结论:NanoBCP与BCP、HA相比有良好的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57.
耙齿菌糖蛋白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及抗炎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耙齿菌发酵物经水提醇沉得醇沉Ⅰ、醇溶Ⅱ两部分;Ⅰ透析得内液Ⅰ1、外液Ⅰ2。苯酚-硫酸法、Lowry法、间羟基联苯法测Ⅰ的总糖、蛋白质、糖醛酸的含量分别为43.22、21.11、4.32%;除蛋白和氨基酸分析证明Ⅰ为糖蛋白。气相色谱测定Ⅰ的组成糖及摩尔比为Ara:Xyl:Man:Gal:Glu=1:0.5:4.2:1.6:6.1;HPLC测定分子量为60kD;小鼠耳肿胀实验证实Ⅰ具有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58.
芦丁-锗配合物及其自由基清除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芦丁是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天然多羟基黄酮苷,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度法考察了芦丁与锗离子的配位作用,并研究了芦丁-锗配合物清除超氧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作用。结果显示在KH2PO4-NaOH(pH6.70)的缓冲液中,芦丁与锗离子能形成1:1的配合物,其K稳=10^7.46,同时配合物显示有较好的自由基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59.
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 (ACC) synthase (ACS) is the principal enzyme in phytohormone ethylene biosynthesis.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hypervariable C-terminus of ACS is proteolytically processed in vivo. However, the protease responsible for this has not yet been identified.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processing of the 55-kDa full-length tomato ACS (LeACS2) into 52-, 50- and 49-kDa truncated isoforms in ripening tomato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cv. Cooperation 903) fruit using the sodium dodecyl sulfate-boiling method. Meanwhile, an LeACS2-processing protease was purified via multi-step column chromatography from tomato fruit. Subsequent bio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64-kDa purified protease revealed that it is a metalloprotease active at multiple cleavage sites within the hypervariable C-terminus of LeACS2. N-terminal sequencing and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LeACS2-processing metalloprotease cleaves at the C-terminal sites Lys^438, Glu^447, Lys^448, Asn^456, Ser^460, Ser^462, Lys^463, and Leu^474, but does not cleave the N- terminus of LeACS2. Four C-terminus-deleted (26-50 amino acids) LeACS2 fusion proteins were overproduced and subjected to proteolysis by this metalloprotease to identify the multiple cleavage sites located on the N-terminal side of the phosphorylation site Ser^460. The results indisputably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cleavage sites within the region between the α-helix domain (H14) and Ser^460 for this metalloprotease. Furthermore, the resulting C-terminally truncated LeACS2 isoforms were active enzymatically. Because this protease could produce LeACS2 isoforms in vitro similar to those detected in vivo, it is proposed that this metalloprotease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roteolysis of LeACS2 in vivo.  相似文献   
60.
土贝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反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从土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芽酚(Ⅰ)、大黄素(Ⅱ)、△^7,22,25-豆甾三烯-3-醇(Ⅲ)、△^7,22,25-豆甾三烯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α-羟基丙酬葡萄糖苷(V)、β-D-葡萄糖2→1 β-D-葡萄糖苷(Ⅵ)、胡萝卜苷(Ⅶ)、正三十一烷(Ⅷ)。化合物V~Ⅷ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