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0篇
  29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目的】了解美洲大蠊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方法】运用纯培养法、数值分类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样品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从NA培养基中分离得到54株细菌,根据形态观察和部分生理生化特性,选取32个代表性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值分类中的代表菌株在82%相似水平上可分为12个表观群;这些分离菌株代表20个物种,属于4个大的系统发育类群(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Firmicutes,Actinobacteria)的10个科、15个属。多数菌株属于Proteobacteria门(15株,占46.9%)和Bacteroidetes门(10株,占31.3%)。【结论】美洲大蠊成虫肠道内存在较为丰富的细菌多样性。  相似文献   
282.
陈兵  郝树广  康乐 《昆虫知识》2007,44(1):77-81,F0004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和南美斑潜蝇Liriomyzahuidobrensis(Blanchard)是我国的2种重要入侵性害虫。本实验室在标准化流程下饲养了48(L.huidobrensis)-160(L.sativae)个世代的稳定实验种群。美洲斑潜蝇的实验种群需要较大的繁殖规模(>100对)才能保持群体的稳定性。2种斑潜蝇4个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和幼虫为害特征差别明显。南美斑潜蝇的发育历期比美洲斑潜蝇长,总产卵量低于美洲斑潜蝇,但产卵历期明显长于美洲斑潜蝇。这可能是南美斑潜蝇较之容易繁殖的重要原因。该实验种群的建立为物种驯化、寄主选择性、抗性筛选及其它生理学、生态学等诸多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83.
异源次生化合物对美洲斑潜蝇种群控制作用的田间试验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应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法评价了异源植物次生物质在美洲斑潜蝇种群控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非寄主植物的乙醇提取物(浓度为1gDW·100ml^-1)即马缨丹(Lantana camara)、飞机草(Expatorium odoratum)、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和机油乳剂(C23)对保护菜豆免受美洲斑潜蝇为害起着明显的作用,这些作用物质处理区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136、0.163、0.213和0.222,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效果可达86.4%、83.7%、78.7%和77.8%。同时,这些作用物质不会影响美洲斑潜蝇的寄生性天敌的寄生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可加强寄生蜂的寄生作用。因此,4种供试作用物质对美洲斑潜蝇种群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84.
昆虫神经毒素的研究:酪胺为DDT麻痹的(虫非)蠊血淋巴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2年Sternburg及Kearns报道在DDT中毒麻痹的美洲(虫非)蠊血淋巴中存在着一种毒素,初步鉴定为芳香胺。1972年Tashiro等鉴定它为L-亮氨酸,它可脱羧成为异戊胺,具有更强的神经活性。 本工作使用了Sternburg及Tashiro所用的三套层析系统,用亮氨酸、异戊胺、酪氨酸、酪胺、苯乙胺作为标准样品来比较,发现这一毒素可能是酪胺。酪氨酸及亮氨酸均为正常成分,在对照组及处理组的三个系统中均存在。异戊胺在处理组的第一及第二系统中不存在,说明其不是毒素。只有酪氨及苯乙胺在对照组的第一、第二系统中存在,在第三系统中不存在。但在处理组中三套系统中均存在,说明它们乃是处理所产生的物质。高压液相色谱的检测证明了酪氨本身在正常昆虫中也以微量存在,但在DDT处理后,量有极大的增加。讨论了①毒素是酪胺的可能性,②毒素可能不是单一成分,③酪胺的作用机制,及④酪胺的生成与代谢。  相似文献   
285.
《昆虫知识》1998,35(1):33-36
  相似文献   
286.
287.
美洲斑潜蝇的普查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菏泽地区地处山东省西南部 ,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 ,交通便利。九十年代以来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迅速增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产品调运频繁 ,给美洲斑潜蝇的传播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自 1995年发现该虫以来 ,经过 1995 - 1997年大面积普查、定点调查和室内观察 ,基本摸清了美洲斑潜蝇的发生及危害。开展了防治试验示范 ,总结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经实施取得良好效果。1 发生分布与寄主范围1.1 疫情分布面广1995年春首次在本地区发现 ,疫情迅速扩展蔓延。同年秋季组织普查 ,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在我区 9个县、市 ,2 5 3个乡…  相似文献   
288.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属双翅目潜蝇科,起源于美洲,现分布于亚洲、中南美洲、欧洲、大洋洲等许多国家。以幼虫取食叶肉组织形成虫道,是一种严重危害豆、瓜类蔬菜的危险性害虫,现已被列为国内检疫对象。我国1992年12月海南岛三亚农技中心在田间首次发现美洲班潜蝇。  相似文献   
289.
昆虫肠道菌是重要的微生物资源.为拓展微生物酶资源菌种来源,本研究以含Na2 CO3和脱脂奶粉的培养基从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L.)肠道中筛选产碱性蛋白酶的嗜碱细菌,进行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鉴定,并分析温度、pH和Na2 CO3对菌株生长的影响;采用福林-酚法和SDS-PAGE酶谱法...  相似文献   
290.
The woodchuck model is an excellent animal model to study hepadnaviral infection. The new progresses in this model made possible to examine the T-cell mediated immune responses in acute and chronic hepadnaviral infection. Recently, a new assay for cytotoxic T-cells based on detection of CD107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woodchuck model. In addition, new immunotherapeutic approaches based on combination of potent antiviral treatment and DNA-protein vaccines were proven to be useful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