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71.
金文驰  陈砚 《植物杂志》2010,(12):62-67
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小岛波多黎各由火山喷发形成,在大安地列斯群岛中面积最小。它所在的加勒比板块起初位于太平洋东部,由于其不断向东移动,现在已经漂移到了大西洋西部,这曾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联通了南北美洲,加勒比板块众多的岛屿也成为一些美洲大陆孑遗种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172.
1植物名称中国山杨与美洲山杨杂种(Populus davidianax P.tremuloides)。 2材料类别 腋芽。  相似文献   
173.
美洲黑石斑鱼消化道的形态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解剖和光镜技术观察了美洲黑石斑鱼消化道的形态及组织学结构。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肠构成。口咽腔较大,具颌齿、腭齿及犁齿;舌由基舌骨突出部分覆盖粘膜构成。食道、胃及肠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构成。食道粘膜层绒毛分柱状上皮区及扁平上皮区,扁平上皮区表面为杯状细胞层;食道粘膜下层中有食道腺。胃呈V形,由贲门部、胃体部及幽门部组成,胃壁粘膜层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胃腺位于贲门部与胃体部的固有层中。肠细长,呈S型,由前、中、后肠构成,粘膜层向肠腔突起形成肠绒毛,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游离面有微绒毛密集排列而成的纹状缘,上皮中含有杯状细胞,且杯状细胞的数量从前向后呈递减趋势;肠长/体长约为1.6。胃与小肠相接处有3对指状幽门盲囊,幽门盲囊的组织学结构与肠相同。  相似文献   
174.
利用农杆菌介导方法,分别将PAPⅡ单基因、PAPⅡ基因和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ipt)共表达的双基因(PAPII-pt)导入烟草品种K326叶细胞中,半定量RT-PCR分析了转基因植株中PAPⅡ、ipt和核糖体蛋白大亚基基因(RPL3A)的表达,并进行了TMV攻毒实验.结果表明:双基因PAPⅡ-ipt对烟草的转化频率高达...  相似文献   
175.
雷哥,是一只骨瘦如柴的宠物变色龙。他独自生活在一个只有鞋盒大小的玻璃箱里,每天的生活除了吃喝拉撒,就是和主人为他准备的玩具——一只塑料小鱼过家家。  相似文献   
176.
正荷花(或莲属植物Nelumbo)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生植物,不仅集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于一身,而且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深受人们喜爱。特别是亚洲莲,有数千年的栽培利用历史,不仅中国大面积栽培生产,成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在日本、印度、韩国、尼泊尔、泰国、越南、斯里兰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其他亚洲国家也广泛种植。正因为荷花如此重要,科学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展  相似文献   
177.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方法】以美洲大蠊肠道微生物基因组为模板,Bact-27F和Univ-1492R为引物,PCR扩增16S rRNA基因,连接pGEM-T载体,构建肠道微生物16S rRNA基因文库,并对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美洲大蠊肠道微生物主要包括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66.4%),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7.8%),厚壁菌门(Firmicutes,14.5%),梭杆菌门(Fusobacteria,0.6%),以及未分类微生物(unclassified bacteria,0.6%)。系统发育分析显示,15%的美洲大蠊肠道微生物16S rRNA基因序列与亲缘关系较近的杂食蟑螂肠道微生物的16S rRNA基因序列聚于一支;59%的美洲大蠊肠道微生物16S rRNA基因序列与不同食性动物肠道微生物的16S rRNA基因序列聚于一支。另一方面,18%的美洲大蠊肠道微生物16S rRNA基因序列与潜在的微生物致病菌一致性高于99%,说明美洲大蠊是一类潜在的致病菌携带者。【结论】美洲大蠊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宿主系统进化以及杂食性生活方式对其肠道微生物的组成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8.
美洲幼虫腐臭病是西方蜜蜂中最严重的细菌病之一,给养蜂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幼虫芽胞杆菌是幼蜂感染美洲幼虫腐臭病的病原菌。由于抗生素产生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并且抗生素的使用会破坏宿主肠道菌群,使蜂群处于高危的环境中,因此迫切需要抗生素治疗的替代技术,而噬菌体在预防和控制细菌耐药性方面已显示出显著的优势。主要综述了噬菌体疗法、安全性及其在蜜蜂美洲幼虫腐臭病中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噬菌体疗法在各类细菌病中的研究与应用,对今后噬菌体治疗蜜蜂细菌病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9.
为了解鬼臼毒素对昆虫神经系统的影响,采用胞外记录电生理方法观察了4种鬼臼毒素类似物对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中枢神经自发放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0.1 mmol/L的浓度下,4种物质对美洲大蠊中枢神经自发放动作电位的作用不同。脱氧鬼臼毒素可完全抑制美洲大蠊中枢神经自发放动作电位的产生,其抑制作用可逆;β-阿朴苦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中枢神经自发放动作电位的作用是先兴奋后抑制;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中枢神经自发放动作电位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不完全;4′-去甲鬼臼毒素对大蠊中枢神经自发放动作电位无影响。结果提示,4种鬼臼毒素类似物对昆虫中枢神经自发放动作电位的影响方式与其结构官能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0.
Aaron M. HAINES 《动物学报》2006,52(6):1142-1147
美洲虎( Panthera onca)和美洲狮( Puma concolor)是中美洲和南美洲大部区域共存的大型猫科动物,其共存理论得到研究验证。本文作者回顾了有关文献,认为同域分布的美洲虎和美洲狮存在生境和猎物分化,提出热带美洲狮具有较小体型以利用较小的猎物并减少与美洲虎竞争的假设。研究支持美洲虎和美洲狮的空间相互回避概念,但两者猎物之间分化的研究结果不相吻合。尽管如此,文献认为新热带界美洲狮体型较小只是反映了在进化过程中偏于利用较小猎物的事实,而与美洲虎的竞争无关。人类的影响会引起美洲虎和美洲狮的共存。在新热带界环境中,美洲虎由于依赖特定猎物而较大程度地受到人类引起的猎物种群下降之影响,但美洲狮由于可以偏向利用小型猎物或猎物多样化而得到补偿,从而能更好地适应人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