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31.
青藏高原东缘林线杜鹃-岷江冷杉原始林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理解高山林线原始林中优势树种的空间结构特征和种间关系,以青藏高原东缘林线杜鹃-岷江冷杉原始林1 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成对相关函数g(r)函数,分析了优势种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和凝毛杜鹃(Rhododendron agglutinatum)各径级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各径级间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岷江冷杉和凝毛杜鹃径级分布连续,呈倒"J"型,均为进展种群。小尺度上,对于岷江冷杉活立木(小树+中树+大树)、小树、中树为显著聚集分布,大树为均匀分布,死树则为随机分布;凝毛杜鹃活立木(小树+中树+大树)、小树、中树、大树、死树均为显著聚集分布。小尺度上随径级增大岷江冷杉的分布格局从聚集分布趋于均匀分布。岷江冷杉大树与其小树的空间关联验证了Janzen-Connell假说中的距离制约效应。通过验证接受了随机死亡假说,发现种内的密度制约效应不明显。两个树种的枯立木对凝毛杜鹃小树均表现为排斥关系,而对岷江冷杉小树表现为相互独立的关系。两个优势种总体表现为相互独立,但种间不同径级间的空间关联性各异。  相似文献   
32.
《植物杂志》2011,(5):18-19
在中国特有的种子植物199个属中,江西有30属,井冈山保护区就有23属。而下列19个特有种就是在井冈山保护区内记录到的,其中许多还以井冈山命名:井冈山毛蕨、井冈山耳蕨、井冈山剑蕨、井冈山风丫蕨、井冈山厚皮香.井冈山猕猴桃、腺果悬钩子、井冈山绣线梅、井冈山槠,短柄冬青、井冈葡萄,背绒杜鹃、井冈山杜鹃、白花映山虹、厚叶照山白、  相似文献   
33.
国产爵床科芦莉花族植物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国产爵床科Acanthaceae芦莉花族Ruellieae芦莉花亚族Ruelliinae 2属7种、假杜鹃亚族Barlerinae 1属3种和马蓝亚族Strobilanthinae 16属34种植物扫描电镜下的花粉形态.芦莉花亚族的地皮消属Pararuellia和喜花草属Eranthemum的花粉均为圆球形,具3孔或3孔沟,外壁为不同的网状结构; 假杜鹃亚族的假杜鹃属Barleria的花粉为长球形,具3孔沟,外壁亦为网状结构;马蓝亚族植物(包含广义的马蓝属Strobilanthes s.l.)花粉形态多样,结构复杂.依据花粉萌发孔和外壁纹饰特征,可将马蓝亚族16属植物和上述两亚族3属植物的花粉形态归纳成3大类型: 1. 具3孔类型.其中又有(1)外壁具网状纹饰者,见于地皮消属; (2)外壁具芽胞状纹饰者,见于黄猄草属Championella; (3)外壁具刺状(棒状)纹饰者,见于南一笼鸡属Paragutzlaffia、叉花草属Diflugossa和假蓝属Pteroptychia.2. 具3孔沟及具3孔沟与假沟类型(肋条带型).其中又有(1)具3孔沟和网状纹饰者,见于喜花草属和假杜鹃属; (2)具刺状(棒状)纹饰者,见于南一笼鸡属、叉花草属和假蓝属; (3)具3孔沟与假沟,外壁纹饰具节隔、肋条带状或网状,网眼纵向排列成行,网眼内有细网纹者,见于耳叶马蓝属Perilepta、马蓝属Pteracanthus(大部分)、金足草属Goldfussia、紫云菜属Strobilanthes(部分)和合页草属Sympagis; (4)具3孔沟与假沟类型,肋条带状,但不具节隔,外壁纹饰网状,网眼不成行或不明显纵向排列,网内无细网纹者,见于尖蕊花属Aechmanthera、板蓝属Baphicacanthus、马蓝属(部分)和糯米香属Semnostachya; (5)具双脊及细网状纹饰者,见于环毛紫云菜Strobilanthes cycla.3. 具(4-)5孔沟及假沟类型(肋条带型),外壁具网状或拟网状纹饰,见于腺背蓝属Adenacanthus.另外兰嵌马蓝属Parachampionella、山一笼鸡属Gutzlaffia和肖笼鸡属Tarphochlamys的花粉有无萌发孔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芦莉花族植物的花粉形态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是重要的分类性状.利用花粉形态特征能较好地区分高级分类群如亚科、族以及亚族,有时也有助于阐明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甚至也能用于区分属、种和阐明其关系.  相似文献   
34.
桃叶杜鹃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桃叶杜鹃试管苗的芽苗、叶片进行离体培养,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并结合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从中选出了不同中间繁殖体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表明:改良MS和6-BA及KT不适合桃叶杜鹃的组织培养,相对较低浓度的TDZ却能诱导植株分化,建立起桃叶杜鹃的离体培养体系,达到保护名贵杜鹃的种质资源,加速繁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5.
书评     
长白山的野生观赏植物色泽艳丽、风姿绰约、香馨四溢,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一笔巨大的财富和珍贵的遗产,是重要园林观赏植物的种质源。她们有的扎根在悬崖峭壁之上,有的密藏于莽莽的林海之中,有的分布在江河溪流两岸,有的盛开于田野阡陌之间……这里既有本地区的特有植物如:长白松、长白耧斗菜、朝鲜崖柏、白山罂粟、长白金莲花等,又有华北区系的植物如:天女木兰、短果杜鹃、大字杜鹃、照白杜鹃、玉玲花等,还有北极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植物如:牛皮杜鹃、松毛翠、宽叶仙女木、偃松、西伯利亚刺柏等;可以说:整个长白山就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一个丰富多彩的“观赏植物王国”。  相似文献   
36.
杜鹃属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的检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杜鹃花属常绿杜鹃亚属井冈山杜鹃树叶为材料,分别采用修改的CTAB法、碱裂解法、SDS法提取基因组DNA。实验表明,三种方法所提的DNA纯度及产率有差别,从综合结果看,以CTAB法最好,其所提到的DNA大小与λDNA(21kb)相似,经检验该法适合杜鹃花属植物总基因组DNA的提取,所得DNA不需纯化就可直接用于RAPD分析。  相似文献   
37.
云锦杜鹃的开花动态与繁育系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边才苗  金则新 《广西植物》2005,25(2):169-173
对3个云锦杜鹃种群的开花动态和传粉方式等野外定位观测结果显示:花芽在花朵开放后形成雏 形,经过8~9月的生长后成形,次年4月复苏,形成含6~12朵花的总状伞形花序,5月初开花,花期接近25 d。花生命周期为5~8d,其中种群G的周期最短,平均为5.8d,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长,湿度相对较低,花形 态较小。开花后第二天到第三天,花药开裂,散出粘连成串的花粉,悬挂在花柱的中上部,同时柱头进入可授 期;第五天到第六天,花瓣与花托分开并前移到花柱,使花柱倒垂,花粉串能粘附到柱头上。根据人工授粉试 验和花粉落置观察的结果,云锦杜鹃的繁育系统为混合交配型,自然条件下为花后自花授粉,主要借助花瓣脱 落来传播花粉;但根据杂交指数估算和花粉-胚珠比测定,云锦杜鹃的繁育系统为异交,自交亲和,需要传粉 者,说明云锦杜鹃可能是由虫媒传粉向自花传粉演化。  相似文献   
38.
39.
腺苞杜鹃 新种 图 1RhododendronadenobracteumX .F .GaoetY .L .Peng ,sp .nov .Fig .1SpeciesaffinisR microphytonFranch .,aquobracteisglanduliferis ,lobiscorollarumlateellipticis ,staminibus8- 10differt.Frutexsempervires ,erectus ,2 - 3maltus ,ramosissimus.R  相似文献   
40.
对江西省庐山植物园杜鹃专类园迁地保育的12种杜鹃进行了3年的物候及开花期与展叶期观测研究, 结果表明: (1)开花最早的为马缨杜鹃, 开花最晚的为喇叭杜鹃; 杜鹃露蕾时颜色最深、开放后花冠逐渐变大, 但花色慢慢变淡, 至花谢时花冠变小枯萎; 花和果最大的是广福杜鹃, 背绒杜鹃最小。(2)展叶最早的是红色闹羊花, 展叶最晚的为喇叭杜鹃, 白花红滩杜鹃的叶片最大, 背绒杜鹃叶片最小。(3)物候发生时间随年度不同而有波动, 但物候发生次序和开花期与展叶期规律未见随年份而变化。这些物候观测及开花期与展叶期特征为加强杜鹃迁地保育及园林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