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81.
AFLP用于构建罗汉果DNA指纹图谱及其幼苗雌雄鉴别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罗汉果(Siraita grosvenorii(Swingle)C.Jeffrey ex Lu et Z.Y.Zhang)的几个品种进行AFLP标记分析,从中筛选出2个引物组合,其中一个能够用于构建不同品种的指纹图谱,另一个可以结合数量性状分析成功地鉴别罗汉果幼苗的雌雄。建立了一种可用于罗汉果幼苗雌雄鉴别的方法,并可为品种的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2.
罗汉果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和腋生枝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琦丽  林荣   《广西植物》1989,9(2):103-104+194
罗汉果茎段为外植体,培养在MS+BA1.0+IBA0.1毫克/升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和芽形成。观察了罗汉果茎段愈伤组织的生长以及腋生枝的形成。罗汉果茎段培养5天后,潜伏腋芽开始萌动和生长。培养10天后罗汉果茎段的基部一端开始膨大。培养20天后产生大量白色疏松的愈伤组织,这时腋生枝已经长成3—6厘米长。培养30天后基部的愈伤组织中有少量瘤状小突起,但再分化形成芽的频率极低。结果表明,罗汉果茎段组培形成的苗均是从腋芽产生的。  相似文献   
83.
1.罗汉果根、茎、叶的结构与葫芦科其它植物大致相似;不同之处有三方面:(1)叶子主脉中维管束为5个:(2)叶子中有硅质细胞成群分布;(3)块根具异常次生生长;在次生木质部中围绕导管形成形成层,由之分化出多个具韧皮部与木质部的小维管束。2.叶中的硅质细胞分布于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中,多个细胞集合在一起。其细胞壁加厚并硅质化,细胞内容物消失。推测与增加叶子的支持力量有关。3.罗汉果雌株叶子上、下表皮气也数之比为0.04,雄株为0.03,比值均很低,同时根据叶的解剖结构推测罗汉果为C3植物。4.雌株叶子下表皮单位面积气孔数比雄株的多26%,差异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简化观察统计方法,以用于鉴别幼苗的性别。  相似文献   
84.
罗汉果中三萜甙的分离和结构测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从新鲜罗汉果 (Siraitia grosvenorii (Swingle) C.Jeffery ex L u et Z.Y.Zhang)中分得罗汉果新甙 (neomogroside,5)和已知的葫芦烷三萜甙 :罗汉果甙 E(mogroside E,1 )、罗汉果甙 (mogroside ,2 )、罗汉果甙 (mogroside ,3)和罗汉果甙 (mogroside ,4)。化合物 3~ 5具有高甜度 ,化合物4是罗汉果的主要成分 ,约占鲜果的 0 .5% ,化合物 5是罗汉果中的微量成分 ,为新的天然甜味剂。通过分析各种光谱 (1 H- NMR、1 3 C- NMR、1 H- 1 H COSY、1 3 C- 1 H COSY和 NOE差谱等 )辅以化学反应鉴定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85.
方振名  胡兴华  刘长秋  黄仕训 《广西植物》2018,38(11):1505-1511
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是葫芦科著名的药食两用植物,广泛种植于广西桂林地区,其开花后传粉不良现象迫切需要研究解决。为了探讨罗汉果花朵气味物质与传粉者访花频率的关系以及查明传粉不良产生的原因,该文选择罗汉果雄花为材料,研究了罗汉果花朵气味物质的量化分析方法。实验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新鲜花朵的气味物质,经过洗脱、洗脱液吹氮和GC-MS分析等步骤,先后完成了花朵气味物质的收集、浓缩、分离和鉴定,最后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学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供试花朵中检测到挥发性组分(包括萜烯类物质) 5种,以及芳香烃类、烷烃类、酯类物质各1种,其中萜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达71.07%,是供试花朵最主要的挥发性化合物。该结果高度符合葫芦科植物花朵气味的化学组分特征,并具有良好的实验重复性,表明该实验体系是收集和鉴定罗汉果花朵气味组分的理想方法,为后续开展罗汉果花气味物质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通过与葫芦科多种植物比较,发现罗汉果的花朵气味物质可能存在雌雄二型性。  相似文献   
86.
薛妙男  杨小华 《广西植物》1995,15(2):154-157
本文采用石蜡切片与酶解分离法对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胚、胚乳及胚乳吸器发育过程进行观察。a)罗汉果胚的发育是按Geum urbanum的分裂程序进行的,属紫菀型。但在合子分裂成球胚过程中,胚芽原细胞分化明显,故属紫菀型的变异型。b)胚乳发育属核型,在球形胚阶段,在合点端和珠孔端有发育的胚乳吸器形成并进行旺盛生长,最大长度达1420μm,心形胚期,吸器活动开始减退,合点端核型胚  相似文献   
87.
罗汉果皂甙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罗汉果中提取了具有保健作用的强甜味的皂甙。实验证明Ca(OH)2是一种很好的澄清剂,D280、D290、D61和D151三种国产离交树脂有很好的脱色能力,AB08吸附树脂能有效地分离这种皂甙。  相似文献   
88.
罗汉果雌雄株同工酶性别鉴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电泳技术结合同工酶染色,分析了罗汉果雌雄株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多酚氧化酶同工酶和过氧化氢酶同工酶。结果表明:罗汉果雌雄叶片在同工酶谱上,存在着与性别性状相关的酶带;雌雄间的差异酶带在每一种同工酶中均有一条以上,可作为罗汉果雌雄株间的性别鉴定。此外,还比较了高产、低产、不结果雌株之间同工酶的酶带和活性差别。  相似文献   
89.
植物组织培养简报(摘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材料、外植体 培养基 (mg·L- 1 ) 结  果作者 (单位 )罗汉果 (Momordicagrosvenori)种子胚、茎尖、腋芽、叶种子萌发培养基 :( 1)MS基本培养基 ;诱导腋芽及丛生芽分化培养基 :( 2 )MS 6 BA 0 .1~ 0 .5 IAA 0 .1;( 3)MS 6 BA 0  相似文献   
90.
为探究太空环境对罗汉果造成的诱变效应,筛选罗汉果新品种培育优异种质,该研究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8个航天诱变罗汉果及主栽品种进行了全基因组多态性检测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得到17个引物,共扩增出157个条带,其中83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条带百分率为52.87%,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707~0.987。根据UPGMA聚类图,28个罗汉果样本可以分为3类:聚类Ⅰ为航天种质B6♂和B3♀;聚类Ⅱ为航天种质A1♀、A14、A18♂与主栽品种;聚类Ⅲ中都为航天罗汉果种质。上述结果暗示A1♀、A14、A18♂与其他航天种质已经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具有与主栽品种相似的遗传背景,可能获得了有益突变。该研究结果为罗汉果新品种培育和杂交亲本选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