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01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3706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370篇
  2012年   564篇
  2011年   463篇
  2010年   399篇
  2009年   475篇
  2008年   642篇
  2007年   562篇
  2006年   507篇
  2005年   525篇
  2004年   508篇
  2003年   582篇
  2002年   665篇
  2001年   518篇
  2000年   548篇
  1999年   466篇
  1998年   443篇
  1997年   537篇
  1996年   458篇
  1995年   558篇
  1994年   517篇
  1993年   486篇
  1992年   530篇
  1991年   480篇
  1990年   426篇
  1989年   430篇
  1988年   142篇
  1987年   126篇
  1986年   108篇
  1985年   149篇
  1984年   114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6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01.
潜蝇姬小蜂Diglyphus属膜翅目Hymenoptera姬小蜂科Eulophidae,其分布广泛,种类多样,是潜叶蝇的优势寄生性昆虫;潜叶蝇是危害水稻和蔬菜等经济作物的重要害虫。同形潜蝇姬小蜂D.isaea(Walker, 1838)和波氏潜蝇姬小蜂D.poppoea Walker, 1848,安纳潜蝇姬小蜂D.anadolucus Doganlar, 1982,卡布潜蝇姬小蜂D.chabrias(Walker, 1844)的外形相似,需进一步挖掘4种小蜂在形态结构上的种间差异,为其在形态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更为详细的基础资料。本研究采用非参数检验和多元比例(multivariate ratio analysis, MRA)对40头标本的25个形态特征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4种小蜂种间形态差异,筛选出了多个具有分类学意义的特征。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在25个形态特征中,4种小蜂种间差异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前翅(fw.l),后翅(hw.l, hw.w)和体长(b.l)是主成分1和2的代表指标;线性判别分析结果显示b.l∶c.l、hw.w∶ptl.l、hw.w∶mst.l和ppd...  相似文献   
902.
首次发现了树矛茧蜂属(DendrosotinusTelenga,1941)在中国的分布,并记述了该属1新种———武夷树矛茧蜂(D.wuyi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植保学院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903.
冯炎 《华东昆虫学报》2006,15(3):161-165
分别记述采自四川西部山区的小片花蝇(Anthomyia parvilamina Feng,1987)、棘基植种蝇[Botanophila spinulibasis(Liet Deng,1981)]、离叉植种蝇[Botanophila apodicra(Feng,1987)]、缘齿华种蝇(Sinohylemya craspedodonta Hsue,1980)、中华泉蝇(Pegomya chinensis Hennig,1973)等5种花蝇科雌性的模式产地及外形特征。  相似文献   
904.
广西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Ⅱ.铁角蕨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晰朝  陆树刚  王任翔  张义正   《广西植物》2006,26(6):592-596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广西产9种铁角蕨属植物即拟狭翅铁角蕨、黑柄铁角蕨、剑叶铁角蕨、长生铁角蕨、岭南铁角蕨、石生铁角蕨、阴湿铁角蕨、半边铁角蕨和细裂铁角蕨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对每个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其中5种铁角蕨属植物孢子的表面纹饰为首次报道。结果如下:9种铁角蕨属植物孢子都为单裂缝,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或近圆形,赤道面观为肾形、椭圆形或近圆形。主要纹饰类型有翅脊状纹饰、翅状纹饰和脊状纹饰类型。讨论了各种间的差异。为铁角蕨属的分类和系统演化研究提供孢粉学的资料。  相似文献   
905.
分别对楤木属(Aralia)和羽叶参属(Pentapanax)各两个物种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测序、组装和注释,并进行结构分析;结合NCBI下载的近缘类群叶绿体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4个物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均为环状四分体结构,长度为155 744~156 201 bp,GC含量为38.1%,均包含132个基因,其中蛋白质编码基因87个,rRNA基因8个,t RNA基因37个。边界分析发现IR(Inverted repeat)区均未发生收缩和扩张。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序列数量在39~43个,多为单核苷酸和二核苷酸重复,位置多在非编码区。序列差异多出现在LSC(Large single copy)和SSC(Small single copy)区的非编码区。最大似然树揭示出两个高度支持的单系分支:第1分支包括羽叶参属、浓紫龙眼独活(Aralia atropurpurea Franch.)、食用土当归(Aralia cordata Thunb.)和东北土当归(Aralia continentalis Kitagawa);第2分支则均由楤木属物种组成。总体...  相似文献   
906.
通过常规植物染色压片法对采自横断山高山冰缘带地区豆科黄耆属(Astragalus)5种植物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结果显示:川西黄耆(A. craibianus Simps.)、无茎黄耆(A. acaulis Baker)、梭果黄耆(A. ernestii Comb.)、东俄洛黄耆(A. tongolensis Ulbr.)为二倍体,窄翼黄耆(A. degensis Ulbr.)为四倍体,所有物种的染色体基数均为x=8;川西黄耆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6=6sm+10m,为2A型,无茎黄耆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6=2sm+14m,为2A型,梭果黄耆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6=2sm+14m,为2A型,窄翼黄耆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x=32=4sm+28m,为1A型,东俄洛黄耆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6=2st+2sm+12m,为2A型。已报道横断山的黄耆属物种均为二倍体,而本研究首次发现了四倍体种,研究结果补充了横断山高山地区黄耆属植物染色体的基础资料,同时为该区域的植物系统分类及属内植物进化研究提供了细胞分类学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07.
对GaneBank中登录的部分骆驼科动物线粒体12 srRNA/tRNA-Val/16 rR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并借助DNAstar软件设计引物,扩增并进行序列分析,旨在揭示其遗传变异的规律。PCR条件优化后成功扩增出长度为1 014 bp的DNA片段,b lastn分析显示,该片断与骆驼科动物的同源性高于95%,所获得片断包括30bp的12 srRNA基因部分序列,71 bp的tRNA-Val基因全序列和913 bp的16 srRNA基因部分序列。利用RNA-structure 4.2 RNA分析软件绘制了部分骆驼科动物的线粒体tRNA-Val推导性二级结构图,比较结果显示,羊驼线粒体tRNA-Val氨基酸臂和反密码子环呈属间特异性遗传。  相似文献   
908.
Family Raphiophoridae Angelin,1854GenusAbulbaspisgen.nov.Type species Bulbaspis ordosensisLuin Luet al.1976,from the Kli moli Formation(Llanvirn)ofZhuozishan,Wuhai,Inner Mongolia.Diagnosis A raphiophorid genus si milar toAmpyxDal man,1827,but distinguishe…  相似文献   
909.
侏罗纪中蜉属和珠蜉属蜉蝣昆虫化石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峰 《古生物学报》2006,45(2):268-276
长期以来,我国昆虫化石研究者所确认,并为众多地层古生物工作者所引用,作为地层对比和确定地质时代的两种侏罗系蜉蝣幼虫化石:西伯利亚中蜉(MesobaetissibiricaBrauer,RedtenbacheretGanglbauer,1889)和古珠蜉(MesonetaantiquaBrauer,RedtenbacheretGanglbauer,1889)在我国境内并不存在。迄今为止,这两个种仅局限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下侏罗统。此前,被我国昆虫化石研究者分别归入中蜉属(MesobaetisBrauer,RedtenbacheretGanglbauer,1889)和珠蜉属(MesonetaBrauer,RedtenbacheretGanglbauer,1889)的所有种类,其科级和属级分类位置有误。它们包括:西伯利亚中蜉,三间房中蜉(MesobaetissanjianfangensisHong,LiangetHu,1995),黑斑中蜉(MesobaetismaculataHong,LiangetHu,1995),古珠蜉和北票珠蜉(MesonetabeipiaoensisWang,1980)。道虎沟组、海房沟组、九龙山组和三间房组的水生蜉蝣组合完全不同,彼此不能对比。我国侏罗系—下白垩统蜉蝣幼虫全部是湖相,为原地埋藏,而非河流相,异地埋藏类型。  相似文献   
910.
木霉菌及其系统分类学研究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木霉菌(Trichodermaspp.)的分类历史、主要分类系统、分子生物学在木霉菌分类研究中的应用、我国木霉菌分类研究状况等几个方面,对木霉菌的分类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回顾。近些年来国际上对木霉菌的分类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陆续发表了许多新种,目前木霉属已报道有3组60种和2个变型。另外,对木霉分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