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71.
为研究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和胱硫醚-β-合成酶(CBS)基因T833C位点碱基突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对7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83例健康对照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MTHFR基因C677T基因型,用扩增阻滞突变体系法(ARMS)检测CBS基因T833C突变。实验检出患者组MTHFR基因T纯合基因型、杂合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7%、51.4%和28.4%,对照组分别为1.2%、39,8%和21.1%。患者组CBS基因C纯合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3.5%和43.9%,对照组分别为6.0%和38.0%。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显示;C677T位点T等位基因,T833C位点C等位基因以及年龄均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有关(P<0.05),C677T位点T等位基因的比值比(OR)为1.74(95%CI 1.06~2,B6)和T833C位点C等位基因的比值比为1.73(95%CI 1.07~-2.81)。实验显示MTHFR C677T和CBS T833C基因位点突变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有关,上述两个基因位点突变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72.
目的:观察云南产甘西鼠尾属药物滇丹参、甘西鼠尾、褐毛甘西鼠尾的水提取物对鼠血栓形成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用电刺激法造成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观察血流阻塞时间(OT值);小鼠尾静脉注射血栓形成诱导剂,观察滇丹参、甘西鼠尾、褐毛甘西鼠尾对抗肺血栓形成的作用;采用活体微循环观察方法,研究滇丹参、甘西鼠尾、褐毛甘西鼠尾对去甲肾上腺素和高分子右旋糖苷所致小鼠、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影响。结果:滇丹参、甘西鼠尾、褐毛甘西鼠尾2、4g/kg时,能明显延长闭塞性血栓形成时间(OT值)(P<0.01)。20、40g/kg时,能有效抑制胶原和肾上腺素复合液所致小鼠肺血栓形成(P<0.0l,P<0.05)。能显著改善微动脉、微静脉痉挛和血液流态,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加快血流速度(P<0.0l,P<0.05)。结论:滇丹参、甘西鼠尾、褐毛甘西鼠尾均能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73.
胡发奎  吴长华  吴旻 《蛇志》2003,15(2):38-39
目前抗栓酶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已广泛用于临床 ,且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但各家用药剂量不一致 ,缺乏统一的认识。为了确定抗栓酶最佳有效剂量 ,以便更好地发挥抗栓酶的作用 ,避免浪费 ,减少副作用。我们采用 0 .5 u、 1 .0 u、 1 .5 u抗栓酶分别治疗 3个组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 ,进行临床疗效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 ,男 30例 ,女 6例 ,年龄最小 42岁 ,最大 65岁。 ( 1 )病例选择 :临床已确诊冠心病 ,心肌供血不足 ,半年内未经系统治疗 ,年龄在 65岁以下的患者 ;( 2 )心电图检查 :相邻2个或 2个以上导…  相似文献   
174.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HIE)血清尿酸(UA)、胱抑素C(Cys C)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与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到2017年9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NHIE患儿60例纳入观察组,其中急性期42例,恢复期18例;严重程度:轻度26例,中度21例,重度13例。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新生儿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及观察组疾病不同时期、不同严重程度患儿血清UA、Cys C、TNF-α水平、新生儿神经行为评估(NBNA)评分,分析NHIE患儿的NBNA评分与其血清UA、Cys C、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血清UA、Cys C及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NBN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期患儿的血清UA、Cys C及TNF-α水平均高于恢复期,而NBNA评分低于恢复期(P0.05)。中度和重度患儿的血清UA、Cys C及TNF-α水平均高于轻度患儿,且重度患儿高于中度患儿,而中度和重度患儿的NBNA评分低于轻度患儿,且重度患儿低于中度患儿(P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可知,NHIE患儿的NBNA评分与其血清UA、Cys C、TNF-α水平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NHIE患儿的血清UA、Cys C及TNF-α水平较高,且三者随着脑损伤病情严重程度呈升高的趋势,而NBNA评分则呈降低趋势,三者与NBNA评分互成负向联系,临床上可加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75.
蕲蛇酶对7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玫 《蛇志》1999,11(4):71-72
我科从1996年5月至1999年2月应用蕲蛇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75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患者情况 7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为我院1996年至1999年2月住院病人,其中男46例,女29例,年龄40~80岁,平均61.5岁,其中脑梗死5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3例。1.2 诊断依据 按照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标准确诊。1.3 治疗方法 用福建三明制药厂生产的蕲蛇酶10u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休息3~5天,再进行第2疗程,全部治疗2个疗程,治疗中每7天作1次血常规及…  相似文献   
176.
本文介绍了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及治疗,并重点分析了我院近年来采用缝匠肌髂骨瓣移植术治疗10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及疗效。认为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术后的指导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7.
摘要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颅脑外伤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脑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21年5月期间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麻醉科收治的颅脑外伤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11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例数分别为57例和5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丙泊酚靶控输注,实验组患者接受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右美托咪定。对比两组苏醒质量(苏醒时间、听指令睁眼时间、滞留苏醒室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脑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情况,同时观察两组围术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的苏醒时间、听指令睁眼时间、滞留苏醒室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气管插管时(T1)~拔管后(T4)时间点HR、SBP、DBP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48hIL-1β、TNF-α、IL-6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48hNSE、S100β低于对照组,BDN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颅脑外伤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可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炎症反应和脑损伤,促进术后苏醒,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8.
摘要 目的:揭示β-谷甾醇(Sito)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铁死亡-脂质代谢途径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Sham组(n=10)、TBI组(n=11)、TBI+10Sito组(n=10)、TBI+20Sito组(n=10)、TBI+40Sito组(n=10)和TBI+40Sito+GPX4-IN-3组(n=10)。Sham组大鼠不进行造模,其他组大鼠为TBI模型大鼠。Sham组和TBI组大鼠每天灌胃1 mL0.5%羧甲基纤维素钠。TBI+10Sito组、TBI+20Sito组、TBI+40Sito组大鼠分别灌胃1 mL 10、20、40 mg/kg/d的β-谷甾醇。TBI+40Sito+GPX4-IN-3组大鼠同时灌胃0.5 mL 40 mg/kg/d的β-谷甾醇和0.5 mL 15 mg/kg/d的GPX4-IN-3(铁死亡选择性诱导剂)。各组大鼠均给药14 d。给药结束后,检测了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认知功能。通过蔗糖偏好实验和旷场实验评价行为学。检测血清脂质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脑组织Fe2+含量。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尼氏染色评价脑组织损伤。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TBI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和逃避潜伏期升高,穿越平台次数、蔗糖偏好率、水平活动分数和垂直活动分数降低,TC、TG和LDL-c升高,HDL-c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升高,神经元出现明显损伤,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Fe2+含量升高,GPX4蛋白表达水平和GPX4相对荧光强度降低(P<0.05)。与TBI组比较,TBI+10Sito组、TBI+20Sito组和TBI+40Sito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和逃避潜伏期降低,穿越平台次数、蔗糖偏好率、水平活动分数和垂直活动分数升高,TC、TG和LDL-c降低,HDL-c升高,脑组织含水量降低,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Fe2+含量降低,GPX4蛋白表达水平和GPX4相对荧光强度升高(P<0.05)。与TBI+40Sito组比较,TBI+40Sito+GPX4-IN-3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和逃避潜伏期升高,穿越平台次数、蔗糖偏好率、水平活动分数和垂直活动分数降低,TC、TG和LDL-c升高,HDL-c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升高,神经元损伤加重,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Fe2+含量升高,GPX4蛋白表达水平和GPX4相对荧光强度降低(P<0.05)。结论:β-谷甾醇可有效减轻TBI后的继发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铁死亡途径介导的氧化应激和脂质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79.
摘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联合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C)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AIS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常规检查,获得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计算MPV/PC比值、NLR。出院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MPV/PC比值、NLR联合预测AIS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MPV/PC比值、NLR大于预后良好组(P<0.05),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小于预后良好组(P<0.05)。IMT、PSV、EDV、MPV/PC比值、NLR预测AIS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1、0.710、0.693、0.769、0.771,联合IMT、PSV、EDV、MPV/PC比值、NLR预测AIS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83,高于单独指标预测。结论: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联合MPV/PC比值、NLR在AIS患者预后不良评估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0.
摘要 目的: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亟须寻找新的干预靶点。天冬酰胺内肽酶 (asparaginyl endopeptidase, AEP)在免疫和神经系统疾病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观察了小鼠TBI模型中AEP的激活和变化,探讨AEP对脑损伤和修复的意义。方法:控制性皮层撞击法在小鼠右脑半球制作TBI损伤,在造模后的不同时间点,测定受损脑组织内的乳酸含量和AEP的活性变化,免疫荧光化学染色观察TBI之后3天的胶质细胞活化,以及AEP在其中的表达。结果:TBI造成乳酸在受损脑组织内逐渐堆积,导致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性活化和增生,AEP的上调和激活出现在TBI的继发性脑损伤阶段,AEP在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内均出现上调。结论:AEP有可能参与调控TBI引发的胶质细胞活化,在神经损伤和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