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1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1147篇
  4700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土壤微生物膜是由土壤细菌及其分泌物积聚形成的生物群落,是生物土壤结皮的初始形态和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土壤细菌生命过程中最典型的生存形式,土壤微生物膜不仅能保护基质内细胞生存,还可黏附于土壤颗粒和植物根系表面,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本文在解析土壤微生物膜结构与组成的基础上,从土壤质量与植物健康两个方面总结分析了土壤微生物膜生理生态功能:土壤微生物膜代谢活性高于游离细胞,可高效分泌胞外聚合物并且具有更强的有机物质转化速率,在提升土壤肥力,吸附、固持和降解土壤污染物和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微生物膜可通过多种微生物间协同作用、促进分泌多种促生物质与胞外聚合物以发挥固持作用等改善植物养分利用状况,增强植物抗逆性。揭示土壤微生物膜生态功能的微观机制、筛选和应用功能性土壤微生物膜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2.
微小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小型非编码RNA,可通过调控靶基因表达参与大多数生物学过程。近年来,miRNAs在肝癌发生发展进程中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miRNAs作为其中关键调控因子和主要参与者,已成为肝癌早期诊断、靶向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一个关键靶标。本文着重强调miRNAs在肝癌发生发展、多重耐药性中的作用以及作为肝癌潜在治疗靶点的价值,并就miRNAs在肝癌中的功能、分子作用通路以及应用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肝气乘脾"泄泻小鼠肠道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番泻叶-离心管束缚夹尾法"进行"肝气乘脾"泄泻造模,造模成功后以痛泻要方治疗,造模和治疗后分别分析小鼠肠道酶活性。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小鼠肠道内容物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t=4.007,P=0.015),纤维素酶、蛋白酶、蔗糖酶活性下降不显著。模型组小鼠肠黏膜蛋白酶、淀粉酶、蔗糖酶活性显著下降(t_蛋=5.652,P=0.005;Z_淀=-1.964,P=0.050;t_蔗=4.737,P=0.009)。痛泻要方治疗后,中药干预组小鼠肠道内容物蛋白酶、纤维素酶、乳糖酶和蔗糖酶活性变化不显著;自然恢复组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正常组(t=-7.497,P=0.002)。中药干预组小鼠肠道前段黏膜蛋白酶、乳糖酶、淀粉酶、蔗糖酶活性恢复不显著;中药干预组小鼠肠道黏膜中段乳糖酶、蔗糖酶活性显著低于自然恢复组(t_乳=4.074,P=0.013;t_蔗=8.072,P0.001),而蛋白酶、淀粉酶及纤维素酶活性均高于自然恢复组;中药干预组小鼠肠道后段黏膜乳糖酶、蔗糖酶及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正常组(t_乳=-7.962,P0.001;t_蔗=-15.921,P0.001;Z_淀=6.489,P=0.034),蛋白酶与纤维素酶活性均有所升高。结论 "肝气乘脾"泄泻肠道内容物及黏膜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痛泻要方对"肝气乘脾"泄泻小鼠肠黏膜乳糖酶、蔗糖酶及淀粉酶活性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调情况及其与癌变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行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所有研究对象手术前后肠道菌群计数、肠道菌群失调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癌变的影响因素。结果结直肠息肉患者术后大肠埃希菌计数(10.85±0.50)、粪肠球菌计数(10.12±0.55)显著高于术前(8.34±0.41,7.76±0.37)(均P0.01),结直肠息肉患者术后双歧杆菌计数(2.56±0.68)、乳杆菌计数(2.83±0.71)显著低于术前(5.20±1.06,5.93±0.88)(均P0.01)。结直肠息肉患者术后Ⅰ度菌群失调比例(23.60%)显著低于术前(55.06%)(P0.05),结直肠息肉患者术后Ⅱ、Ⅲ度菌群失调比例(50.56%,25.84%)显著高于术前(34.83%,10.11%)(均P0.05)。随访3年显示89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癌变率为33.71%,性别、病理类型不同的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癌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遗传史、息肉直径、肠道菌群失调程度不同的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癌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遗传史、肠道菌群失调程度是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癌变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存在明显肠道微生态失调情况,肠道微生态失调是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癌变的危险因素,这对临床防治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癌变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分析妊娠足月前妇女阴道微生态失衡状况.方法 选择孕12 ~ 37周健康无症状单胎妊娠期妇女1 900例,取其阴道分泌物,选用阴道pH、阴道清洁度、过氧化氢浓度(H2O2)、白细胞酯酶(LE)和唾液酸苷酶(SnaSe)等指标对阴道微生态失衡进行评价.结果 妊娠足月前妇女阴道pH为3.80±0.23,阴道微生态失衡发生率为50%,阴道分泌物检查清洁度Ⅲ~ Ⅳ不正常者980例,乳酸菌均阴性,H2O2阳性为53%,H2O2+LE均阳性为14%,H2O2+LE+ SnaSe均阳性+显微镜检出线索细胞妇女为10%,H2O2+LE均阳性+涂片镜检出酵母样真菌孢子妇女为19%,H2O2+LE均阳性+涂片镜检出滴虫妇女为2%.结论 妊娠足月前妇女阴道微生态失衡发生率50%.  相似文献   
86.
运用立体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产于福建省的石荠苧属3种药用植物的花粉和果皮的微形态特征进行系统观察。观察结果表明,3种植物花粉微形态特征比较相似;果皮微形态存在较明显的种间差异,且性状较稳定。石荠苧属果实表皮微形态特征是该属分类与系统研究中不可忽视的性状。  相似文献   
87.
微生态制剂4联活菌片治疗肠结核引起的腹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4联活菌片治疗肠结核引起的腹泻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有效率为29.0%(P<0.01)。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肠道内菌群变化: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与正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  相似文献   
88.
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和嗜硫小红卵菌(Rhodovulum sulidophilum)为不同属的两种光合细菌,前者的捕光系统II由pucB、pucA基因编码产生的β亚基和α亚基组装形成,后者的捕光系统II由pucsB、pucsA基因编码产生的β亚基和α亚基组装形成.将这两组基因交叉组合,克隆到包含puc启动子的表达载体中,得到两个表达质粒即pRKpucsBpucA和pRKpucBpucsA,然后通过接合转移方法分别转入LHI、LHII和RC缺陷型菌株DD13中,两种接合转移菌株都可以形成捕光系统II并进入光合细菌膜系统.  相似文献   
89.
人核糖核酸酶A(human RNase A)超家族包含13个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成员(RNase 1~RNase 13),其蛋白质结构除具有催化保守序列外,还具有显著多样性的序列,决定了人类核糖核酸酶A可发挥核糖核酸酶活性之外的生物学功能。人核糖核酸酶A超家族成员在多种免疫细胞例如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中表达,并可被分泌以发挥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功能,包括抗微生物活性、促进宿主防御、参与血管生成及精子成熟等。其中,人核糖核酸酶A超家族部分成员,可通过水解病毒RNA、抑制病毒复制、破坏细菌细胞壁、促进微生物凝集、损伤寄生虫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等直接作用,以及通过宿主天然免疫细胞介导的间接作用,发挥抗微生物及寄生虫活性,参与宿主防御。本文对人核糖核酸酶A的抗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抗寄生虫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对人核糖核酸酶A作为抗微生物活性物质和天然免疫分子,用于治疗严重和耐药微生物感染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恢复阴道微生态对提高复发性老年性细菌性阴道病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120例复发性老年性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研究组60例。对照组使用甲硝唑联合雌三醇乳膏,连续使用7 d;研究组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再连续使用乳酸菌阴道胶囊和雌三醇乳膏10 d,停药后一周进行妇科检查及阴道分泌物复查,并对两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停药后第1、2、3个月各随访一次,比较两组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0.05)。研究组治疗后第1、2、3个月复发率分别为0.00%,5.00%,5.00%,对照组第1、2、3个月复发率分别为11.67%,20.00%,25.00%。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s<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复发性老年性细菌性阴道病治疗中给予乳酸菌阴道胶囊恢复阴道微生态,可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