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9篇
  免费   434篇
  国内免费   1202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病理确诊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比较发生脑转移与未发生脑转移两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诊断时转移器官数、NSE、LDH、一线化疗周期数、一线化疗疗效、是否接受预防性全脑放疗与患者是否发生肺癌脑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转移器官数、NSE、一线化疗周期数与接受预防性全脑放疗是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转移器官数≥2[OR:4.53,(95%CI:1.19~17.26),P=0.027]和NSE大于正常值4倍[OR:2.70,(95%CI:1.05~6.94),P=0.039]是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一线化疗周期数≥6个周期[OR:0.28,(95%CI:0.11~0.68),P=0.005]与接受预防性全脑放疗[OR:0.49,(95%CI:0.01~0.42),P=0.006]是脑转移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72.
目的观察氨磷汀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化疗中增效减毒的作用,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随机选取初治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69例,分为加氨磷汀组39例和不加氨磷汀组30例。统计入选的患者均用IP方案化疗,21d为1个周期。均有经CT扫描具有可测量肿瘤病灶。化疗4个周期后按照WHO制定的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不良反应分级标准,按RECIST方法进行疗效评估,研究氨磷汀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的增效减毒作用。结果化疗4个周期后,加氨磷汀组患者骨髓毒性、肝毒性、肾毒性、神经毒性明显低于不加氨磷汀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胃肠道反应、免疫系统方面加氨磷汀组患者与不加氨磷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氨磷汀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IP方案化疗的近期疗效无影响。(2)氨磷汀能减少广泛期小细胞肺癌IP方案化疗的骨髓毒性、肝毒性、肾毒性、神经毒性等毒副作用,进一步提高化疗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73.
140多年前发表的竿菌和杆(小杆)菌同属最早发现和定名的细菌类之一,迄今已有成百上千的菌种得到鉴定、分类和命名。中文微生物学命名和整理滞后,引发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惑,不利于我国微生物学的普及发展和国际交流。本文试图对已经合格发表的近100属1 130多种竿菌进行系统的形态学(含芽孢和/或孢子)、生境、生物化学和细菌属性梳理和分类,理清和制定竿菌种属的中文-拉丁文互译规则,有利于推动中外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974.
本文明确了对于现行中文对原核微生物习惯命名中的虚字"菌"字,在定义希腊文名词bios和新拉丁文名词bius-um-a时可具有实际意义。与微(micro/mikros)组合时,表示有尺寸特征,但这种特征与其他原核微生物的尺寸区别不大,有待实践中进一步细化。本文总结80多属460多种和亚种的微生物,提出命名法能够表达的微生物特征层次,进一步明确这些种属的细菌属性,以促进国内外交流。  相似文献   
975.
【目的】为了研究胡瓜新小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Oudemans)对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 ununguis(Jacobi)的控制能力,为大田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胡瓜新小绥螨和针叶小爪螨的生物学与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表明:1在(20±1)~(32±1)℃温度条件下,取食针叶小爪螨的胡瓜新小绥螨幼螨、若螨、成螨均能正常生长和繁殖,发育历期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2在(20±1)、(25±1)、(30±1)、(32±1)℃温度条件下,以针叶小爪螨为食物的胡瓜新小绥螨的产卵量分别为(37.8±5.15)、(52.9±1.92)、(49.5±6.50)、(42.0±6.34)粒,而在同等温度条件下,取食板栗叶片的针叶小爪螨的产卵量分别高出胡瓜新小绥螨的141%、169%、194%和149%;3在(20±1)、(25±1)、(30±1)和(32±1)℃温度条件下,针叶小爪螨的净增殖率(R0)分别为36.5453、66.9788、66.2848、45.4846,比胡瓜新小绥螨高出72.88%、118.36%、92.12%、93.55%,说明针叶小爪螨的生殖潜能与产雌率高于胡瓜新小绥螨,而胡瓜新小绥螨每一世代周期(T)为29.6337、24.2193、20.2165、22.2009d,分别短于针叶小爪螨46.75%、42.03%、39.13%、29.63%;4在(20±1)、(25±1)、(30±1)℃温度条件下,胡瓜新小绥螨的内禀增长率(rm)为0.1030、0.1413、0.1699,分别高于针叶小爪螨的127%、105%、106%,而在(32±1)℃条件下针叶小爪螨的内禀增长率(rm=0.1636)高于胡瓜新小绥螨的115%,说明高温有利于针叶小爪螨的种群增长。【结论】在针叶小爪螨初发生期释放胡瓜新小绥螨能有效地控制其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976.
【目的】为了研究槐绿虎天牛Chlorophorus diadema(Motschulsky)对主要寄主植物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roshinskii(Kom.)挥发物中醇类、醛类、烷类、酯类和萜烯类共5类6种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EAG和嗅觉行为生测技术,测定槐绿虎天牛雌雄虫对1-癸醇、正壬醛、正十六烷、乙酸-2-乙基丁酯、1-十六烯和1-辛烯6种化合物单一组分8个浓度梯度及其20种组合配方的电生理和嗅觉行为反应。【结果】结果表明,槐绿虎天牛雌雄虫对单一化合物和组合配方的EAG反应值与嗅觉行为反应选择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组合配方中,雌雄虫均对S、P、Q、H、I和B 6种配方的引诱活性与对照的差异性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1)组合配方明显较单一组分配方对槐绿虎天牛的引诱效果好;(2)由1-癸醇、正十六烷和正壬醛组成的S配方引诱效果最好;(3)1-癸醇、正十六烷、正壬醛和1-十六烯4种化合物的最适浓度可以作为槐绿虎天牛植物源引诱剂的成分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77.
【目的】本文描述了首次在贵州猕猴桃上发生的一种害虫——端齿材小蠹Anisandrus apicalis(Blandford)。【方法】通过对当地修文县谷堡乡平滩村猕猴桃病树上小蠹的观察和形态研究,进行分类和鉴定。【结果】此次发现的端齿材小蠹是贵州省境内第一次报道,也是首次发现在猕猴桃病枝上发生。本文提供了该小蠹的分类和鉴别,附有相关近缘种的形态特征图和检索表,并介绍了其寄主和分布,以及在贵阳修文猕猴桃的危害和发生等情况。【结论】此次发生在猕猴桃上的端齿材小蠹是贵州省境内的首例,本文结果可以为当地植物检疫和猕猴桃种植管理提供参考。虽然此次端齿材小蠹在猕猴桃上发生,但是未发现其会直接为害猕猴桃健康植株,需要在将来进行深入的实验调查。  相似文献   
978.
绿盲蝽气味受体基因AlucOR40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触角中克隆气味受体基因Aluc OR40,研究该气味受体基因在绿盲蝽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然后对该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为理解绿盲蝽的嗅觉识别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绿盲蝽成虫触角转录组测序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PCR技术克隆得到气味受体基因Aluc OR40的全长序列。用半定量RT-PCR研究该基因在雌雄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然后通过爪蟾卵母细胞体外表达该基因,并结合双电极电压钳检测了该气味受体对60种气味分子包括绿盲蝽性信息素组分和植物挥发物的反应。然后,利用触角电位技术测定羽化后3 d的绿盲蝽成虫对Aluc OR40的气味配体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克隆了Aluc OR40(Gen Bank登录号:KU886190)。Aluc OR40编码398个氨基酸,蛋白具有7个跨膜结构域,N末端位于胞内,C端位于细胞外,符合昆虫气味受体的典型特征。半定量RT-PCR的结果显示,Aluc OR40在触角中特异表达,且在雄虫触角中的表达水平高于雌虫。双电极电压钳记录结果显示,Aluc OR40只对反-2-己烯醇一种气味分子具有特异反应。EAG实验结果表明,羽化后3 d的绿盲蝽雌雄虫都对反-2-己烯醇有反应,且雄虫触角的EAG反应显著高于雌虫。【结论】结果提示Aluc OR40参与了绿盲蝽对反-2-己烯醇的识别过程,推测其在绿盲蝽交配过程中雄虫对雌虫的识别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79.
【目的】阐述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辨识各组成部分的神经节解剖结构及其形态,计算中枢神经系统各神经节结构体积大小、解析其空间分布关系以及连接模式。【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使用突触蛋白抗体对绿盲蝽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髓进行染色标记,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获取中枢神经系统各结构数码图像,使用三维图像分析软件对绿盲蝽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分析,并构建三维模型。【结果】绿盲蝽中枢神经系统从前往后分别由脑神经节、咽下神经节、前胸神经节和后部神经节组成。脑、咽下神经节和前胸神经节3个神经节融合在一块,形成脑-咽下神经节-前胸神经节复合体,并通过长的神经连索与后部神经节相连,从外观上看似由2个大的神经节构成,这种神经节愈合形式尚未在昆虫中发现过。前胸神经节与后部神经节分离,二者由长的神经连索连接起来。除前胸神经节由单独的神经原节构成外,其他3个神经节又由多个神经原节融合而成。脑包括前脑、中脑和后脑3部分。咽下神经节包括上颚神经节、下颚神经节和下唇神经节。后部神经节包括中胸、后胸和腹部神经节3部分。【结论】明确了绿盲蝽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节构成,发现了绿盲蝽中枢神经系统各神经节的高度融合特性。该项研究结果为研究绿盲蝽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重塑和系统演化奠定了形态学基础,为研究中枢神经元形态、分布以及其对昆虫生理和行为的功能调控机制提供了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980.
目的:检测EGFR外显子19缺失突变(以下简称EGFR Del 19)和信号分子JAK/STAT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GFR Del 19表达与下游信号通路JAK/STAT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EGFR Del 19之NSCLC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依据。方法:经ARMS法筛选出125例EGFR Del 19的NSCLC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该组织样本中EGFR Del 19、p-JAK1和p-STAT1的表达,统计分析三者在临床病理特点中的表达差异及EGFR Del 19与p-JAK1、p-STAT1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EGFR Del 19阳性主要在细胞膜上表达,p-JAK1、p-STAT1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EGFR Del 19与NSCLC的病理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显著相关(P值均0.05)。EGFR Del 19与p-JAK1、p-STAT1表达在不同病理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与否组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值均0.05,rs值均0.3)。结论:EGFR Del 19可能通过活化JAK1-STAT1途径促进NSCL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