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5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4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王鹏  丛明亮  吕龙石 《昆虫知识》2009,46(4):602-604
采用测定苹果梨和苹果的花粉量以及对其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探椭角额壁蜂Osmia cornifrons(Radoszkowski)在苹果梨园生活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苹果梨花粉的花粉量约为苹果花粉的1/3,是角额壁蜂在苹果梨园的繁殖比明显低于苹果园的主要原因;苹果梨花粉与红富士等苹果花粉相比,在主要营养物质方面具有高糖、高纤维,低蛋白、低水分的特点,在矿质营养方面,苹果梨花粉具有高Ca和Mg,低Fe和Zn的特点。这些差异是引起连续使用苹果梨园的角额壁蜂出茧率和活动能力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2.
采用杯碟法测定绿粘帚霉(RCEF4099)菌株的发酵液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RCEF4099菌株发酵液对5种供试病原真菌的抑菌圈直径在18mm以上。对菌株发酵液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转接6代之前,活性稳定,从第7代开始其活性缓慢降低,第10代的抑菌圈直径仅比出发菌株减少了1.7mm。RCEF4099菌株发酵液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发酵液加热到60%仍有较高活性。该菌株的发酵液对酸的稳定性较好,抑菌活性最强的pH值为4。  相似文献   
163.
刘本光 《蛇志》2009,21(3):217-217
毒蜂蜇伤在基层山区屡见不鲜。其临床表现差异甚大。轻者仅有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及荨麻疹.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肾功能衰竭、血管内溶血、心率失常等多脏器功能损害,甚至死亡。我科2004~2008年共救治蜂蜇伤危重者1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4.
张小蝶 《蛇志》2009,21(1):56-57
蜂蜇伤在山区农村夏秋季节很常见,特别以大黄蜂蜇伤最严重。蜂蜇伤后其蜂毒易致多脏器功能损害,特别易引起心、肝、肾功能损害和消化道出血,病情严重,若不及时救治常导致死亡。我科2005年7月~2008年7月共收治蜂蜇伤患者38例,经综合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5.
从绿盖粉孢牛肝菌(Tylopilus virens)发酵液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波谱学分析鉴定为:β-D-葡萄糖(1)、小奥德蘑素(oudemansin 2)、神经酰胺(russulamlmide,3)、aseolipid D(4)、aseolipid C(s)、β-谷甾醇(6)和β-D-葡萄糖甲酯(7),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中分到.  相似文献   
166.
研究了采自中国西藏林芝地区色季拉山的一种寄生于蒲氏蝠蛾幼虫体内的悬茧蜂Meteorus sp.的形态特征,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触角感器进行观察.从形态上,该种悬茧蜂不同于已经报道的蝠蛾悬茧蜂Metorus he-pialid Wang.在其触角上共发现有5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板形感器、鳞形感器、Bohm氏鬃毛和嗅孔等,其中毛形感器和板形感器数量多,分布广.  相似文献   
167.
菜蛾盘绒茧蜂 Cotesia vestalis (Haliday)是小菜蛾的重要幼虫内寄生蜂,该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浆膜产生畸形细胞,随蜂卵孵化,释放到寄主小菜蛾的血腔中.本文运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和体外培养技术对菜蛾彘绒茧蜂畸形细胞的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以及细胞超微形态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显示,该细胞内蛋白合成种类极为丰富,尤以分子量40.98~94.64 kDa的蛋白种类最多.但在寄生后期,畸形细胞的合成能力下降.超微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表现在胞内细胞器数量减少,出现大量空腔,细胞表而微绒毛联合、变大,内容物外倾.随着蜂幼虫的啮出,有些细胞经历分解过程.体外培养证实,成熟畸形细胞可向培养介质中释放脂溶性物质.此外,在不同饲养温度条件下,畸形细胞伴随蜂幼虫的发育,表现为随温度升高,发育加快的趋势,表明畸形细胞的生长趋势与寄生蜂幼虫发育具有同步性.  相似文献   
168.
中国长颊茧蜂属二新种(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描述长颊茧蜂属2新种:尖管长颊茧蜂Dolichogenidea acutituba sp.nov.和显角长颊茧蜂Dolichogenidea angularis sp.nov..文中对新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附有新种鉴别特征图,并与近似种做了比较.所有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169.
绿盲蝽气味结合蛋白AlucOBP7的表达及气味结合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 OBPs) 在昆虫嗅觉识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运输外界脂溶性气味分子通过嗅觉感器淋巴液到达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s, ORs)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明确OBPs在昆虫同外界进行信息交流过程中的作用有利于阐明昆虫嗅觉识别的机制, 同时可为利用干扰昆虫嗅觉识别来进行害虫防治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克隆了一个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气味结合蛋白AlucOBP7基因(GenBank登录号: JQ675724), 并进行了原核表达, 以1-NPN为荧光探针采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研究了AlucOBP7蛋白和10种棉花挥发物及 6种性信息素类似物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 在10种棉花挥发物中, AlucOBP7能够和2 己酮及水杨酸甲酯有效结合, 结合常数分别为55.13 μmol/L和28.26 μmol/L。在6种盲蝽性信息素类似物中, 4-氧代-反-2-己烯醛和AlucOBP7 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 结合常数为23.14 μmol/L。丁酸乙酯、 丁酸丁酯及己酸己酯也能够和AlucOBP7 有效结合, 但结合能力中等, 结合常数分别为30.58, 39.26和35.81 μmol/L。初步推测, AlucOBP7 可能是绿盲蝽性信息素结合蛋白(pheromone binding proteins, PBPs), 并在感受性信息素和植物挥发物的过程中发挥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70.
李帅  陈文龙  金道超 《昆虫学报》2015,58(11):1237-1244
【目的】为了解稻虱红单节螯蜂Haplogonatopus apicalis与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间的互作关系,开展了稻虱红单节螯蜂在白背飞虱不同龄期寄生时,对寄主及其自身发育表现影响的研究。【方法】在室内25℃条件下,观察了被寄生的白背飞虱各龄若虫及其寄生蜂稻虱红单节螯蜂的发育表现。【结果】白背飞虱2, 3, 4和5龄若虫被寄生后,当龄及其后各龄的历期均显著延长;2和3龄若虫被寄生后,成虫羽化率仅分别为54.29%和60.95%,显著低于在4和5龄若虫被寄生后的成虫羽化率(分别为96.20%和100%)。稻虱红单节螯蜂寄生白背飞虱5龄若虫后的发育历期(23.77 d)显著短于寄生2龄若虫后的发育历期(27.77 d);寄生3龄若虫的成蜂羽化率最高,为56.19%;而寄生5龄若虫的羽化雄蜂比例最高,为77.12%。【结论】稻虱红单节螯蜂寄生可使白背飞虱若虫发育历期显著延长,白背飞虱2和3龄若虫是稻虱红单节螯蜂发育的适宜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