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城市公园绿地生态效应的定量评估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以位于亚热带地区的城市公园(深圳市莲花山公园)绿地为例,选取了碳-氧平衡、水土涵养和小气候调节3方面的CO2-O2吸释量、群落蓄水量、保土量、蒸散量、蒸散耗热量等指标,对城市公园植被的不同群落结构类型进行了生态效应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有乔、灌、草3层结构的林地群落的生态效应平均为单层结构的草坪群落的2~3倍.  相似文献   
62.
上海中心城区绿地土壤水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海中心城区典型公园和公共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上海中心城区绿地土壤水库库容、常数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上海中心城区绿地土壤总库容偏低,但就整个中心城区绿地,土壤蓄积水量可观,达1.88×107 m3;土壤水分现存量较高,占总库容的75.7%,土壤剩余蓄水空间偏低;绿地土壤滞洪库容和有效库容分别占土壤总库容的31.6%和27.2%;而土壤死库容占总库容的44.5%.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库存在差异:其中,乔木和灌木地土壤总库容、剩余蓄水空间均显著高于草地;灌木地土壤滞洪库容、有效库容均显著高于乔木地、草地;但各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现存量、死库容差异不显著.建议通过降低土壤压实、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优化绿地植物配置来提高城市绿地土壤水库库容.  相似文献   
63.
以南昌城区-郊区-乡村梯度森林、灌丛和草地3种绿地为对象,选取典型样地,采集表层土壤,测定初始状态和5、15、25、35、45 ℃恒温培养30 d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结果表明: 3种绿地的WSOC均值表现为城区高于乡村,WSOC占土壤总有机碳(TOC)的百分比(WSOC/TOC)表现为乡村高于城区(P<0.05),但WSOC及WSOC/TOC在3种绿地间无显著差异.城乡梯度WSOC对培养温度的响应格局总体表现为5 ℃培养条件下乡村高于城区,45 ℃为城区高于乡村,郊区介于中间.WSOC的温度响应变异系数为森林和灌丛低于草地,且3种绿地均表现为沿城乡梯度呈增加趋势.WSOC与TOC、全氮和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WSOC的温度响应变异系数与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外源物输入可导致城区绿地WSOC含量增加,但城市环境有利于WSOC的稳定,估计与城区有效磷含量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64.
中国西北干旱城市建成环境绿地生境主要特征表现为破碎化、规模大、尺度小和生境多样化,但在现实中其设计方式单一,绿地空间和生境资源被浪费,亟待找到适宜的生态设计途径。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个生境花园的实践和实验研究为例,提出以1m×1m作为基本尺度单元的“生境营造+地被群落” 设计模式。“生境营造”以光照和水作为主导生境因子划分生境类型,并在场地设计时优化生境条件。“地被群落”设计可以师法西北地区多样化的自然草地群落原型,结合8种群落设计的基本模式,营造多样性、动态性的城市植物群落景观,降低管理维护成本,提高群落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5.
吕硕  王美仙  李擘  董丽 《生物信息学》2019,26(8):106-110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主体,是集中体现城市植物多样性的场所,研究其植物多样性可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以山西太原市 17 个综合公园为研究对象,从植物应用的重要值、 Margalef 丰富度、Shannon-Wiener 多样性和 Pielou 均匀度分析其植物多样性,为太原市公园植物多样性保护及公园绿地建设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太原市综合公园的植物种类有 78 科 164 属 285 种。植物应用重要值排名前五的种类为大叶黄杨 > 紫叶小檗 > 圆柏 > 国槐 > 金叶女贞。植物丰富度指数为 26.42,乔木层 > 草本层 > 灌木层;多样性指数为 3.13,乔木层 >灌木层;均匀度指数为 0.60,乔木层 >灌木层。木本植物多样性总体评价较高的公园为汾河公园、玉门河公园和晋祠公园;较低的为映山湖公园、长风商务区大平台景观绿化、南海子公园。  相似文献   
66.
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质地和季相变化等特征是植物构成空间的相关因素。利用植物可构成五大基本空间类型,它们在园林绿地中具有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并已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7.
以上杭县为例,对县城城区公园绿地景观格局演变进行研究.在ArcGIS和Fragstats景观指数分析软件的支持下,选取了破碎度、连接度、均匀度、聚集度、景观多样性和分维数等指数对上杭县城城区2009、2013和2018年公园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9—2018年,上杭县城区公园绿地总面积...  相似文献   
68.
王沫  刘畅  李晓璐  高俊宏  李霞  董丽 《生态学报》2022,42(20):8254-8264
城市绿地为城市动植物提供了重要栖息地,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社区公园绿地("传统绿地")主要围绕安全、景观和游憩功能,植物种类偏少,群落结构单一,为城市野生动物提供食源和栖息地的资源有限。北京市以2035规划"留白增绿"为政策背景,在中心城区建设一系列小型近自然社区公园绿地("近自然绿地"),在植物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管理方式上有别于以往的传统绿地。一般认为生物多样性在一定范围内随面积的增大而提高,那么对于受到高度干扰的小型绿地,"近自然"特征是否能够显著提高其包括昆虫、鸟类在内的生物多样性?为探究这类近自然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在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综合采用样方法、样线法,对北京市西城区2个近自然绿地及4个传统绿地的植物、昆虫和鸟类进行调查,分析比较其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近自然绿地的灌木和草本层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传统绿地,均匀度则无显著差异;近自然绿地的昆虫和鸟类的丰富度、多样性显著高于传统绿地,均匀度则无显著差异。与传统绿地相比,近自然绿地具有更丰富的鸟类食源、蜜源植物,以及更为复杂的植被垂直结构。根据以上结果,近自然绿地具有比传统绿地更为显著的生物多样性优势,建议在进行城市绿地建设时,应增加植被结构复杂的近自然绿地的比例,增加绿地的灌木和草本层多样性。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小面积绿地的生物多样性内涵,且可为大都市近自然绿地营建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还将为今后公园设计、改造和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引导绿地向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9.
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生境破碎化加剧,生物入侵的风险大大增加。外来入侵植物已入侵城市绿地生态系统,部分已成为城市公园生境中的优势种,占据本地植物生存空间、威胁本地植物生物多样性。为研究北京市公园外来入侵植物分布格局,以北京市4个不同功能区(核心区、拓展区、近郊区和远郊区)为研究区域进行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基于19个典型公园的255个样方调查数据,对比不同功能区公园外来入侵植物组成和分布格局。调查共记录外来入侵植物40种,隶属于12科29属,其中菊科为优势科、一年生草本居多,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和小蓬草(Erigeron canadensis)的频次和生态位宽度较大,分布较广泛,大狼杷草(Bidens frondose)和凹头苋(Amaranthus blitum)的优势度最大,资源竞争能力较强。外来入侵植物在拓展区公园的丰富度最高,核心区最低,对四个功能区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拓展区公园的外来入侵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核心区和远郊区,外来入侵植物Simpson指数则呈现出远郊区显著高于拓展区和近郊区的特征(P<0.05),本地植物则正好相反;(2)拓展区公园的外来入侵植物入侵强度系数(Invasion intensity index,III)最高,且显著高于核心区(P=0.008),其他功能区之间无显著差异;(3)核心区公园与其他三个区群落组成不同,其余三个功能区均较为相似。研究表明北京市公园外来入侵植物的丰富度除核心区以外整体上与城市化梯度呈正相关,核心区公园植物群落抵御外来入侵植物的能力较弱,拓展区公园植物群落中外来入侵植物丰富度高、分布均匀并处于优势地位,需及时治理。  相似文献   
70.
基于CFD的城市绿地空间格局热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红  郭晋平  魏清顺 《生态学报》2012,32(6):1951-1959
运用CFD数值模拟方法,结合RS技术,对城市中五类常见的绿地空间格局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进行温度场和风速场数值模拟,以探讨绿地空间格局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程度及方式。在绿地的垂直结构上,灌木层对流场的影响要大于乔木层;而乔木层对绿地内部的降温作用更为明显。在绿地的水平布局形式中,在绿地率相当的情况下,楔状格局具有较好的热环境效应,即该格局在城市中的降温效果最为明显;放射状和条带状的次之,点状格局对周边环境的降温效果要弱些,但各"绿点"(即组成该格局的各块绿地)在小范围内降温效果比较明显,可以作为改善局部小气候的手段;环状格局热环境效应最弱。将CFD技术引入城市热环境研究,利用遥感技术对其进行参数修正,使热环境研究更加准确完整,具有经济高效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