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85篇
  免费   411篇
  国内免费   4064篇
  16360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401篇
  2012年   634篇
  2011年   505篇
  2010年   434篇
  2009年   510篇
  2008年   641篇
  2007年   595篇
  2006年   553篇
  2005年   553篇
  2004年   542篇
  2003年   609篇
  2002年   692篇
  2001年   545篇
  2000年   578篇
  1999年   486篇
  1998年   454篇
  1997年   556篇
  1996年   468篇
  1995年   580篇
  1994年   534篇
  1993年   504篇
  1992年   546篇
  1991年   493篇
  1990年   450篇
  1989年   439篇
  1988年   149篇
  1987年   128篇
  1986年   108篇
  1985年   139篇
  1984年   116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8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昆虫病原线虫感染寄主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慧萍  韩日畴 《昆虫知识》2007,44(5):637-642
昆虫病原线虫斯氏属Steinernema和异小杆属Heterorhabditids线虫是新型的生物杀虫剂。其感染期幼虫是惟一能够侵染寄主昆虫的虫态。这类线虫感染寄主的行为分为寻找寄主、识别寄主和侵染寄主。文章综述昆虫病原线虫感染寄主昆虫的行为以及在感染寄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2.
报道中国云南畸螽属1新种,即矛畸螽Teratura hastata sp.nov.。新种与Terahra cincta(Bev-Bienko,1962)和T.pulchella Gorochov & Kang,2005相似,主要区别:雄性尾须腹叶明显扩展,肛上板与第10腹节背板端部愈合,其基部中央具深的纵沟,端半部耳状隆起,侧端部具一些粗刺,亚端部侧面着生1对端部较钝的戟形突。该新种与T.paracincta Gorochov&Kang,2005的主要区别是体色和雌性下生殖板明显不同。 正模♂,云南泸水,1280m,9Apr.2002,易传辉采;副模1♀,云南泸水,830m,7Apr.2002,宋劲忻采,1♀,云南腾冲,2240m,1 May2002,欧晓红采。  相似文献   
993.
菝葜属和肖菝葜属的核型变异和系统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及花序特征对菝葜科Smilacaceae菝葜属Smilax和肖菝葜属Heterosmilax进行了系统演化研究,报道了国产菝葜科17个分类群的核型。根据已研究的部分形态学特征和已有的核型和分子序列资料,对它们的系统进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整个类群的核型变异表现在二型化、多倍化、染色体的微变异以及染色体基数递减(从16-15-13),16为菝葜类群的基本染色体基数。(2)草本菝葜的核型对称性在东亚到北美种类中,表现出从对称到不对称的变化,而木本菝葜的各组间并未表现出这种趋势。(3)先出叶(prophy11)是宿存的芽鳞,因此在菝葜组sect.China和土茯苓组sect.Coilanthus中具花序的分枝(该分枝基部具先出叶)与圆锥菝葜组sect.Macranthae和穗菝葜组sect.Smilax中着生叶腋的花序分枝或者具关节的单伞形花序是同源的;结合ITS资料,推测花序原始类型是具伞形花序无总花梗呈穗状排列的种类。从祖先类型,花序的分化朝两个方向:一为菝葜属的菝葜组和土茯苓组以及肖菝葜属的全部种类为代表的生于叶腋的单伞形花序,另一为菝葜属的圆锥菝葜组sect.Macranthae的全部种类构成的圆锥.伞形花序。(4)肖菝葜属的核型和ITS数据都表明其为非单系类群,与草本菝葜和土茯苓组成员为姐妹群,首次发现花被2/3联合的过渡类型——筐条菝葜S.corbularia,建议将肖菝葜属降为亚属,置于菝葜属。(5)核型特点支持草本菝葜是东亚起源,扩展到北美,与土茯苓组种类有共同祖先.来自于x=16的木本菝葜,赞同恢复草本组sect.Nemexia。(6)在广布种菝葜S.china中首次发现二倍体居群,已知其存在3种倍性(2x、4x和6x),发现不同倍性居群的分布规律,推测在第三纪至更新世中期日本、台湾岛与大陆分离之前,菝葜的叙居群已广泛分布,而目前广泛分布的缸居群是岛屿与大陆分离后形靠的。(7)我国西南是菝葜科现代分布和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994.
在整理和鉴定浙闽薹草属Carex植物的过程中,发现福建薹草Cares fokienensis Dunn较早发表但并未被注意。通过文献查阅、模式标本研究和野外观察,认为闽清薹草C.minqingensis Z.P.Wang、九仙山薹草C jiuxiangshanensis L.K.Dai&Y.Z.Huang、苍绿薹草C.pallideviridis K.L.Chv(裸名)在果囊和雌花鳞片等鉴别性特征上与福建薹草并没有区别,应该处理为福建薹草的异名。  相似文献   
995.
以母本平邑甜茶1株、父本扎矮山定子1株、皱叶矮生型株系(F1)6株及其自然授粉后代实生苗(F2)15株为试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异同。结果表明:皱叶矮生型株系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共有10条酶带,R f值范围0.18~0.90,各植株间的酶带数量基本一致,只有强弱不同,与平邑甜茶酶谱的差异也很小。在皱叶矮生型株系的后代实生苗叶片中,除15 a单株有16条酶带外,其他实生苗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约有10条酶带,但株间差异明显,R f值范围0.18~0.84。不同树龄平邑甜茶叶片的酶谱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996.
强旱生小灌木绵刺劈裂生长过程中的水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是西鄂尔多斯-东阿拉善地区特有的单种属残遗植物。选取内蒙古磴口县境内具有绵刺群落的草原化荒漠区为研究样区,于2002~2003年每年8月1~5日采集未劈裂、正在劈裂和已劈裂植株,运用PV技术对不同劈裂生长状态绵刺的多种水分关系参数(${φ_{s}}^{sat}$、${φ_{s}}^{tlp}$、ROWCtlpRWCtlpΔφεmax等)进行了测定,从绵刺保持膨压的能力和途径两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结合同一项目研究中绵刺劈裂生长过程中抗氧化酶系统和内源激素方面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并探讨了绵刺劈裂生长的发生机理及其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1)未劈裂绵刺主要通过增加细胞内溶质(如脯氨酸),减少细胞内的水分丧失来进行渗透调节,从而在干旱胁迫下能够维持正常的膨压。2)已劈裂绵刺通过渗透调节和高的组织弹性两条途径来共同保持膨压,以抵抗不良的生存环境;同时对环境水分胁迫具有较高的敏感性。3)3种状态绵刺保持膨压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未劈裂绵刺、正在劈裂绵刺、已劈裂绵刺。4)劈裂的发生导致绵刺保持膨压能力的降低,同时耐旱方式和途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97.
报道了安徽蓼属Polygonum一新变种——圆基愉悦蓼P.jucundumvar.rotundum Z.Z.Zhou&Q.Y.Sun。新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叶条状披针形,长4.5–9.0cm,宽0.5–0.9cm,基部圆形,近无柄;茎粗1.5–2.0mm。新变种在叶形上还与圆基长鬃蓼P.longisetum var.rotundatum A.J.Li相近,但其植株明显高,可达160cm,茎基部20–26节上生多数不定根,不定根长达10–16cm;花序的花梗长4–5mm,远伸出苞片外,易于区别。对新变种及其近缘种的花粉形态、花被片和瘦果微形态特征进行了扫描电镜比较观察。  相似文献   
998.
描述原哈格鸣螽科化石3新属,3新种:Fleaboilus retinervius gen.et sp. Nov.,Angustaboilus fangianus gen.et sp. Nov.,Novaboilus multifurcatus gen.et sp. Nov..所有化石标本均采自于内蒙古宁城道虎沟中侏罗世九龙山组地层,现保存于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999.
记述采自湖南省的弹尾目Collembola鳞(虫兆)科Tomoceridae鳞(虫兆)属Tomocerus 3种,包括2新种:六斑鳞(虫兆)Tomocerus(Tomocerus)hexipunctatus sp. nov.和多毛鳞(虫兆)Tomocerus(Tomocerus)multisetus sp. nov.和1个已知种T.(T.)kinoshitai Yosii,1954.  相似文献   
1000.
慢生根瘤菌属结瘤基因的进化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卫国  连宾 《遗传》2007,29(1):118-126
根瘤菌中存在一系列控制固氮结瘤因子(lipo-chito-oligosaccharides)合成的结瘤基因(nodulation genes)。其中, nodA基因是合成结瘤因子所必需的, 该基因负责酰基转移酶的合成, 能将不饱和脂肪酸转移到结瘤因子寡聚糖骨架上; 基因nodZ, nolL和noeI为宿主专一性结瘤基因, 分别转录合成岩藻糖基转移酶, 岩藻糖乙酰化酶和岩藻糖甲基化酶。通过GenBank调取慢生根瘤菌属及其他根瘤菌属的结瘤基因nodA, nodZ, nolL和noeI, 构建系统发育树, 进行进化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慢生根瘤菌属各个菌株的nodA, nodZ, nolL和noeI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但是与根据保守基因16S rDNA和dnaK分类情况不完全相符。这表明慢生根瘤菌属的结瘤基因主要是通过直系遗传的, 同时可能为适应宿主及环境条件, 结瘤基因有少量的平行转移。结果表明, 慢生根瘤菌属各个菌株的nodA, nodZ, nolL和noeI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同时发现基于保守基因16S rDNA和dnaK对慢生根瘤菌的分类情况与慢生根瘤菌属各菌株在nodA, nodZ, nolL和noeI具有较高同源性的事实不完全相符。这表明慢生根瘤菌属的结瘤基因主要是通过直系遗传的, 同时可能为适应宿主及环境条件, 结瘤基因有少量的平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