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8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94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5年   4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1.
本文利用光镜及扫描电镜对湖北省泽泻科、水鳖科、眼子菜科及茨藻科11属29种1变种1变型植物(另加采于湛江的软骨草)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研究,发现泽泻科植物花粉具多个圆形萌发孔,外壁表面为小刺状纹饰;茨藻科植物花粉具远极单槽,表面为绉波状纹饰;眼子菜科及本文研究的水鳖科植物花粉均无萌发孔,分别具网状和小刺状饰纹饰。1.茨藻科植物花粉最原始,泽泻科花粉较进化,眼子菜科花粉较水鳖科花粉进化;2.泽泻属与泽苔草属花粉较慈姑属花粉原始;3.鞘叶眼子菜亚屈花粉较眼子菜亚属的花粉处于更高演化阶段;4.多孔茨藻花粉在该科中最原始。本文工作尚对易变形水生植物花粉形态研究方法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12.
茶刺蛾颗粒体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刺蛾[Darna trima(more)]*属鳞翅目刺蛾科,危害多种果树林木。1985年我们从四川珙县某茶园内自然罹病死亡的茶刺蛾幼虫中,分离到一种茶刺蛾病原物。通过纯化后,经感染试验、电镜形态观察、超微结构研究等,结果确定该病原物为一种颗粒体病毒。  相似文献   
113.
广西隆林祥播中二叠世生物礁的钙藻化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吴亚生 《古生物学报》1991,30(6):750-767
本文描述了广西隆林祥播中二叠世茅口期生物礁中的钙藻化石17属18种,其中新属5个:Paralithoporella gen. nov., Guangxilamina gen. nov., Favoporella gen. nov., Sinophyllum gen. nov.,和Monostysisyrinx gen. nov.; 新种9个:Solenopora guangxien sis sp. nov., Paralithoporella sincrisis gen. et sp. nov., Guangxilamina incompta gen. et sp. nov., Favoporella hexagona gen. et sp. nov., Ivanovia permica sp. nov., Anchicodium expressum sp. nov., Sinophyllum hexagonum gen. et sp. nov., Sphaeroporella minima gen. et sp. nov., Monostysisyrinx circula ris gen. et sp. nov.。本文还建立一新科——Monostysi sy rinaceae。在当前生物礁中,钙藻是重要的造礁生物,可以起造架、粘结、障积等作用,也可作为居礁生物或造粒生物  相似文献   
114.
本文报告刚刺颚口线虫Gnathostoma hispidum和棘颚口线虫Gnathostoma spinigerum流行学和动物实验。证明我国有40种动物充当它们的第一、二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其中30种是这两种病源共同宿主。首次报告猕猴Macaca mulatta可作刚刺颚口线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用刚刺颚口线虫晚第三期幼虫经皮肤感染家猫和小白鼠均得阳性。调查和实验结果表明刚刺颚口线虫和棘颚口线虫的生物学和流行学特性十分相似,显示它们都是人兽共患的寄生虫。文中讨论刚刺颚口线虫的传播途径和人体感染问题。  相似文献   
115.
红藻坛紫菜中R—藻蓝蛋白的分离和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16.
长期以来,双笔石类—尖笔石类—两形笔石类—单笔石类的演化系列为笔石研究者所公认。因为以往尖笔石类出现在下志留统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带,两形笔石类出现在P.acuminatus带和Orthograptus vesieulosus带,而单笔石类在O.vesiculosus带才开始出现。因此,上述的演化系列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陈旭等提出:“单列部分只由1个胞管组成的笔石,应该代表两形笔石科各属中原始的种群,它们正是尖笔石(Akidograptus)  相似文献   
117.
针对目前人们对小檗属植物刺的来源存在不同见解,本研究通过实体解剖及石蜡切片技术,以紫叶小檗为代表研究小檗属植物刺的形态和发生,结果表明,紫叶小檗的刺均为叶刺,而非茎刺,明确了小檗属的刺为叶的变态。  相似文献   
118.
天然抗氧化剂对于清除人体内自由基、保障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藻蓝蛋白(phycocyanin, PC)是蓝藻等藻类细胞内的一类特殊色素蛋白,具捕获光能的功能。体外研究发现,藻蓝蛋白具有较显著的抗氧化、抑癌细胞增殖等生物活性。试验利用食源性的拟球状念珠藻葛仙米(Nostoc sphaeroides)的基因组DNA为材料,借助PCR扩增克隆葛仙米藻蓝蛋白两个重要亚基α与β基因,Ns-PC-α和Ns-PC-β。结果表明,葛仙米基因组中,Ns-PC-α和Ns-PC-β基因编码框长度分别为492 bp和522 bp;Ns-PC-α和Ns-PC-β基因以双顺反子形式存在,Ns-PC-α位于Ns-PC-β下游。Ns-PC-α和Ns-PC-β分别编码由163与17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Ns-PC-α和Ns-PC-β亚基蛋白多肽链中共含有3个半胱氨酸残基(Ns-PC-α的第85位与Ns-PC-β中的第83位氨基酸残基和第154位氨基酸残基),很可能是藻蓝胆素的结合位点。原核表达显示Ns-PC-α和Ns-PC-β分子量为近18 kD,Ns-PC-α比Ns-PC-β略小,与预测结果一致。模拟其高级结构,发现Ns-PC-α和Ns-PC-β单亚基均含有7个α-螺旋,除N端α-螺旋外,其它几个α-螺旋进一步折叠形成疏水核心区;并且,Ns-PC-α和Ns-PC-β结构上能够较好吻合,形成一稳定而封闭的单体,弧度近2π/3。Ns-PC-α和Ns-PC-β组成的这种单体结构是其进一步建构圆盘状三聚体Ns-PC-(α/β) 3的重要基础。本研究结果为食源性念珠藻葛仙米藻蓝蛋白抗氧化功能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9.
为探索刺楸对受污染土壤重金属的富集和修复效应, 以南京栖霞山的乡土树种刺楸及其根际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 截取其根基部年轮盘及根际土壤样本, 采用ICP-AES法测定年轮及土壤样本中重金属(Cu、Cd、Cr、Mn、Ni、Pb、Zn)元素含量。结果表明: 栖霞山样地中的土壤受Mn、Pb和Zn污染最为严重, 存在Cu、Cd、Mn、Pb、Zn元素的高度复合污染, Cd、Cr、Cu、Ni、Zn在土壤和年轮中存在相关性, Mn和Pb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刺楸修复受Cd、Mn、Pb、Zn污染的土壤效果并不显著, 更适用于Cr、Cu、Ni污染的土壤修复; 鉴于Cu元素含量变化特征, 刺楸也可以作为反映当地污染历史的记录载体; 刺楸年轮中的重金属元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其中Cd与Zn元素含量高度相关(r=0.984, p<0.01), 在刺楸年轮吸收重金属元素的过程中, Cu与Cd、Cr、Mn、Zn元素具有协同作用, Mn元素对其他元素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