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1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326篇
  173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81.
摘要 目的:探讨体型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胆汁酸(BA)、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就诊的240例T2DM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将患者分为T2DM-N组84例,T2DM-OW组92例,T2DM-OB组64例。分别测定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胆汁酸(BA)、25(OH)D3等指标。以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为因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IR的危险因素。结果:T2DM-OB组BMI、BA、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反应蛋白(CRP)高于T2DM-N组,DBIL、25(OH)D3低于T2DM-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OMA-IR与BMI、BA呈正相关(P<0.05),与DBIL、25(OH)D3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升高,25(OH)D3、DBIL下降为IR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肥胖的T2DM患者存在IR及血脂紊乱,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增加,BA水平升高,DBIL、25(OH)D3水平下降,机体慢性低度炎症水平升高,除了BMI,25(OH)D3、DBIL水平下降亦有可能是体型肥胖T2DM患者IR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2.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联合胃背侧系膜近胃端完整系膜切除术对进展期胃癌(AGC)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腹腔微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5例AG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2)和实验组(n=53),分别施行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联合胃背侧系膜近胃端完整系膜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近切缘距离)、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肛门排气时间、经口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1 d、3 d、7 d肠黏膜屏障功能[尿乳果糖/甘露醇(L/M)、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气腹后、关腹前腹腔微转移指标[多巴胺脱羧酶(DDC)、癌胚抗原(CEA)],并于术后12个月随访两组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经口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前、术后1 d、3 d、7 d两组血清DAO水平、尿L/M比较无差异(P>0.05);关腹前实验组腹腔冲洗液DDC、CE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失访2例,实验组复发率3.92%(2/51)低于对照组20.00%(10/50)(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联合胃背侧系膜近胃端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AGC,能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恢复胃肠功能,减少腹腔微转移及术后复发,且未增加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3.
以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N)造成急性肝损伤(急性肝炎、急性肝坏死)大鼠模型后、对照观察了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浆氨基酸的变化,建立了大鼠急性肝损伤时血浆氨基酸的变化模式并对其发生机理进行了探讨。大鼠血浆氨基酸的测定采用聚酰薄层荧光分析技术,其测定结果是:急性肝炎组,酪氨酸(Tyr)、天冬氨酸(Asp)、谷氨酰胺(Gln)和鸟氨酸(Orn)升高,精氨酸(Arg)下降,其余氨基酸无显著变化。急性肝坏死组,除Arg显著下降外,其余所有氨基酸都显著升高,而两组支链氨基酸(BCAA)/芳香族氨基酸(AAA)克分子比值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84.
由东北大田采集的土样中筛选到菌株D 97,该菌株胞内酶可以利用淀粉或麦芽寡糖合成海藻糖。通过生理、形态、结构特征分析及 1 6SrDNA基因全序列与参比菌株的序列比较 ,菌株D 97与食尼古丁节杆菌的 1 6SrDNA序列同源性高达 97 98% ,故将该菌株命名为食尼古丁节杆菌D 97(ArthrobacternicotinovorusD 97)。我们还将D 97菌株与日本林原公司的海藻糖生产菌———节杆菌Q36的有关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5.
反义磷脂酶Dγ基因转化毛白杨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刘斌  李红双  王其会  崔德才 《遗传》2002,24(1):40-44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反义磷脂酶Dγ基因(PLDγ)转入BT-18号三倍体毛白杨。本研究建立了三倍体毛白杨的高频再生系统,对传统农杆菌侵染方法进行了改良,通过抗生素筛选获得大量抗性植株。对抗性植株进行了PCR和PCR-Southern杂交鉴定,证实反义基因,已整合入杨树核基因组中。通过对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鉴定,获得一批可耐0.7%NaCl的植株。 Abstract:Antisense Phospholipase Dγ( PLDγ)gene was introduced into Populus tomentosa mediated by Agrobactrium tumefaciens.The young leaves of triploid populus were used as the material and the regeneration system of high frequency has been established.We have developed the traditional transgene method by Agrobactrium trmefaciens and obtained many transgenic plants of anti-PLDγ gene.Tests showed that the transgenic plants can grow well on the culture medium with 0.7% NaCl.  相似文献   
86.
摘要 目的:探究维生素D水平与牛奶蛋白过敏(CMPA)患儿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50例CMPA患儿作为观察组,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18例、中度组27例和重度组5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5(OH)D]水平,收集婴幼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CMPA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和中度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轻度组,而重度组又显著低于中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CMPA与血清牛奶蛋白总免疫球蛋白E(IgE)检查结果、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查结果、家族过敏史、维生素D缺乏、喂养方式、生产方式有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牛奶蛋白总IgE为阳性、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家族过敏史、维生素D缺乏、人工喂养、剖宫产是CMPA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CMPA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降低,且病情越严重,其水平越低,血清牛奶蛋白总IgE检查结果、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查结果、家族过敏史、维生素D缺乏、喂养方式、生产方式是CMPA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7.
D-苯丙氨酸产生菌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后使用紫外与5-FU复合处理及Nd:YAG倍频脉冲激光辐照等方法对D-苯丙氨酸产生菌Pseudomonas putida JS-01进行诱变,筛选到一株稳定高产的D-苯丙氨酸产生菌1003。对底物5-苄基海因的转化率由55.3%上升到85.5%,提高率为54.6%。较高的底物浓度亦能保持较高的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88.
高产辅酶Q10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sp.)TLY-4为出发菌株,采用70%致死剂量的NTG进行诱变处理,通过筛选抗辅酶Q10结构类似物维生素K3突变株,定向选育到了两株辅酶Q10高产突变株,编号为R-122和R-015,其摇瓶发酵72h时的辅酶Q10产量分别为57.3 mg/L和59.9 m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5.7%和41.6%。通过连续传代实验,表明突变株高产辅酶Q10的遗传性状稳定。实验以有机溶剂DMF和吐温-80共同增溶的方法,解决了维生素K3在培养基中易析出的问题,并确定了平板培养基中维生素K3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15 mg/mL。  相似文献   
89.
固定化脂肪酶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有机溶剂中脂肪酶催化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合成工艺。采用维生素A醋酸酯和棕榈酸乙酯作为反应底物, 对催化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反应介质进行了比较, 同时对影响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反应的因素(温度、初始水含量、底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和酶量等)进行了探讨, 优化了反应条件: 在10 mL的石油醚中, 体系初始含水量0.2%(体积比V/V), 0.100 g 维生素A醋酸酯和0.433 g 棕榈酸乙酯在酶量为1.1 g的固定化酶催化下, 在30°C、190 r/min下反应12 h, 转化率可以达到83%, 固定化酶可连续使用5次以上。  相似文献   
90.
目的:基于过量UVB照射角质形成细胞HaCaT所致细胞膜流动性变化,探讨植物单体槲皮素(Qu)对细胞光应激的保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aCaT细胞,分别加入25μg/mL、50 μg/mL、100 μg/mL的Qu,孵育后更换培养基,以30mJ/cm2 UVB剂量进行照射,Dio荧光探针标记细胞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其膜流动性的变化.结果:紫外照射组细胞膜流动性扩散系数D及荧光恢复率R最低;50μg/ml药物组荧光恢复率明显优于25μg/mL药物组,100 μg/mL药物组略优于50 μg/mL药物组,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Qu对UVB所致的细胞膜的流动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P<0.05),并与剂量成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