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50篇 |
免费 | 118篇 |
国内免费 | 1864篇 |
专业分类
39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85篇 |
2022年 | 99篇 |
2021年 | 112篇 |
2020年 | 103篇 |
2019年 | 75篇 |
2018年 | 60篇 |
2017年 | 88篇 |
2016年 | 90篇 |
2015年 | 103篇 |
2014年 | 127篇 |
2013年 | 121篇 |
2012年 | 130篇 |
2011年 | 136篇 |
2010年 | 113篇 |
2009年 | 146篇 |
2008年 | 153篇 |
2007年 | 128篇 |
2006年 | 112篇 |
2005年 | 129篇 |
2004年 | 145篇 |
2003年 | 167篇 |
2002年 | 168篇 |
2001年 | 167篇 |
2000年 | 142篇 |
1999年 | 101篇 |
1998年 | 88篇 |
1997年 | 92篇 |
1996年 | 76篇 |
1995年 | 77篇 |
1994年 | 72篇 |
1993年 | 76篇 |
1992年 | 70篇 |
1991年 | 56篇 |
1990年 | 57篇 |
1989年 | 83篇 |
1988年 | 36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有害疣孢霉Hypomyces perniciosus是引起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湿泡病的病原真菌,目前其致病分子机理尚不清楚,而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和突变体库构建是挖掘和研究病原菌致病基因的基础和有效手段。因此,本实验以高致病力的有害疣孢霉菌株WH001为研究对象,采用冻融法将双元载体pBHt1转入农杆菌AGL-1中,建立并优化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并利用其构建T-DNA插入突变体库。结果表明有害疣孢霉菌株WH001的潮霉素(Hygromycin,Hyg)耐受浓度为250ng/L,当农杆菌侵染液浓度OD600=1,侵染时间为30min,乙酰丁香酮(Acetosyringone,AS)浓度为1.5mg/mL,共培养时间为3d时,转化体系效率最高。然后利用该优化体系构建有害疣孢霉的突变体库,通过PCR检测和形态学鉴定获得若干表型发生改变、稳定遗传的T-DNA插入突变体,与原菌种WH001相比,突变体在菌丝形态、生长速率、色素分泌和致病力等方面发生改变。本研究为进一步挖掘有害疣孢霉未知基因功能、解析生物学性状、探讨致病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3.
癫痫发作敏感大鼠前深梨状皮层T区GABA免疫反应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脑内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阻断兴奋扩布及传导中起重要作用,其参与抗癫痫作用已被证实.有研究表明:前深梨状皮层T区是颞叶癫痫的始动部位.我们从前的工作已证明:惊厥剂量的红藻氨酸(Kainic acid,A)诱发SD大鼠出现急性癫痫发作后的5~7 d,动物出现癫痫发作敏感性长期增强,而蝎毒(scorpion venom,V)可通过增强海马结构内GABA的表达,对抗其癫痫发作敏感性的形成.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并探讨其与癫痫发作敏感长期增强的可能关系,检测癫痫发作敏感大鼠和经SV处理后癫痫发作敏感性明显降低的大鼠前深梨状皮层T区的GABA免疫反应活性变化. 相似文献
24.
皮状丝孢酵母( Trichosporon cutaneum)能够同步利用葡萄糖和木糖生产油脂。以2脱氧葡萄糖(2 DOG)为底物,考察皮状丝孢酵母糖跨膜运输的转运动力学。结果表明:2 DOG转运符合米氏方程,表观米氏常数Km为0.19 mmol/L,最大转运速率Vmax为14.1 nmol/( min·mg)。葡萄糖和木糖均竞争性抑制2 DOG转运,葡萄糖表观抑制常数Ki远低于木糖,表明存在一个共用转运体系,且该转运体系对葡萄糖亲和力更高。大量木糖与2 DOG同时转运到胞内,进一步说明木糖与葡萄糖共运输。代谢抑制剂和pH对糖转运有明显影响,说明质子/底物同向运输系统是该酵母的主要糖转运系统。 相似文献
25.
报道从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诸省(市)土壤中分离到的皮司霉属Pithomyces真菌的两个新种:长棒孢皮司霉Pithomyces longiclavisporus和淡色皮司霉Pithomyces pallidus,及两个中国新记录种:卡罗皮司霉Pithomyces karoo和帕夫皮司霉Pithomyces pavgii;对另外三个已知种亦作了分离地点和生境的引证。研究过的标本(干制培养物)与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26.
斑点嗜蓝孢孔菌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水提物荧光猝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斑点嗜蓝孢孔菌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级萃取,利用柱层析技术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经核磁数据比对为β-谷甾醇(1)、麦角甾醇(2)、麦角甾-7,22-二烯-3β-醇(3)、5,8-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4)、3-乙酰齐墩果酸(5)、白桦脂醇(6)。采用Alamar Blue法检测各有机相及单体化合物对NCI-H460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检测其抗氧化活性。利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光谱研究方法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研究了斑点嗜蓝孢孔菌水提物与人纤维蛋白原的相互作用,实 相似文献
27.
利用扫描电镜对成熟印度块菌子囊果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观察,以系统揭示其子囊果内部组织特征,为块菌属的分类以及块菌属真菌子囊果的生理研究奠定基础。观察结果进一步证明,成熟印度块菌子囊果横切面上的白色迷宫状脉络是由不育的侧丝构成,而暗脉则是被侧丝缠绕并包裹着的可育的菌丝组织,即产孢组织,这些白色脉络和暗脉就构成了印度块菌子囊果横切面上迷宫状的纹脉;产孢组织中,可观察到正在发育的大大小小的子囊被缠绕在一起的大量产囊丝与侧丝包裹着,形成密密麻麻微小的类似蜂巢状结构;子囊孢子游离于子囊中,成熟子囊孢子表面有刺状纹饰,刺的顶端有小弯钩。单个子囊内含的子囊孢子大小与其内含的子囊孢子数目有关,子囊内所含的子囊孢子越多,子囊孢子就越小。 相似文献
28.
29.
大丽轮枝菌可侵染棉花、马铃薯、番茄等660余种寄主植物,引致黄萎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深入了解大丽轮枝菌的致病机制,本研究在前期棉花提取物诱导大丽轮枝菌转录组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上调差异表达的线粒体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VdGut2(VD592_6958_Chr4)和非差异表达的胞质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VdGpd(VD592_10256_Chr2),进行了功能分析。结果表明,两个VdGut2敲除突变体菌株的产孢量较野生型菌株分别下降了32%和41%,病情指数分别下降了70%和51%,菌落生长速率也显著下降;VdGpd过表达菌株产孢量和病情指数较野生型菌株显著下降,但在甘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其菌落生长速率显著上升。因此,VdGut2促进了大丽轮枝菌分生孢子的形成、碳源的利用以及对寄主植物的致病过程,VdGpd抑制了大丽轮枝菌分生孢子的形成和对寄主植物的致病力,却促进了甘油的代谢。 相似文献
30.
利用含亚麻子油的斜面培养基连续传代和逐渐降低培养温度,诱导筛选的方法,从大量丝状真菌中选育到一株产二十碳五烯酸(all-cis-5、8、11、14、17-eicosopnthenoicacid)较高的被孢霉菌(Motierellasp.)SM481。研究得到最适培养基及最适培养条件。在最适培养及产二十碳五烯酸条件下,细胞干重和二十碳五烯酸产量分别为28.8g/L和0.127g/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