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丽珠肠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病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微生态学改变及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60人,分成二组.治疗组:口服丽珠肠乐胶囊;对照组:口服氟哌酸胶囊,柳氮磺胺吡啶栓直肠给药.疗程一个月.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的肠道内细菌数量双歧杆菌、乳杆菌显著下降(P<0.01),肠球菌显著增加(P<0.01).经丽珠肠乐治疗后,肠道内主要细菌的数量恢复正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肠道黏膜病理及组织学改变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改善上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42.
目的 探讨应用粪菌移植(FMT)联合传统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是否优于传统药物治疗.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UC患者为研究对象,招募了 42名UC患者首先进入传统治疗A组,在治疗8周后进行评估,对未达到缓解的患者根据其意愿进行分配至四种治疗组,即传统治疗A组、传统...  相似文献   
243.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外周血NK细胞活性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建立Wistar大鼠溃疡性结肠炎 (UC)模型 ,探讨外周血NK细胞活性的变化和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饮用Dextransulfatesodium (DSS)水溶液 ,复制UC动物模型 ,随机分为 4组 ,即模型组 :每天饮用生理盐水 6ml(简称M) ;锌治疗组 (Zn组 ) :每天 2次灌肠给予硫酸锌 180mg kg ;硒治疗组 (Se组 ) :每天给予硒力口服液 (含硒 6 0 μg ) 6ml;锌 +硒治疗组 :(ZS组 )每天给予上述剂量硫酸锌 硒力口服液 6ml;均给予 15d ,另设正常对照组 (C组 ) ,每天饮用生理盐水 6ml。用微量乳酸脱氢酶 (LDH)释放法测定各组外周血NK细胞活性。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结肠粘膜锌含量。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结肠粘膜硒含量。结果 DSS所致大鼠UC模型简单易行 ,与人类病变相类似。模型组外周血NK细胞活性较正常组降低 (P <0 0 5 ) ,经硒治疗后则有明显回升 (P<0 0 5 )。应用锌、硒治疗后结肠粘膜局部相应微量元素的含量明显提高 (P <0 0 1)。结论 经硒治疗后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 ,微量元素 (锌和硒 )对UC动物模型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44.
溃疡性结肠炎的微生态学研究与防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微生态学改变及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以 Western大白鼠为模型。结果 :发生溃疡性结肠炎时动物体重、双歧杆菌活菌计数、G+ / G-菌相对数均发生显著性降低 (P>0 .0 1) ,且伴随相关体征、结肠肉眼观察及病理切片检查的恶性改变 ;对照组及预先双歧杆菌灌肠 1周后再行诱导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双歧杆菌与常规药物均对溃疡性结肠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但双歧杆菌治疗作用疗效好于常规药物疗法 ,说明微生态调节剂是防治该病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5.
溃疡性结肠炎 (UC)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性肠病 ,病变主要侵犯结直肠黏膜和黏膜下层 ,表现为炎症和溃疡 ,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 ,治疗比较困难 ,近几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1] 。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我院肛肠科自 1996年至今 ,以调整肠道微生态环境为原则 ,采用中西医结合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UC病人 76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依据 1978年杭州全国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UC的诊断标准确诊UC患者 76例 ,其中男性 32例 ,女性4 4例 ;年龄 11~ 85岁 ,平均年龄 4 4 6岁。患者主要以腹泻稀便、黏液脓血便、腹痛、…  相似文献   
246.
双歧杆菌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方法:葡聚糖硫酸钠(DSS)制备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应用实体显微镜观察整段大肠的粘膜改变情况;普通粪便涂片观察小鼠粪便中细菌的变化,梯度稀释法行粪便菌群分析,了解几种代表性的菌群的改变;一般病理切片,行HE染色,观察镜下病理变化,结果:双歧杆菌 DSS组相比,血便不明显,镜下组织病理改变轻微,肠道菌群无明显紊乱。结论: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生有预防作用,并能减轻症状和病变。  相似文献   
247.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与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确诊为HDN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评分配比法建立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是否使用IVIG分为IVIG组和非IVIG组,比较两组患儿NEC发生情况。进一步以配比后病例建立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溶血病患儿发生NEC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 217例HDN患儿纳入研究,其中40例合并NEC,309例进行IVIG。进行1∶2的倾向评分配比后,共有199对匹配成功,其中NEC组25例,非NEC组572例。结果显示,倾向评分配比后,IVIG治疗并未增加溶血病患儿NEC的发生率,4.5%(9/199)vs 4.0%(16/398),χ2=0.083,P=0.773。单因素分析显示,早产、低出生体重、多胎、胎膜早破、产前糖皮质激素、静脉营养、先天性心脏病、最高胆红素值与溶血病患儿发生NEC有关。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是溶血病患儿发生NEC的独立危险因素(OR:4.021,95%CI:1.286~12.578)。结论 IVIG治疗不增加溶血病患儿发生NEC的概率,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HDN患儿更易发生NEC。  相似文献   
248.
目的观察粪菌移植(FMT)对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内Th1/Th2平衡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共48只雄性C57BL/6小鼠,按3∶2∶1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和粪便供体组。其中干预组24只小鼠自由饮用2%DSS溶液,第6天时再次称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粪便滤液组(A组)、美沙拉嗪缓释颗粒组(B组)、生理盐水组(C组),并分别灌肠给予粪便滤液(500mg/mL,0.3mL/次)、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混悬液(25mg/mL,0.3mL/次)和生理盐水(0.3mL/次),每日2次,连续5d;对照组分为急性结肠炎组(D组)和正常对照组(E组),每组6只,分别自由饮用2%DSS溶液和蒸馏水7d后处死;粪便供体组(F组)正常进食饮水,采集新鲜粪便制作粪便滤液。评估疾病活动指数、脾脏指数、结肠长度和结肠组织病理评分。免疫组化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结肠组织Th1/Th2细胞及细胞因子(TNF-α、IFN-γ、IL-4和IL-10)的表达。结果 (1)粪菌移植治疗明显改善结肠挛缩和病理损伤(P0.05),而脾脏指数明显增加(P0.05);(2)粪菌移植使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的T-bet阳性细胞和Gata-3阳性细胞表达升高,T-bet/Gata-3平衡右移;(3)粪菌移植使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细胞因子(TNF-α、IFN-γ、IL-4、IL-10)水平下降。结论粪菌移植促进结肠炎小鼠的结肠黏膜修复,可能与调节结肠组织Th1/Th2细胞平衡,下调炎症因子,介导Th2免疫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249.
目的:探讨肠炎康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5-羟维生素D(25-(OH)D)、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8例溃疡结肠炎患者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作对照组(n=49)与研究组(n=49),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加用肠炎康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TNF-α、25-(OH)D、YKL-40,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醇(SOD),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CD3~+、CD4~+、CD8~+、CD4~+/CD8~+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TNF-α、YKL-40、MDA、PLT、D-D、C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25-(OH)D、SOD、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炎康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可靠,可调节血清TNF-α、25-(OH)D、YKL-40分泌,缓解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血液高凝、免疫功能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250.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CRP,IL-10及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0(IL-10)水平、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及TNF-α水平均下降,而IL-10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CRP及TNF-α水平较低,而IL-10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能够抑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炎症反应水平,降低CRP、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临床疗效较好,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