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0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1.
王姗姗  冯宜  张喆 《微生物学报》2015,55(8):971-976
摘要: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每年导致200万人口死亡,而化疗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广泛传播的耐药性。信号转导系统是细菌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重要分子机制,是否介导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尚无清楚的认识。本文主要介绍了结核分枝杆菌的12对二元信号转导系统并分析了其与耐药性产生的关系。通过对近期研究的分析,我们发现MprB/A、PhoR/P、DosR/S/T、SenX3/RegX3、MtrB/A五对二元信号转导系统有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使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发生耐药性,因此二元信号转导系统是有效的调控靶位点,有可能应用小分子化合物靶向调节二元信号转导途径以逆转耐药。  相似文献   
512.
为研究针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DNA疫苗,基于质粒A39构建了p-VAX1-Ag85B-Rv3425-Rv2029c-PPE26 (V569)质粒DNA,并对其免疫原性及保护性进行初步研究。免疫性评价试验共分6组:PBS、p-VAX1-Ag85B(A)、p-VAX1-Ag85B-Rv3425(A3)、A39、V569和BCG,采用左后腿肌内注射C57BL/6小鼠,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别检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构建斑马鱼-海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模型,将PBS、A、A3、A39、BCG、V569分别通过腹腔注射免疫斑马鱼后,每日注射地塞米松10ug诱导海分枝杆菌复发感染,对斑马鱼肝脏进行菌落计数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显示,与BCG组相比,V569能引发实验小鼠强烈的细胞免疫反应(IFN-γ高水平分泌),外周血CD4/CD8 T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在斑马鱼-海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复发模型中,与BCG 免疫组相比,V569免疫斑马鱼后可显著减少其肝脏中海分枝杆菌数量,斑马鱼存活情况得到显著改善,表明V569 DNA疫苗可能是一种抗结核潜伏感染的候选DNA疫苗。  相似文献   
513.
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兼性细胞内寄生菌,感染人体后可在巨噬细胞内长期存活.在这一过程中,该菌与巨噬细胞间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巨噬细胞可通过直接杀伤、分泌细胞因子和向T细胞呈递该菌抗原等方式抵抗感染;另一方面,该菌也能通过一系列机制对巨噬细胞产生影响,逃避巨噬细胞的杀伤.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相继发现了结核分枝杆菌与巨噬细胞间相互作用的一些分子机制,但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解.进一步阐明结核分枝杆菌与巨噬细胞间这一相互作用的机制将有助于人们最终战胜结核病.  相似文献   
514.
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胞内感染菌,巨噬细胞是其寄生场所。结核分枝杆菌通过阻止吞噬溶酶体的融合、减少巨噬细胞凋亡、降低巨噬细胞对刺激应答的敏感性等途径逃避巨噬细胞的免疫监视和攻击,并在细胞内存活、增殖;而巨噬细胞又是抗菌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通过直接杀伤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免疫调节、呈递抗原等作用。深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对巨噬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及巨噬细胞抗结核免疫作用,对研究宿主抗结核免疫机制及设计新型结核病疫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15.
结核分枝杆菌四联核酸疫苗免疫原性和保护效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核杆菌四联DNA疫苗的免疫应答和保护效果进行了评价. 用结核分枝杆菌Ag85B, MPT-64, MPT-63和ESAT-6等4个分泌蛋白基因的表达载体首次免疫小鼠21 d后, Ag85B抗体滴度达到1︰200, 二次免疫后为1︰102400, 三次免疫后为1︰12800. MPT-64和MPT-63的抗体滴度在首次免疫21 d后即高达1︰25600, 二、三次免疫后呈下降趋势. 三次免疫21 d后均未检测到ESAT-6的特异性抗体. 用该DNA四联苗免疫小鼠后, 4种蛋白都诱导脾脏细胞产生较高水平的细胞应答(产生了特异性g-干扰素). 三次免疫后经静脉强毒攻击, 四联苗免疫组小鼠肺脏的细菌数比对照空载体组减少了99.8%, 保护水平显著高于BCG疫苗组. 对肺组织的病理形态特征观察表明, 空载体pJW4303 的对照小鼠, 肺部严重损伤, 肺实质干酪样坏死, 坏死结节占肺实质的50%~70%, 而四联苗免疫的小鼠, 肺组织结构正常, 实质无肉芽肿, 肺泡轮廓清晰. 研究证实, Ag85B, MPT-64, MPT-63和ESAT-6四种分泌蛋白编码基因组成的四联DNA疫苗具有很高的免疫应答水平和保护效率.  相似文献   
516.
结核分枝杆菌RD1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D1区是结核分枝杆菌(MTB)在长期传代过程中丢失的重要保护性抗原,RD1区仅存在于致病性分枝杆菌中,而在卡介苗(BCG)及环境分枝杆菌中缺失。RD1区基因全长9.5kb,共有9个开放读码框,分别编码9个蛋白。RD1区是MTB毒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RD1区存在一种新分泌表达体系,能保证ESAT6和CFP10蛋白分泌表达。RD1区蛋白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在MTB的预防和诊断中将可能发挥巨大作用,并有可能成为筛选抗MTB药物的理想靶抗原。  相似文献   
517.
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建平  乐军  王洪海 《生命科学》2002,14(3):182-185
结核病仍是全球健康的主要威胁,其致病菌结核分枝杆菌的致闰机理与众不同。脂类代谢在致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巨噬细胞被入侵的细菌修的机理也是研究细菌持续感染致病的重要突破点,研究细菌的致病机理可以为开发新的疫苗和治疗药物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18.
目的探讨聚肌胞苷酸(Poly I∶C)联合BCG-CpG复合佐剂(BCG-CpG-DNA+Al,简称BC02)对结核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是否有增强作用。方法 BALB/c小鼠分成5组,3组分别免疫含有不同剂量poly I∶C(10、25、50μg/剂)的结核亚单位疫苗(Ag85b+ESAT6-CFP10)/(BC02+poly I∶C)3针,间隔10 d;2组分别免疫PBS或(Ag85b+ESAT6-CFP10)/BC02作为对照。末次免疫后第7 d,分离脾淋巴细胞,进行抗原特异性的IFN-γELISPOT检测、ELISA检测和淋巴细胞增殖检测以评价细胞免疫应答。豚鼠分成4组,1组免疫含有50μg poly I∶C/剂的新亚单位疫苗(Ag85b+ESAT6-CFP10)/(BC02+poly I∶C)3针,间隔10 d;3组分别免疫(Ag85b+ESAT6-CFP10)/BC02疫苗、生理盐水和BCG作为对照。末次免疫30 d后,每只豚鼠皮下攻击250 CFU结核分枝杆菌。41 d后,解剖豚鼠,进行肝、脾、肺脏器综合病变评分和脾菌计数以评价保护力。结果含不同剂量poly I∶C的(Ag85b+ESAT6-CFP10)/(BC02+poly I∶C)疫苗免疫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分别经Ag85b和ESAT6-CFP10多肽刺激后,分泌IFN-γ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频数、IFN-γ分泌量和细胞增殖指数均较(Ag85b+ESAT6-CFP10)/(BC02)组大幅度提高,且应答强度与poly I∶C呈现较为明显的量效关系。(Ag85b+ESAT6-CFP10)/(BC02+poly I∶C)组豚鼠脏器综合病变指数(27.5±20.4)和脾菌分离数[(4.22±0.59)log10CFU]均低于(Ag85b+ESAT6-CFP10)/BC02组[35.8±27.3,(5.19±0.66)log10CFU],其中脾菌分离数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3 0)。结论 Poly I∶C佐剂对结核亚单位疫苗(Ag85b+ESAT6-CFP10)/BC02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和抗结核保护力均有一定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519.
快速准确地鉴定结核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基因突变的快速检测,对结核病人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次根据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序列,利用覆盖rpoB、katG、inhA基因突变区的系列寡核苷酸探针,并检测临床样品中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突变情况,以此来判断耐药结果,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评价。  相似文献   
520.
结核分枝杆菌(Mtb)每年导致近200万人死亡。BCG是当前唯一使用的结核病疫苗,能够诱导不恒定的保护力,不能防止潜伏性结核病的复活。因此,急切需要有效的疫苗来补充BCG。由于在细菌的繁殖阶段与休眠阶段结核分枝杆菌的蛋白质组在性质和数量上不同,所以改良的结核病疫苗应该能够诱导产生对感染各个阶段表达的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的免疫应答。因此,这种“复合期”疫苗应该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不同阶段表达的(免疫决定簇)抗原组成。作为一个概念性多级疫苗,我们通过融合五种HLA—DR3限制性T细胞表位构建了一个多表位肽(polyepitope),这些限制性表位来源于不同的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有繁殖期高表达产物(Ag85B,hsp65,19kDa脂蛋白),有休眠菌富表达而且经结核菌素皮下测试阳性(TST+)个体验证的产物(hspl6,Rvl733c)。在体外试验中,结核病治愈后HIA-DR3+而非HLA-DR3-病人和结核菌素皮下测试阳性个体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对复合期多表位肽反应良好。使用缺乏内源性鼠Ⅱ类基因的HIA—DR3转基因小鼠模型,在体内分析了复合期多表位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力。用CpG做佐剂的复合期多表位肽免疫动物产生了高水平的IgG以及多功能CD4’T细胞,它们能够产生HLA-DR3限制性表位特异性的IFN-y、TNF和IL-2。重要的是,当作为预防性疫苗时用结核菌攻击之后,复合期多表位肽的免疫降低了肺部结核杆菌的数量。考虑到可用于免疫识别的潜在Mtb抗原的广谱性,我们的模型数据证明了复合期多表位肽疫苗预防结核病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