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4篇
  免费   691篇
  国内免费   3229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310篇
  2022年   343篇
  2021年   369篇
  2020年   281篇
  2019年   327篇
  2018年   267篇
  2017年   291篇
  2016年   270篇
  2015年   326篇
  2014年   507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438篇
  2011年   433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444篇
  2008年   578篇
  2007年   368篇
  2006年   350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416篇
  2002年   330篇
  2001年   291篇
  2000年   267篇
  1999年   254篇
  1998年   193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186篇
  1995年   167篇
  1994年   157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139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应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定位和植物化学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的乌拉尔甘草根中的皂苷类成分的积累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揭示甘草药材质量形成的内在机制并指导优质甘草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乌拉尔甘草中皂苷类成分主要存在于根的韧皮薄壁细胞和射线细胞中,韧皮部中皂苷含量高于木质部和根皮,而且根的次生生长与皂苷类成分的积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不同生长年限的乌拉尔甘草根中的总皂苷含量存在差异,3年生甘草根中总皂苷含量高于2年生和1年生甘草根.  相似文献   
942.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一年生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新鲜叶片中分离到3个捕光色素结合蛋白基因cab-PhE2、cab-PhE3和cab-PhE6,GenBank登记号分别为EF207230、EF405877和EF628209.序列分析表明,3个基因分别与其它植物如水稻、玉米、大麦等PSⅡ的Ihcb2、Ihcb1、Ihcb3基因有着较高的一致性,其编码的蛋白属于大量捕光天线.蛋白结构预测表明,3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均由导肽和成熟蛋白组成,其中成熟蛋白的二级结构均包含4个α螺旋结构、3个类胡萝卜素结合位点,以及相应的叶绿素a、b结合位点.组织特异性表达检测表明,3个基因在叶片、叶鞘和幼茎中均有表达,且在叶片中最高,而在根中未检测到表达.在强光照射( 1500μmol·m-2·s-1)条件下,3个基因的表达量均呈下调趋势,不同基因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cab-PhE3和cab-PhE2的表达丰度在光照4h内下降较快,至6 h cab-PhE2接近于零,而cab-PhE6经光照4h表达丰度仍为对照的70%以上,但之后2h后很快降至对照的5%以下.  相似文献   
943.
中国新疆灰叶胡杨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玲  焦培培  李志军 《生态学杂志》2012,31(11):2755-2761
以中国新疆灰叶胡杨( Populus pruinosa)的9个天然居群的135个样品为材料,利用12对荧光SSR引物对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对引物共检测到136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11个条带,居群的平均多态位点比率平均为0.972、Shannon 指数(Ⅰ)平均为1.185、Nei指数(h)平均为0.541、观察杂合度Ho为0.321、期望杂合度He为0.560,表明灰叶胡杨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丰富.9个灰叶胡杨天然居群中泽普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阿拉尔14团遗传多样性最为贫乏.AMOVA分子差异分析显示:12%的遗传变异存在居群间,88%的遗传变异则存在居群内,基因分化系数Gst为17.10%,证明灰叶胡杨居群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根据遗传分化系数,测得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2.424.9个居群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44,14T居群和MGT居群遗传距离最近,遗传一致度最大.利用UPGMA法对9个居群进行聚类分析,灰叶胡杨9个自然居群分为4大类:48团(48T)、14团(14T)、麦盖提县(MGT)、墨玉县(MY)、沙雅县(SY)聚为一大类,阿瓦提县(AWT)和阿拉尔和田河古道(ALE)居群聚为一大类,最后泽普县(ZP)、巴楚县的夏马勒林场(XML)各自单独为一类.经Mantel检验,9个灰叶胡杨居群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相关性不显著.总之,泽普居群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因此在指定原位种质保护计划时应优先考虑泽普居群.  相似文献   
944.
天津于桥水库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0年5月-2011年5月按季度对于桥水库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于桥水库底栖动物有51种,其中水生昆虫23种,占总数的45.1%;软体动物15种,占29.4%;寡毛类12种,占23.5%;其他类1种,占2.0%,优势种类为侧叶雕翅摇蚊(Glyptotendipes lobiferus)、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克拉泊水丝蚓(L.claparedeianus);底栖动物年均密度为159.58 ind·m-2,年均生物量为3.31 g·m-2;各季度底栖动物密度表现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生物量表现为冬季>夏季>春季>秋季.利用Goodnight修正指数(GBI)、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生物学污染指数(BPI)、科级生物指数(FBI)和综合生物污染指数(BI)对于桥水库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于桥水库水质整体处于轻-中污型(Ⅱ-Ⅲ),相比1999-2000年(Ⅲ)于桥水库水质污染状况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945.
不同土壤生境下斑茅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Cu、Zn、Pb、Cd多重金属离子的富集植物,对不同土壤生境(铜铁矿、钨矿、铅锌矿和无矿场污染)的优势种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Retz.)Jeswiet)对Cu、Zn、Pb、Cd离子富集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斑茅对Cu、Zn、Pb、Cd离子有富集优势并以Cu富集显著,斑茅根系土壤与斑茅地上部Cu含量存在相关性(P<0.05),斑茅对Pb和Cd的富集与转运存在极显相关性(P<0.01);在强酸、多金属污染弃耕农田土壤中,斑茅不仅符合Cu超富集植物的特征,而且其对Zn、Pb和Cd3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1。在Cd、Cu、Pb和Zn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15618-1995)的弃耕农田中,斑茅对Cu、Zn和Cd的富集系数均>1。研究表明,斑茅可以作为Cu、Zn、Pb、Cd多金属污染土壤的富集植物进行人工修复。  相似文献   
946.
快速城市化对南京东郊景观结构与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对区域景观的影响日益显著,如何协调城市区域土地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成为重要的基础性问题之一。本文以南京仙林新市区为案例,利用遥感和GIS方法,对研究区景观结构和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09年,研究区景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区域主导景观类型已经由半自然半人工景观逐渐转变为人工景观。其中耕地受人为影响变化较大,55.6%的面积消失;水塘以数量丧失为基本特征,丧失率为56.4%;建筑用地面积增加明显,年均增加7.1%。伴随景观结构变化,区域景观格局变化十分明显,其中景观多样性指数从1.38升高为1.68;均匀度指数从0.60变成0.73;连接度指数由0.15变为0.32。  相似文献   
947.
封面故事     
<正>电离辐射可以引起多种辐射生物学效应,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的诱变育种。但是,目前人们关于电离辐射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及具体过程还认识有限。近年来,光谱技术已经逐步被用于微生物体细胞结构和组分的研究,其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因为具有简单、快速、低廉、无损检测等优点,已成为一种强有力的生物分析检测技术,利  相似文献   
948.
秦岭西部山地次生林和人工林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对次生林生态系统的长期扰动必然会对地下生态过程产生深刻影响,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对地下生态过程的演变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以小陇山林区恢复近30年的次生林和栽植近30年的油松、日本落叶松、欧洲云杉和粗枝云杉林为对象,通过对5种林型土壤动物群落密度调查,采用PCA排序和方差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不同林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和营养结构.结果表明:油松林和日本落叶松林土壤动物群落密度是次生林的3.0和2.1倍;油松和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中消费者/分解者比值明显高于次生林,油松林和日本落叶松林消费者/分解者的比值显著高于欧洲云杉林和粗枝云杉林;不同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油松林和日本落叶松林土壤动物群落密度是粗枝云杉林的4.5和3.1倍,而油松林土壤动物群落类群丰富度是欧洲云杉林和粗枝云杉林的1.5倍.  相似文献   
949.
本文采用体外实验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八种黄酮类植物化学物槲皮素、异槲皮素、芦丁、橙皮素、橙皮苷、柚皮素、柚皮苷和淫羊藿苷对羟自由基(HO.)的清除作用及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八种黄酮类化合物中,只有槲皮素、芦丁和异槲皮素对HO·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在浓度为260μM时其对HO·清除率分别为30.69%±0.06、13.70%±0.04和10.23%±0.03。构效比较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C环C3位羟基和B环3’-4’邻位二羟基是其清除HO.的重要功能基团。本研究为选择有效的能清除HO·的膳食黄酮类化合物用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一定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0.
本研究运用Mannich反应,得到了丹参酮ⅡA的16位被酯化氨基酸取代的5个衍生物,结构均经EI-MS、1H及13C NMR确证。经MTT法测定丹参酮ⅡA及其衍生物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计算出IC50。结果表明,5个衍生物的生物活性较丹参酮ⅡA均有所增强;即丹参酮ⅡA在16位进行结构修饰可以增强其对肿瘤细胞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