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湖北省发现两栖类新纪录:细痣疣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4日,在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县长乐坪镇洞口村雨坪坡上一小山洞口积水洼处发现一种有尾两栖类动物,经鉴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细痣疣螈(Tylototriton asperrimus),为湖北省新纪录。细痣疣螈在分类上隶属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科。此地点海拔930m,地理坐标为110°52′15″N,30°1  相似文献   
72.
疣螈属的红瘰疣螈(Tylototriton shanjing)和棕黑疣螈(T.verrucosus)的物种界限一直不清楚。测定了来自中国西南地区14个地点的T.shanjing和T.verrucosus共40只标本的线粒体DNACytb基因(753bp)。结果表明:(1)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等3种系统发育分析法分别重建棕黑疣螈种组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不支持T.shanjing是单系群;(2)T.shanjing与T.verrucsus的mtDNA Cytb序列差异平均值仅为1.2%,未达到种级水平。因此,全部T.shanjing样品都属于同一个物种,即T.verrucosus,不支持T.shanjing的物种地位,T.shanjing为T.verrucosus的同物异名,并建议恢复T.verrucosus的中文名红瘰疣螈。根据基于40个样品Cyt b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和遗传变异以及地理分布,这些红瘰疣螈(T.verrucosus)样品聚为3支,即中国西南地区的红瘰疣螈可分为片马、滇中滇西和滇东南3个地理居群。  相似文献   
73.
分别测量于2018年6—8月采自云南丽江玉龙雪山的32只(17♂,15♀)红瘰疣螈Tylototriton shanjing成体的全长、头体长、头长等13项形态特征指标,并检验该物种的两性异形。结果表明:雌性平均全长为160.72 mm±3.02 mm(n=15),雄性平均全长为138.58 mm±2.57 mm(n=17),雌性与雄性平均全长比为1.160,两性异形指数为0.138,属雌性大于雄性的两栖类;全长在两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了雌性的头宽、尾宽、尾高和腋至胯距外,其他形态特征与全长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以全长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红瘰疣螈的头体长、头长、吻长、尾长和前肢长在两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雌性的尾长和前肢长随全长的生长速率大于雄性,而头体长、头长和吻长随全长的生长速率小于雄性。生育力选择假说能解释红瘰疣螈玉龙雪山种群的两性异形现象。  相似文献   
74.
黄彬  庞启平  叶英  刘晓泉 《四川动物》2007,26(2):397-399
本文报道版纳鱼螈的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整体解剖。版纳鱼螈的肾长而窄,并分叶;雌雄体的生殖腺外观形态基本相同而且分叶;雌雄体的生殖管外观形态基本相同;泄殖腔衍生成雄体的交配器或非繁殖时雌体的子宫,但繁殖时雌体的子宫会退化;有卵36~40粒。  相似文献   
75.
尾斑瘰螈的核型和C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晓明  高晓冬 《遗传》1997,19(1):12-15
用常规Giemsa染色和BSG技术研究了尾斑瘰螈的核型和C带。该螈的染色体数 为2n=24,包括9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3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Nos. 7、10、11);BSG显带处理后全部染色体都显示了弱的着丝粒带,同时还显示了46条近着丝粒区插入带; 其核型和C带均不同于已研究过的国内蝾螈科动物,未发现与性别有关的异形色体。  相似文献   
76.
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a)是我国无足目(Apoda)的仅有代表,本研究采用传统的解剖学方法对版纳鱼螈的生殖系统进行观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脂肪体和泄殖腔构成;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尿)管、缪氏管、脂肪体、泄殖腔和交配器所组成。卵巢一对,半透明长囊状,内含许多大小不一的球状卵母细胞。精巢一对,分叶状,每小叶包含许多小室,存在小叶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77.
78.
我国的十种两栖动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有280种左右两栖动物,分隶3目11科。介绍10个物种的形态特征和部分习性及分布等。  相似文献   
79.
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是蚓螈目Gymnophiona在我国分布的唯一物种.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版纳鱼螈的分布范围及演化历史等信息的了解,本研究通过分子遗传学的方法,就其分布、起源及扩散等内容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我国境内的版纳鱼螈均属同一物种,尚未出现种的分化.研究中明确证实了版纳鱼螈在泰国和越南的分布,提示了版纳鱼螈在中南半岛广为分布,甚至可能达到马来西亚境内.结果还提示水系对版纳鱼螈的分布具有较大的影响,尤其在湄公河水系中表现的最为明显.现有的信息提示版纳鱼螈有可能起源于中南半岛,并沿着澜沧江-湄公河水系、红河-珠江水系、克拉地峡-马来半岛3个方向扩散.我国境内的版纳鱼螈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地区和两广丘陵以南,来自这两大分布区的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明显,应属于不同的进化显著单元.  相似文献   
80.
文县疣螈早期胚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省怀化市黄岩地区的文县疣螈(Tylototriton wenxianensis)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整个胚胎发育分为21个时期,在实验室19~21℃下,受精卵完成胚胎发育历时(513.30±7.93)h(n=8);本文描述了各时期的形态特征,并讨论了与其他有尾类胚胎发育的异同,以及怀化产文县疣螈与甘肃产文县疣螈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