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3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2652篇
  6905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300篇
  2021年   310篇
  2020年   266篇
  2019年   236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329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376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91.
钾细菌JF88菌株解钾作用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明  张灼 《生物学杂志》2001,18(2):24-25
采用比浊法测定JF88菌株的解钾能力,其结果为接菌处理水溶性钾比不接菌增加30.5%,可作为钾细菌肥料的生产菌种,对农业环保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92.
为明确细菌在松材线虫生态适应性中的作用,本研究选择与致病相关的松材线虫伴生细菌GD1、马尾松内生细菌GD2以及具有杀松材线虫活性的湿地松内生细菌NJSZ-13为试验对象,测定经这3株芽胞杆菌菌株3个浓度低温驯化10、15和20 d后,在冷冻条件下松材线虫强毒虫株AMA3、中毒虫株AA3和弱毒虫株YW4的存活率和繁殖量。结果表明:低温驯化15 d和20 d后3株菌株对不同毒力线虫的活力影响较驯化10 d后的更显著。在低温驯化15 d、-20℃冷冻处理1 h后,5×106 CFU/mL浓度菌株GD1处理下,虫株AMA3、AA3和YW4的存活率分别为77.22%、83.68%和84.26%,与对照差异显著;5×105 CFU/mL浓度菌株GD1处理下,虫株AMA3、AA3和YW4的存活率分别为75.76%、80.67%和81.50%,与对照差异显著。5×106 CFU/mL和5×105 CFU/mL浓度菌株GD2处理下,与GD1处理组结果相似,菌株NJSZ-13处理组则与菌株GD1和GD2的结果相反。低温驯化15 d、-20℃冷冻处理1 h后,5×106 CFU/mL浓度菌株GD1处理下,虫株AMA3、AA3和YW4的繁殖量分别为7 530、9 317和12 793条/皿,与对照(3 192、3 840和5 823条/皿)差异显著;5×105 CFU/mL浓度菌株GD1处理时,3个虫株的繁殖量均与对照差异显著。而菌株GD2和NJSZ-13处理后,3个虫株的繁殖量均无显著变化。表明不同芽胞杆菌对松材线虫的低温适应性影响存在差异,松材线虫伴生细菌GD1和马尾松内生细菌GD2能增强其低温适应性,而湿地松内生细菌NJSZ-13菌株则相反。  相似文献   
893.
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和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改良革兰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ABC法),对270例宫颈癌和33例慢性宫颈炎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宫颈癌革兰氏染色切片中细菌L型感染率(75.1%)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45.5%)(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抗原阳性率(76.2%)明显高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抗原阳性率(57.1%)。L型、HPV混合感染率为42.8%。上述结果表明宫颈癌中金葡菌L型与HPV感染均常见,尤其金葡菌L型感染更为多见;金葡菌L型与HPV感染的致病特征相似,两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空泡细胞出现。提示金葡菌L型感染可能也是宫颈癌的致癌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94.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分析了贵州阿哈湖深层水环境中总微生物、真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数量。结果表明:该湖水中微生物总量为1.6×107个.L-1,真细菌占微生物总量的52.9%,且微生物总量和真细菌数量垂直变化无明显差异。随着水体深度的增加,活性微生物数量增加,且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更加复杂。阿哈湖深层水体中有一定数量的硫酸盐还原菌存在。  相似文献   
895.
光合细菌Rhodopseudomonas产氢的影响因子实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光合细菌Rhodopseudomonas 8株菌株研究初期活性、光照强度、C源种类、菌株差异对生物产氢的影响表明 ,不同菌株的C源利用性有较大差异 ,但对乳酸钠都有很好的利用性 .细菌的初期活性对产氢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稳定生长期的细菌比对数生长期的细菌产氢活性略高 .光照强度对产氢活性的影响明显 ,在光饱和度以下 ,光照强度大则产氢速率高 .不同菌种的产氢性能有效大差异 ,从上海地区有机污染环境中分离到的RhodopseudomonasB2 1 菌株在以乳酸钠 ( 50mmol·L- 1 )为C源、谷氨酸钠 ( 1 0mol·L- 1 )为N源 ,60 0 0Lx光照、30℃下 ,最大产氢速率达到 1 4.7ml·h- 1 ·g- 1 细胞干重 .  相似文献   
896.
生物被膜是微生物附着在生物或非生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三维结构,细胞被其自身所产生的胞外聚合物所包围,生物被膜的形成被认为是微生物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时所产生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众多微生物能够在植物叶、维管束和根等组织中生长,并在植物不同组织表面附着形成生物被膜,病原细菌的生物被膜随植物内部环境动态变化是其有效发挥致病作用的关键,研究植物病原细菌生物被膜调控机制是认识植物-病原菌互作的重要方面。文中将系统地介绍植物病原细菌生物被膜特征、组成成分、分子调控机制及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97.
丛枝菌根真菌伴生细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良鲲  姚青  艾云灿  朱红惠 《生态学报》2007,27(12):5345-5351
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孢子、菌丝的表面或内部栖息着细菌,称之为AMF伴生细菌。AMF伴生细菌种类多样、分布广泛,生态位点包括孢子壁的表面或内部、细胞质、菌丝、孢子果等。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包括影响AMF孢子萌发、菌丝生长、菌根形成等过程。由于伴生细菌与AMF联系紧密,其对AMF和土壤微生物生态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际上在该领域的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就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98.
对48例Ⅲ°烧伤病人的创面,定量植入枯草杆菌BS224菌后,分别在24h、48h、72h及96h做痂下组织细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枯草杆菌对痂下组织的致病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感染创面的BS224菌体数量24—48小时显著增加,72—96小时而下降。与清洁创面的BS224菌动态变化上相同,呈常态曲线的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899.
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时空变化动态监测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钱拴  延昊  吴门新  曹云  徐玲玲  程路 《生态学报》2020,40(18):6573-6583
为了能掌握全国植被综合生态质量的高低及其时空变化,构建了既能反映植被生产力又能反映植被覆盖度的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建立了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年际对比和多年变化趋势评价模型。利用构建的指数和评价模型,以2017年作为监测评价的当年,以2000—2017年作为评价的多年时段,对全国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时空变化进行了监测评价。结果表明:(1)2017年全国大部地区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高于2000—2016年多年平均值,生态质量偏好;2017年福建、广西、海南、广东、云南植被综合生态质量位居全国前五位,构建的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及其年际对比模型可以定量反映全国植被综合生态质量的空间差异和年际差异。(2)全国有90.7%的区域2000—2017年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呈提高趋势,东北地区西部、内蒙古东部、华北大部、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东部、华南西部等地生态质量指数提升明显,构建的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多年变化趋势评价模型可以定量反映植被生态质量的多年变化趋势和幅度。(3)南方大部地区2000—2017年平均年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在50.0以上,北方大部地区在50.0以下;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在20.0以上,西部大部地区在20.0以下,表明南方大部地区年植被生态质量好于北方、中东大部好于西部。可见,构建的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及其年际对比和多年变化趋势评价模型,能够监测评价当年和多年全国植被综合生态质量的时空变化,可为掌握全国植被生态质量动态提供模型和方法。  相似文献   
900.
摘要 目的:探讨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METTL3)在5-氟尿嘧啶耐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大剂量间歇诱导法建立5-FU耐药细胞株。在耐药组细胞中分别敲减METTL3及EZH2抑制GSK343处理。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METTL3和EZH2表达。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m6A甲基化RNA免疫沉淀技术分析EZH2 mRNA m6A修饰修饰情况。结果:各药物浓度处理下的耐药组细胞增殖活性与未处理细胞无显著差异(P>0.05)而原代细胞组肠癌细胞较未处理细胞在0.5-10 μg/mL处理下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减低(P<0.01)。耐药组细胞与原代细胞组相比,METTL3及EZH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耐药组细胞METTL3敲减后或GSK343处理后,在0.5 μg/mL-10 μg/mL浓度间下的细胞增殖活性与0 μg/mL处理细胞增殖活性相比显著减低(P<0.05)。耐药组细胞METTL3敲减细胞的EZH2表达与对照细胞比,显著下调(P<0.01)。m6A甲基化RNA免疫沉淀实验显示耐药组细胞METTL3敲减细胞的EZH2 mRNA m6A修饰水平(m6A富集度为6361.95±67.47%),较未敲减细胞修饰水平(396.30±57.74)显著减低(P<0.01)。结论:METTL3在肠癌细胞5-FU耐药抵抗中起到关键作用,靶向抑制METTL3有望成为缓解肠癌耐药的重要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