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6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2293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4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51.
开发和评价一种用于鉴别Omicron变异株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我们针对Omicron变异株S基因的两个特异性突变位点开发了一种基于荧光定量PCR的Omicron变异株分型方法(Omicron RT-qPCR)。通过测试临床样本来评价方法的特异性,通过标准品评价方法的灵敏度。Omicron RT-qPCR分型方法显示能够可靠地区分Omicron变异株和“野生型” SARS-CoV-2及Alpha、Beta、Delta变异株及甲型流感病毒。选取68例新冠疑似样本,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结果显示44例为Omicron变异株,Omicron RT-qPCR分型结果均为阳性;11例为Delta变异株,Omicron RT-qPCR分型结果均为阴性;另外,通过WGS分析未能成功分型的7例样本,通过Omicron RT-qPCR分型方法成功鉴定为Omicron BA.1和BA.2变异株。我们开发的Omicron RT-qPCR分型方法可以在普通的PCR检测实验室应用,为我国疾控系统和医疗机构及时监测SARS-CoV-2 Omicron变异株的传播提供...  相似文献   
52.
揭示热带木本豆科与樟科植物的叶内生细菌群落的物种与代谢功能群组成差异及其驱动因子有助于理解热带森林的植物适应性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本研究采用IlluminaMiseq测序平台检测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中豆科与樟科植物叶内生细菌,并采用FAPROTAX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代谢功能数据库注解内生细菌功能。从豆科植物的长脐红豆(Ormosia balansae)、软荚红豆(O. semicastrata)与樟科植物的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硬壳桂(C. chingii)共4种植物检测到叶内生细菌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taxonomicunits,OTUs)达1,123个,隶属于21门36纲51目92科160属,其中有600个OTUs被鉴定为变形菌门,72个OTUs为酸杆菌门,分别占总细菌序列数的57.17%和15.12%;噬纤维菌目的薄层菌属(Hymenobacter)及根瘤菌目的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的细菌物种最丰富,分别达37和27个OTUs。叶内生细菌物种组成在豆科与樟科植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ANOSIM:R=0.5...  相似文献   
53.
细菌S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4.
摘要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分型结果及融合基因表达情况,研究BCR-ABL融合基因与免疫表型的相关性。方法:用运SPSS23.0软件及流式分析软件KALUZA,分类比较BCR-ABL阳性和阴性病例中的免疫表型抗体阳性率及荧光强度,同时分析免疫表型亚型与年龄的关系。结果:在阳性率的比较中,CD10、CD34、CD25、TDT、CD38、IgM、CD45、CD303及免疫球蛋白轻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在BCR-ABL阴性病例,免疫分型四种不同亚型在以18和40岁分界的三个年龄段的比较中,<18和≥40的比较在Pre-B-ALL和普通B-ALL中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18-39和≥40的比较在普通B-ALL中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CD10、CD34、CD45的荧光强度在BCR-ABL阳性和阴性病例比较中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CR-ABL与免疫表型存在相关性,BCR-ABL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更倾向于表达幼稚细胞抗体,如CD10、CD34, BCR-ABL阴性病例在免疫表型亚型中主要为成熟B-ALL,更倾向于表达成熟抗体如膜免疫球蛋白KAPPA、LAMBDA。CD45荧光强度在BCR-ABL阴性病例中比阳性病例表达更强。  相似文献   
55.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肿瘤患者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参数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乳腺肿块患者85例,均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分析85例乳腺肿块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对比良恶性肿瘤患者的弹性成像参数,对弹性应变率、直径变化率、面积比及三者联合绘制ROC曲线,分析不同乳腺肿瘤患者临床分期的弹性成像参数,分析乳腺肿瘤患者病理分子分型的弹性成像参数。结果:85例乳腺肿块患者中,良性肿块35例,恶性肿块50例。恶性组的弹性应变率、肿块直径、直径变化率、肿块面积、面积比明显较良性组低(P<0.05)。面积比ROC曲线AUC为0.580,以1.73为临界值,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灵敏度为73.5 %,特异度为38.5 %;直径变化率ROC曲线AUC为0.630,以0.28为临界值,诊断灵敏度为75.5 %,特异度为47.5 %;弹性应变率ROC曲线AUC为0.790,以15.2 cm2为临界值,诊断灵敏度为64.5 %,特异度为83.5 %,以三者联合绘制ROC曲线,AUC为0.920,诊断灵敏度为82.5 %,特异度为92.5 %。乳腺恶性肿瘤患者TNM分期Ⅰ、Ⅱ、Ⅲ、Ⅳ期者的弹性应变率、肿块直径、直径变化率、肿块面积、面积比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Ⅳ期者的弹性应变率、肿块直径、直径变化率、肿块面积、面积比明显较Ⅲ、Ⅱ、Ⅰ期者高,Ⅲ期者明显较Ⅱ、Ⅰ期者高,Ⅱ期者明显较Ⅰ期高。乳腺恶性肿瘤患者Luminal A型者、Liminal B型者、Her2过表达型者、基底样型者的弹性应变率、肿块直径、直径变化率、肿块面积、面积比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iminal B型者的弹性应变率、肿块直径、直径变化率、肿块面积、面积比明显较Luminal A型者、Her2过表达型者、基底样型者高,Her2过表达型者明显较Luminal A型者、基底样型者高(P均<0.05),Luminal A型者与基底样型者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可用于乳腺良恶肿瘤的诊断,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参数可用于恶性乳腺肿瘤临床分期、Li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的判断。  相似文献   
56.
57.
58.
以质粒pRK404为载体亚克隆含大豆根瘤菌吸氢酶结构基因(hup)的片段,构建成嵌合质粒pHR11、pHR4和pHR10。通过三亲本杂交将这些嵌合质粒导入无吸氢活性的Rhodobactersphaeroides241菌株(Hup-),均获得Hup+的接合子。利用启动子检测质粒pMP220证明,在hup对结构基因上游1.2kb内存在hup启动基因片段。以pRK2013为助质粒可将pHR11导入Enterobactercloacae和Klebsiellaoxytoca等土壤固氮菌株。本文以接合子E.cloacaeEH1113为例,通过对基因组DNA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嵌合质粒pHR11在EH1113中稳定贮存和复制。H2诱导接合子EH1113吸氢酶活性高表达,吸氢活性与放氢活性比值约为对照的两倍。当以延胡索酸为电子受体时,吸氢酶的吸氢作用支持菌株固氮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9.
本文采用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方法研究了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处理后的嗜盐菌紫膜及其视紫红质蛋白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用不同浓度的TritonX—100处理紫膜碎片时,紫膜及其蛋白所处的状态有着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60.
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的根分泌物中含有Met等多种氨基酸,其中Met、GABA、Gly、Ala、Asp、Ser、Val和Leu(10-7~10-2mol·L-1)均对凤眼莲的根际肠杆菌属F2(Enterobacter sp.F2)细菌有强烈的正趋化作用;Glu、Thr和His(10-7~10-3mol·L-1)也对该菌有一定的正趋化作用;而Lys、Cys、Arg、Tyr、Pro、Asn、Gln、Ile、Phe和Typ则对该菌表现出一定的负趋化作用.对细菌的正趋化作用存在一个趋化物的最适浓度范围.具有正趋化作用的氨基酸在凤眼莲根际的浓度都较高,而具有负趋化作用的浓度则较低,这正是凤眼莲与该根际细菌结合为根际微生态系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