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8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117篇 |
专业分类
52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染色质环状结构是真核生物染色质高级结构形式。它与DNA复制过程中的复制子密切相关。在转录调控中,大范围的染色质结构形式控制等转录因子和目标位点的结合^[1],在发育和癌症过程中这种染色质环结构都发生变化,并由此而引起遗传指令的改变。 相似文献
492.
无核仁原生动物蓝氏贾第虫rDNA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过去的工作已表明,源真核生物(Archezoa)中的双滴虫类极其原始,核中尚无核仁发生,以蓝氏贾第虫(Giardia lamblia)作为双滴虫类的代表,用高度特异的核仁组织区银染法(改良的Ag-I法,李靖炎,1985)在电镜下检视其rDNA在核中的分布。结果发现,代表rDNA之所在的银粒并不集中形成任何类似核仁组织区或核仁纤维区的结构;在作为对照的小眼虫(Euglena gracilis)体内,银粒则完全集中在核仁纤维区中,因此,作者以为贾第虫rDNA的这种分布代表着核仁组织区进化形成以前的一种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493.
抗增殖蛋白2 (prohibitin2, PHB2)是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 PHB)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主要定位于线粒体内膜的多功能蛋白质,对维持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细胞内稳态和细胞分化的重要调节因子。随着对PHB2的深入研究,已发现PHB2是一种线粒体和细胞核之间重要的媒介。PHB2是细胞中必不可少的,它直接参与多种细胞进程并发挥重要作用,如调节转录因子的转录活性、调节细胞的分化与凋亡、维持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稳定、调节姐妹染色单体的结合、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轴突的发育形成和增强细胞氧化应激耐受性。近年来,PHB2在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药靶地位受到高度重视。本文对PHB2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94.
分离纯化锥虫类原生动物细胞核存在着许多困难,阻碍了人们对这类单细胞生物的细胞核在各方面作进一步研究。本文提出一个从破碎细胞开始的分离核的完整程序。采用起始密度为1.083的Percoll工作液作等密度梯度离心,获得了纯度较高的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gerbilli)细胞核。经测定,L.gerbilli细胞核在Percoll中的浮力密度为1.048—1.051。 相似文献
495.
山东省玉米纹枯菌融合群类型及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山东省14个县市区采集的玉米纹枯病标本上分离获得103个玉米纹枯菌菌株。核荧光染色确定菌丝细胞核的数目,以及利用配对培养法确定不同菌株细胞是否融合。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分别属于多核丝核菌的AG-1-IA、AG-1-IB、AG-1-IC、AG-3、AG-4-HG-I、AG-5和WAG-Z融合群和双核丝核菌的AG-Ba融合群,其中AG-1-IA类型菌株数量占菌株总数的60.19%,为优势融合群。通过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标记技术进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获得45个ISSR分子标记,其中91.1%的片段具有多态性,表明种群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将103个菌株分成6个遗传聚类群,遗传聚类群的菌株组成说明遗传群组的划分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和菌株融合群类型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96.
甘蓝型油菜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构建及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的图谱定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Rs1046A和双低油菜品种Samourai构建的回交分离群体中,运用AFLP和SSR两种标记技术构建了一个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共包含138个AFL.P标记、83个SSR标记和1个形态标记,分布于18个主要连锁群、2个三联体和1个连锁对上,图谱总长度为2646cM,偏分离标记的比例为11.7%。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Ms被定位到第10连锁群(LG10)上。同时,偏分离标记聚集于第8连锁群(LG8)和第16连锁群(LGl6)的末端,形成了十分明显的偏分离标记密集区域。研究结果对于油菜核不育两型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克隆和分离核不育基因以及研究核不育的分子机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97.
细胞核作为细胞中重要的遗传物质存储、复制和转录的结构,牵涉着大量信息和物质的传输活动,尤其是蛋白质的入核转运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利用病毒SV40抗原蛋白中的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标记GFP蛋白,通过拟南芥细胞质的介导,利用HeLa细胞核建立起了研究蛋白质入核转运的半细胞体系。结果显示,植物细胞质结合NLS片段能改变GFP在HeLa细胞核内外的分布,实现对目标蛋白入核过程的介导,使GFP-NLS最后定位于细胞核内。这也意味着通过HeLa细胞建立起的半细胞体系能为蛋白入核转运研究提供一个有效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498.
499.
目的和方法:在育肠结扎穿孔脓毒血症大鼠模型上,研究早晚期脓毒血症肝细胞核被膜核苷三磷酸酶(NTPaes)活性及poly(A)^+mRNA核浆转运的变化。结果:脓毒血症早期NTPase活性增加而晚期活性降低,即早期Vmax与对照组比增加62%(ATP,P〈0.05)和18%(GTP,P〈0.05);晚期Vmax下降26%(ATP,P〈0.05)和56%(GTP,P〈0.05)。脓毒血症伏晚期NTPa 相似文献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