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8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117篇 |
专业分类
52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目的]研究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Bt9875菌株晶体蛋白对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HL-60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荧光显微观察、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来检测不同浓度的Bt9875晶体蛋白处理后HL-60细胞的凋亡特征.[结果]Bt9875晶体蛋白对HL-60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蛋白质浓度的增加对HL-60细胞生长抑制愈加明显,而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无作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经该蛋白作用后HL-60细胞核的形态呈现凋亡特征;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HL-60细胞经100 μg/mL晶体蛋白作用后,凋亡率达到52%;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细胞DNA呈梯状降解.[结论]初步证明了Bt9875晶体蛋白在体外能够明显抑制HL-60细胞的增长,并诱导其凋亡,这为苏云金芽抱杆菌晶体蛋白的应用开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2.
1956年,吴素萱先生在《植物学报》第5卷第1期上发表了题为《细胞核的更新现象》的论文[1]。该文用大蒜鳞片作材料,在其走出休眠后,观察到细胞核释放出常带有核仁的嗜酸性核物质,被亮绿染成绿色。其后这种物质逐步变成嗜碱性,经孚尔根反应染成紫红色,并逐渐... 相似文献
133.
非细胞体系细胞核重建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主要包括精子染色质在蛙卵提取物中诱导核重建、外源纯化DNA在蛙卵提取物中诱导核重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匀装物核重建等几种体系。目前,应用前二者进行的研究工作较多,第三种体系的工作进展较慢。在各种体系中重建的细胞核,在结构上都基本难以与一般细胞核相区别,在功能上也都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如DNA复制、物质的主动运输、对细胞周期调节因素作出反应并能进入M期等。应用这一模式,已经进行了核重建过程及其机理、细胞核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细胞周期的调控与重建核生物学活性等多方面的研究。非细胞体系核重建研究工作还正在向纵深发展中。 相似文献
134.
霉酚酸酯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和炎症细胞浸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MMF)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和炎症细胞浸润的影响,并探讨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和糖尿病治疗组(M组,20mg.kg-1.d-1)。大鼠单侧肾脏切除后,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成糖尿病模型,对照组仅注射等量缓冲液。观察12周后,检测大鼠血糖(B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脏肥大指数(肾重KW/体重BW)、肌酐清除率(Ccr)和24小时尿蛋白(24Upro)。肾组织做常规光镜和电镜检查,观察组织的形态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巨噬细胞抗原(CD68)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蛋白表达。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肾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BG、KW/BW、24Upro、BUN、Scr、Ccr均显著上升(P<0.05或0.01);肾小球系膜区相对面积和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均显著增加(P<0.01);肾组织内CD68和PCNA的蛋白质表达和MCP-1的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或0.01)。在糖尿病治疗组,上述指标除血糖外都被显著抑制(P<0.05或0.01)。结论在糖尿病大鼠模型中,MMF能减少尿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因子-MCP-1的表达,下调CD68和PCNA的水平,减少肾组织单核/巨噬细胞的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135.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MMF)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和炎症细胞浸润的影响,并探讨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和糖尿病治疗组(M组,20mg.kg-1.d-1)。大鼠单侧肾脏切除后,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成糖尿病模型,对照组仅注射等量缓冲液。观察12周后,检测大鼠血糖(B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脏肥大指数(肾重KW/体重BW)、肌酐清除率(Ccr)和24小时尿蛋白(24Upro)。肾组织做常规光镜和电镜检查,观察组织的形态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巨噬细胞抗原(CD68)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蛋白表达。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肾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BG、KW/BW、24Upro、BUN、Scr、Ccr均显著上升(P<0.05或0.01);肾小球系膜区相对面积和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均显著增加(P<0.01);肾组织内CD68和PCNA的蛋白质表达和MCP-1的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或0.01)。在糖尿病治疗组,上述指标除血糖外都被显著抑制(P<0.05或0.01)。结论在糖尿病大鼠模型中,MMF能减少尿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因子-MCP-1的表达,下调CD68和PCNA的水平,减少肾组织单核/巨噬细胞的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136.
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中供体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中,供体细胞是影响其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供体细胞的类型、细胞周期、细胞的培养代数、冷藏与冷冻处理,以及供体动物的性别、年龄等都可能影响核移植胚胎的发育。根据现有资料,简要综述了在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中有关供体细胞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7.
体细胞的组织来源及培养代数对猪核移植重构胚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系统探讨了体细胞的组织来源及培养代数对猪核移植重构胚发育的影响。体外成熟培养40-44h的猪卵母细胞去核后,将经血清饥饿(0.5?s)培养2-9d、0.1mg/L Aphidicolin (APD)培养 0.5?S培养2-9d或一般培养法(10?S)培养的卵丘细胞、颗粒细胞、输卵管上皮细胞和耳皮成纤维细胞,直接注射到去核的卵母细胞质中,或注射到卵周隙中。再经电融合(100V/mm,30μs,电脉冲1次)构建重构胚。重构胚以钙离子载体A23817或电脉冲结合6- DMAP激活处理,体外培养6天。耳皮成纤维细胞和颗粒细胞经0.1mg/L APD 0.5?S培养处理后的重组胚卵裂率,均高于血清饥饿和一般培养处理的同种供体细胞(P<0.01)。卵丘细胞、颗粒细胞经0.1mg/L APD 0.5?S处理后进行核移植的分裂率和发育率均高于输卵管上皮细胞和耳皮成纤维细胞(P<0.05)。以猪颗粒细胞为核供体时,电融合法的重构胚分裂率显著高于胞质内注入法(P<0.05),但囊胚发育率无显著差异(P>0.05)。培养3代和6代的猪颗粒细胞以及培养6代和10代的耳皮成纤维细胞,其具有正常二倍染色体的细胞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这2种细胞不同培养代数做供体进行核移植时,各代之间核移胚的体外分裂率、囊胚发育率无显著差异(P>0.05)。这些结果表明:(1)猪耳皮成纤维细胞和颗粒细胞经培养传代所建立起来的细胞系相对比较稳定;(2)0.1mg/L APD预培养处理供体细胞能提高猪体细胞核移植的效果,血清饥饿培养则无明显效果;(3)猪颗粒细胞和耳皮成纤维细胞等均可做供核细胞.核移植后都能得到体细胞克隆的囊胚,但前者的效果略优于后者,且其核移植效果不受供核细胞培养代数的影响;(4)电融合核移植胚胎的发育率高于胞质内直接注入法,但两者的总体效率相近。 相似文献
138.
139.
目的建立检测博尔纳病病毒(BDV)RNA的原位PCR方法。方法首先设计BDV特异性引物以及检测BDV-RNA的原位PCR扩增系统.然后对BDV持续感染细胞(BDV/OL)和正常细胞(OL细胞)爬片进行原位PCR扩增,进而分别用DNA酶或RNA酶消化处理BDV/OL细胞爬片后,再进行原位PCR扩增。结果经原位PCR扩增后.约60%~70%的BDV持续感染细胞核中出现了阳性反应信号,但正常细胞无信号出现,并且病毒感染细胞中的阳性信号在RNA酶消化作用下消失,但不受DNA酶作用的影响。结论该研究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具有BDV和RNA特异性,可以应用于检测相关动物或神经精神疾病患者的脑组织中BDV-RNA,为进一步证明BDV的致病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0.
HSP70、PCNA、ALP和ACP在小鼠前胃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用NSEE作为诱变剂建立NIH小鼠前胃癌病变(即小鼠食管的膨大部分)模型,探讨HSP70、PCNA和ALP、ACP在前胃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在给药后14 d、28 d、42 d、56 d、70 d、84 d分六批处死小鼠,取其前胃,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ABC法和同工酶电泳法对小鼠前胃癌变过程中细胞形态的改变、HSP70、PCNA、ALP和ACP的表达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在诱发NIH小鼠前胃癌变过程中,HSP70、PCNA、ALP和ACP的表达均呈现升高趋势,且成正相关关系.结论:食管癌中HSP70、PCNA、ALP和ACP的表达可反映食管癌变程度,尤其是ALP和PCNA在癌变早期就明显高于正常,推测其可能是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检测更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