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8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离子注入对微生物细胞的刻蚀与对DNA的损伤及修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耐辐射异常球菌为试材,以E. coli 为对照,用显微扫描电镜和3H-TdR标记,研究了离子注入对微生物细胞的刻蚀与对DNA的损伤及其修复。结果表明,注入离子对细胞存在着刻蚀损伤;中性蔗糖梯度密度离心沉降分析证明, 大剂量下离子注入可直接导致DNA损伤,并观察到在对应的存活率峰值注入剂量下,D. radiodurans修复损伤DNA的能力比E. coli 强,还证明了细胞经不同时间温育后,损伤的DNA分子得到了部分修复。 Abstract: The direct action of N+implantationin on D. radioduransand E. coliwas investigated by SEM, and their cells were labeled with 3H-TdR, which were implanted by 20keV N+after incubation 18hours, then the DNA of lysed cells was subjected to the neutral sucrose gradient(5%~20%) ultra-centrifugation sediment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implantation exerted direct action on two kinds of microorganisms; the momentum transfer and energy deposition of implantation ions produced the direct etching damage on cells, and repair DNA efficiency of D.radioduran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E. coli. Meanwhile, the damaged DNA incomplete repairing was observed. When incubation was continued up to 6 hours, the rejoined DNA molecules broke again. The repair of damaged DNA could be inhibited by 200μg/ml chloramphenicol. This suggested that DNA damage was serious by ion implantation and damaged DNA repair of cells need continuously synthesizing repair enzyme.  相似文献   
172.
薄层培养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薄层培养 (TCL)实验系统是 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颖精致的实验系统。由于薄层培养具有组织结构简单、对调控因子敏感、培养易成功等优点 ,目前已经在植物细胞的分裂、分化及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与分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薄层培养在形态发生、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并对当前薄层培养存在的问题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3.
CO2激光在拔牙创止血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拔牙术后出血是一种最常见的并发症。在如何减少病人术后出血以及促进伤口愈合方面,仍是齿槽外科的研究课题。我科应用CO_2激光烧灼拔牙创及牙槽窝内渗血的方法,经临床观察,止血作用明显,效果良好。故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4.
杜仲雌雄株细胞学,顶芽及叶含胶量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为严格的雌雄异株植物,其雌雄株的比例近似于1:1,说明其性别可能由性染色体决定。但在形态上看不到特异的性染色体,雄株花粉母细胞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是正常的。偶尔可发现个别细胞有染色体桥和环状或链状四价体。从1993年和1994年的12月到翌年4月芽完全展开前对顶芽的测量说明,雄株顶芽的长度和最大直径都明显大于雌株的(P<0.01),而整个生长季节中雌株叶子的杜仲胶含量却明显高于雄株的(P<0.01)。不管雄株还是雌株,其叶的含胶量都随季节变化和叶子的长大而降低。实践证明可用芽的大小鉴别杜仲幼株的性别。  相似文献   
175.
用胶体免疫金电镜技术观察了受精前后烟草(Nicotianatabacumvarmacrophylla)卵细胞内玉米素(t-Z)、GA7与GA4、(+)ABA与IAA分布的变化。受精前卵细胞内有大量t-Z,主要位于细胞核、内质网与线粒体上;与卵细胞相邻的助细胞合点端及中央细胞珠孔端亦有较多t-Z。受精后,合子与宿存助细胞t-z显著减少,正加厚的合子细胞壁中有t-Z分布。未受精卵细胞内GA7与GA4及(+)ABA减少,IAA更少。合子内GA7与GA4及(+)ABA略有增加,IAA仍然很少。初步讨论了上述植物激素与受精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6.
对高原602双胚苗的细胞学进行了研究,有3种类型2n-2n、2n-3n和2n-n,出现频率分别为0.16%、0.02%和0.02%。在2n-2n型里,又发现了形态上的差异,即2n(顶芒)-2n(长芒)。对单倍体育种和三倍体的起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7.
正2013年11月15日上午,在海南省海口市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一片农田(19°53'51.80″N,116°37'01.78″E)观察到1只斑胸滨鹬(Calidris melanotos)(图1),该片农田用作种植蔬菜和饲养水蚤。发现斑胸滨鹬的同时,也记录到林鹬(Tringa glareola)、泽鹬(T.stagnatilis)、白腰草鹬(T.ochropus)、黑尾塍鹬(Limosa  相似文献   
178.
雀稗属无融合生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雀稗属(Paspalum)为禾本科黍亚科多年生或一年生植物,是黍亚科内最有经济价值的类群之一。雀稗属植物种群极其复杂,大多数为多倍体。由于多倍体的存在及有性生殖的自交不亲和等原因,雀稗属植物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生殖特性,是禾本科中具备无融合生殖特性种类最多的属。对雀稗属无融合生殖的分布、无融合生殖相关的细胞学和胚胎学基础、无融合生殖的特点及其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9.
以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3个芍药品种的茎段、叶片、叶柄为外植体,诱导体细胞胚发生,并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该发育过程进行组织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Going Bananas’的茎段愈伤诱导率达100%,增殖率在4.0以上,表现最佳;非胚性愈伤组织最佳诱导、增殖培养基为WPM+IAA 1.0mg·L-1+6-BA 1.0mg·L-1+NAA 0.5mg·L-1+TDZ 0.5mg·L-1+CH 0.625g·L-1;愈伤组织转入到1/2 MS(Ca2+加倍)+2,4-D 2.0mg·L-1+ABA 0.5mg·L-1或ZT 1.0mg·L-1的培养基中,连续暗培养90后得到胚性愈伤;之后转入到成熟培养基1/2MS(Ca2+加倍)+6-BA 1.0mg·L-1+NAA 0.2mg·L-1中,见光培养60d,逐渐发育至球形胚和心形胚。在石蜡切片观察中,芍药的体细胞胚起源方式包括外起源和内起源两个途径。在外起源方式中包括单个表层细胞的外起源和多个表层下细胞的共同起源。3种方式的区别主要在于起始的位置和起始细胞数量,后期均形成原胚结构。胚性细胞的分裂方式为对称分裂,未发现不对称分裂细胞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0.
许柏英  苗娅 《微生物学通报》2017,44(8):1802-1807
【目的】从水华蓝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PCC 7806)的细胞中分离纯化出高纯度且完整的气囊,并对气囊的结构组成蛋白进行鉴定。【方法】采用渗透冲击与溶菌酶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多次低速离心提纯气囊,纯化所得气囊用负染色透射电镜观察气囊的纯度、完整度和形态。将纯化得到的气囊溶解后进行SDS-PAGE电泳,电泳后的蛋白条带运用LC-MS质谱法完成鉴定。【结果】从气囊的电镜照片可以看出提纯后的气囊纯度高,完整性好。气囊是两端呈锥状的圆柱体状,各气囊的直径大小一致,约120 nm,但长度不同,从约500 nm到1 500 nm不等。SDS-PAGE电泳和质谱法鉴定出气囊的两种主要结构组成蛋白Gvp A和Gvp C。【结论】这些研究对后续揭示气囊的精细结构和深入研究水华蓝藻浮力调节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