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5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低聚半乳糖(GOS)是目前国际上已开发的功能性低聚糖之一,其商业化产品是应用微生物β-半乳糖苷酶以乳糖为原料进行转糖基反应获得,不同来源的酶合成GOS的结构不同,转糖基效率也存在差异.天然酶合成GOS的产量一般为20%~45%,分子改造获得的人工酶能将90%的乳糖底物转化为GOS;采用两相体系或反相胶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GOS产量.应用填充床反应器、活塞流反应器、膜反应器可规模化合成GOS;采用色谱柱法、酶法、纳滤膜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可纯化GOS产品,去除单糖及乳糖组分,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2.
云南地方稻种持久抗瘟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6~1999年,在不同纬度、不同海拔和不同稻作生态类型的重病区设立5个持久抗性稻瘟病鉴定圃。试验材料为云南的74份地方稻种资源,其中粳稻56份,籼稻18份(含野生稻3份)。通过多个抗性组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表明大白谷(粳、墨江县)、毫弄早(籼、勐海县)、毫玉浪(籼、勐海县)、疣粒野生稻(野、西双版纳自治州)等具有持久抗瘟性能;其中疣粒野生稻高抗细菌性条斑病,对白叶枯病抗性为0级,接近免疫,中抗稻瘟病。通过对品种多抗性组分分析和品种抗性系统聚类分析,提出在不同生态类型时、空动态的病叶片上的产孢量和病斑表型可作为简易、快速鉴定持久抗瘟性指标。  相似文献   
83.
酶降解烟叶中细胞壁物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烟叶中以细胞壁物质存在的碳水化合物在燃吸时产生不良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向烟叶中施加一定量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使部分细胞壁物质降解为水溶性糖,烟质得到改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最佳用量均为每克烟叶30u酶量(活力),最佳作用条件为;烟叶水分25%,作用温度50℃,作用时间4h,且在真空条件下可使细胞壁物质降解更有效,可降解烟叶中细胞壁物质10%左右,烟叶的评吸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究不同组分羧甲基茯苓多糖(CMP)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不同提取碱浓度和碱处理时间下,采用二次加碱法制备不同组分CMP。利用硫酸 蒽酮法、滴定法和CCK 8法对CMP的含量、取代度和HepG2细胞增殖检测。结果:获得7个组分CMP,含量为85%~90 %,取代度为0.65~0.80。不同浓度CMP培养HepG2细胞24 h下,CMP 750 μg/mL抑制细胞增殖效果最好,其中CMP3抑制率最高达50.035 %。CMP 750 μg/mL培养HepG2细胞24、48、72 h,在48 h下抑制效果最好,其中CMP3抑制效果最高达到76.05 %。在72、48、24 h 下CMP3培养HepG2细胞的IC50分别为26.34、34.06、763.64 μg/mL。结论:CMP能有效抑制HepG2肿瘤细胞的增殖,其中CMP3是7个CMP组分中抑制效果最好的,这与CMP3的含量、浓度呈正相关性,48 h为CMP最适抑制时间。  相似文献   
85.
红曲菌代谢产物中低极性组分的分离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油醚∶醋酸乙酯 =4∶1(V/V)作为洗脱剂 ,采用柱层层析粗分离醇溶性红曲菌代谢产物中的低极性组分。经浓缩、结晶除去白色结晶后的浓缩液 ,用正己烷∶醋酸乙酯 =9∶1(V/V)作为展开剂进行薄层层析分离 ,在紫外灯下观察 ,从低极性组分中分离出六个组分 ,分别为 :具荧光组分、两个相隔较近的黄色组分、淡黄色具荧光组分、具浅蓝绿色荧光组分、具荧光组分。各组分的Rf 值分别为 :0 2 9、0 15、0 12、0 0 9、0 0 6、0 0 4。MS测定结果表明 ,Rf 值最大的具荧光组分可能为含有 OH及Br的共轭烯烃或脂肪酮 ,而在紫外灯下呈淡黄色组分为含有 OH的环状化合物。  相似文献   
86.
第九届国际细胞壁会议 (9thInternationalCellWallMeeting)于 2 0 0 1年 9月 2日~ 9月 7日在法国南部城市图卢兹 (Toulouse)召开。本届会议的目的是总结自 1 998年第八届国际细胞壁会议 (JohnInnesCentre,England)以来本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展望新世纪中细胞壁研究的发展方向。来自法国、英国、美国、日本、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瑞典和中国等 2 8个国家的 40 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届学术会议。本次会议沿袭了历届细胞壁会议的特点 ,即不安排分组会议、不做特别邀请…  相似文献   
87.
利用分解袋法对日本亚高山针叶林的针叶(Abies veitchii Lindl,and A.mariesi Mast.)和阔叶(Betula ermanii Cham.and B.corylifolia Regal.et Maxim.)凋落物进行了分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分解初期的两种凋落物的养分以及分解后期凋落物剩余重量差异很大,但两种凋落物养分浓度在分解后期(30个月以后)趋于一致。这种趋同现象在不同养分中有不同的趋同机制。氮元素浓度升高到分解后期浓度差变小,这种现象是由于分解菌的固持作用及受木质素的束缚所致;钾和镁在分解初期浓度急剧下降,进而浓度差变小,是由于淋溶作用所致。在分解过程中这些元素非常容易被淋溶掉,直到和土壤中的浓度达到一致为止。钙是结构元素,它的行踪和有机物组分有密切关系。由于分解后期有机组分木质化和腐殖质化进而浓度趋同,所以钙的浓度也相应趋同。  相似文献   
88.
目的:了解细胞壁缺陷对淋病奈瑟菌隐蔽性质粒B基因(cppB)的影响。方法:用青霉素诱导林病奈瑟菌成L型,以非高渗液体培养基传代培养并获得L型纯培养物,用cppB基因特异性引物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不同代次稳定L型纯培养物的cppB基因。结果:淋病奈瑟菌细菌型及其传1-4代的L型培养物具有cppB基因,传5代后的L型培养物不能检出cppB基因。结论:细胞壁缺陷可造成淋病奈瑟菌隐蔽性质粒丢失,导致cppB基因PCR检测漏诊。  相似文献   
89.
利用紫外光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结合免疫胶体金标记,研究了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次生木质部分化过程中木质素与半纤维素组分(木葡聚糖和木聚糖)在细胞壁分布的动态变化。在形成层及细胞伸展区域,细胞壁具有木葡聚糖的分布,而没有木聚糖和木质素沉积,随着次生壁S1层的形成,木质素出现在细胞角隅和胞间层,木聚糖开始出现在S1层中,此时木葡聚糖则分布在初生壁和胞间层;随着次生,壁S2层及S3层的形成和加厚,木质逐逐步由细胞角隅和胞间层扩展到S1、S2和S3层,其沉积呈现出不均匀的块状或片状沉积模式,在次生壁各层形成与其木质化的同时,木聚糖逐渐分布于整个次生壁中,而木糖聚糖仍局限分布于初生壁和胞间层。结果表明,随着细胞次生壁的形成与木质化,细胞壁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细胞壁的不同区域,如细胞角隅、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各层,具有不同的半纤维素组成,其与木质等细胞壁组分结构构成不同的细胞壁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0.
白皮松针叶内皮层中具凯氏带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荧光显微镜对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e.)针叶内皮层结构进行深入观察,确认内皮层径向壁和横向壁上具有能够激发荧光的带状结构;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对内皮层充分酶解分离后,首次从叶中得到类似于根部内皮层特有的网状结构。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光术(FTIR)对网状结构进行化学成分鉴定,其吸收光谱的分析结果表明,针叶内皮层细胞壁带状结构部分含有木质素,木栓质,纤维素和细胞壁蛋白等,而这些成分与针叶维管组织的成分不尽相同,上述证据表明,白皮松针叶内皮层细胞壁具有与根部内皮层相似的凯氏带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