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3.菌株传递遗传信息的潜力 A.在允许条件下共接合受体能力: 嵌合质体的接合传递很可能是无性繁殖的DNA逸出和永久存活下去的有效措施,因此必须把它与X1776、其衍生菌和原始菌株进行五百多次的接合,以评价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受体和给体的能力。要做这些实验,可采用22个不同的接合质体(代表15个不同的不相容性群)。  相似文献   
82.
三叶草体内磷通过菌丝桥向黑麦草的传递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应用5室分隔法研究了供体三叶草体内的32P通过菌丝桥向受体黑麦草的传递作用。结果表明,菌根侵染供体三叶草根系之后,根外菌丝可穿过中室到达受体植株根室而再度侵染受体黑麦草的根系,从而形成三叶草-黑麦草根系之间的菌丝桥;供体三叶草体内的32P可通过根间菌丝桥传递给受体黑麦草,32P的传递量随受体植株施磷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83.
在颈动脉体(CB)化学感受性传递过程中,球细胞释放递质的机制至今尚未阐明。有文献报道无Ca2+时化学感受器释放多巴胺和颈动脉窦神经电活动均减少。另有实验研究显示,在细胞外液无Ca2+时基础状态下和低氧诱导的球细胞内cAMP明显升高,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剂...  相似文献   
84.
纤维结缔组织在身体中的作用是支撑、连接和分隔不同的组织和器官。最近,人体断肢解剖研究证实,一种定向纤维结缔组织组成了一种长程液体传输通路。其解剖位置有两种:皮肤传输通路(包括真皮、皮下组织和脂肪小叶间隔)和血管周围传输通路(静脉和动脉周围纤维结缔组织)。这种纤维通路的三维空间内部结构是一种纵向分布、相互连接的纤维丝,在每一根纤维丝及其周围水凝胶之间形成了一种固液界面区;纤维结缔组织中的液体能够通过这种界面区传输,命名为"生物界面流体传输通路";存在于各种组织和器官纤维基质中的液体,很可能并没有被束缚在"组织凝胶"中,而是在尚未明确的某种物理机制的作用下,朝向一定的方向传输。这些研究结果为理解纤维结缔组织的功能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5.
骨大小是一种独立于骨密度(BMD)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风险因子。由于其高遗传率,充分了解控制骨大小的遗传因素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文章研究目的为检测中国人群中α2-HS糖蛋白基因(AHSG)多态性和腰椎及髋部骨大小变异之间的关联。我们总共征集了来自中国401个核心家庭(包括父母亲及至少一个女儿)的1260个研究样本,并且分型了AHSG基因第7个外显子的Sac Ⅰ位点多态性。该位点核苷酸的替换(C→G)引起第238号丝氨酸被苏氨酸取代,因此可能对基因功能有影响。在任何骨骼位点,没有发现显著的群体分层。发现-HSG基因SacⅠ位点多态性和转子间(P=0.019)以及全髋的(P=0.035)骨大小呈显著性相关。该多态性位点能分别解释转子间和全髋3.74%和3.16%的骨大小变异。连锁分析没有检测到显著性结果,可能的主要原因是样本中同胞对的数目较少,统计效力较低,以及SacⅠ位点多态相对于微卫星标记对连锁分析提供的信息量少。结果表明,月HSG基因多态性可能和中国人群中髋部骨大小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86.
14-3-3蛋白与植物细胞信号转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4-3-3蛋白通过直接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对植物代谢关键酶、质膜H^+ -ATP酶等发挥广泛调节作用。越来越多证据显示14-3-3蛋白通过与转录因子和其他信号分子结合参与调控植物细胞信号转导。对植物细胞中14-3-3蛋白调控信号转导途径,尤其是植物细胞对胁迫响应的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7.
用CCK-8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及拮抗剂阿托品(atropine,Atro)对SK-N-SH细胞增殖活性和周期分布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用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和流式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分析SK-N-SH细胞毒蕈碱受体亚型Ⅰ型(mAchR1)和c-fos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1mmol/L Ach对SK-N-SH细胞有明显促增殖作用,而1mmoL/L Atro阻滞细胞从S期向G2/M期移行;1mmol/L Ach与1mmol/L Atro均反馈调节mAchR1的蛋白水平。但mAchR1 mRNA的表达不受影响;1mmol/L Ach显著上调c-fos mRNA和Fos蛋白的表达,但这种作用可被Atro逆转。提示胆碱类受体参与配基对肿瘤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88.
《生物学通报》2005,40(8):27-27
巨角猫头鹰是一种可怕的猛禽。但是对于像山雀这样机敏的鸟类而言,体型较小也更灵活的侏懦捕头鹰才是更大的威胁。研究人员报告说,黑头山雀有一套精密复杂的“叫声报警系统”,能够传递捕食者的体型信息,,这些叫声似乎能够帮助黑头山雀根据危险的程度调整相应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89.
Ca2+和突触细胞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突触传递对于神经系统功能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神经突触传递涉及到突触囊泡膜和突触前膜的融合,3种膜蛋白SNARE特异性识别并形成复合物,从而介导了神经递质的释放。Ca^2 通过其感受器突触结合蛋白而调节了突触细胞的融合过程,也最终影响了神经元的胞吐作用。  相似文献   
90.
味觉是动物基本的生理感觉之一,在人类的感官研究方面,味觉一直滞后于视觉、嗅觉、触觉和听觉.味蕾是味觉的主要感受器,由于传统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手段很难在味觉研究中得到应用,人类和动物味觉的信号传递与编码机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细胞生物学和微电子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味觉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对味蕾结构和味细胞间的信号传递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味细胞分型及其特征、味蕾细胞间信号传递途径及其编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