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双歧杆菌影响肌醇三磷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实验首次发现双歧杆菌可降低大肠癌细胞内肌醇三磷酸水平,且存在时间依赖关系,提示双歧杆影响脂代谢通路的信息传递过程,这种影响是通过关闭亚细胞器上钙离子通道实现的。  相似文献   
72.
长时程抑制(LTD)是突触可塑性的重要形式之一。根据诱导条件及部件的不同,LTD至少可分为四种类型本文不LTD的诱导和调制机理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3.
大鼠初级感觉神经外周末梢间信息传递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军  王才源 《生理学报》1997,49(6):618-624
实验切断麻醉大鼠一侧T5-L1脊神经背部皮支的中枢端,用50Hz,0.2ms,总时间为2s的方波逆行刺激其中一皮支的外周端,记录其相邻皮支的电活动。结果发现刺激停止后25s内被记录皮支的放电迅速增加,继而逐渐恢复到刺激前的水平;414个序列实验结果的累积时程分析表明:被记录皮支的放电频率在刺激停止后的第2秒达最大值,并持续3s,从第5秒开始逐渐下降,第25秒及以后恢复到刺激前的水平;放电频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介绍国外天然产物化学发展的一种新趋;用天然产物研究方法探索细胞质内蛋白质运载、信息传递及细胞循环与调节。  相似文献   
75.
测定了不同氧载体的理化参数,研究了机械搅拌罐氧载体发酵体系中的氧载体的体积分数,搅拌转速和通风量对体积氧传递系数的影响,并推导出传质系数的关联式。实验表明,加入氧载体后,可提高发酵体系的KLa值30-200%,衣原酸发酵中加入氧载体正十二烷,可提高产酸14%以上。  相似文献   
76.
在一些细胞内信号传导蛋白中存在一些共有结合功能区(SH2、S功能我),其作用是使信号传导收白能相互结合聚集,相互磷酸化。这些功能区一般有特定的结构以维持它们的功能,本文注SH2、SH3、P 结构和功能有一综述。  相似文献   
77.
胡萝卜素产生菌三孢布拉霉(Blakeslea trispora)的老化现象及其特征。其老化菌株通过菌丝接触,将老化性状传递给正常菌株。并通过转变正常菌株的孢予,使老化性状传递给后代。菌丝的老化伴随着体内胡萝卜素的消失。  相似文献   
78.
Eph-ephrin介导反向信号传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向信号传递是细胞间通讯领域中新近阐明的机制,酪氨酸激酶受体-配体(Eph-ephrin)介导的双向信号传递是此机制中的一个重要代表.Eph酪氨酸激酶家族受体及其配体ephrin家族成员是在神经发育、血管新生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分子,通过Eph向细胞内传递的信号称为正向信号,通过其配体ephrin的信号称为反向信号.Ephrin家族又可根据分子结构分为2个亚家族,其中ephrinB为跨膜蛋白,可通过酪氨酸磷酸化依赖和PDZ结合结构域介导2种方式向胞内传递反向信号,活化FAK、JNK、Wnt等信号通路,ephrinA为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也具有反向信号传递功能.  相似文献   
79.
刘青 《生物学通报》2007,42(3):35-36
孟德尔进行了8年的豌豆杂交试验,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这2个定律与摩尔根提出的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共同揭示了分布在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传种接代过程中的传递原理,奠定了遗传学大厦的基础。学习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不但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这2个定律,而且还要学习孟德尔在提出这2个定律的试验过程中所提供给人们的如何进行科学思维以发现规律的方法,以及孟德尔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0.
植物泵新知     
植物如何将营养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是科学家们长期迷惑不解的问题。最近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者迈克尔·苏氏门(Michael Sussman)在州间合作研究协调处的竞争研究基金办的配合下获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迈克尔利用一系列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确定和分离了至少五种基因,这些基因的密码是合成植物细胞质膜的“泵”蛋白。所谓“泵”蛋白是真正嵌在细胞膜中的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