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4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1437篇
  3634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8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细根作为植物养分获取和能量运输的重要器官,是根系中最活跃和最敏感的部分,其功能属性沿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能够反映植物对资源的利用策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该研究旨在解析不同氮(N)添加水平对红锥(Castanopsishystrix)细根形态、化学性状的影响,探究红锥细根对短期N添加的可塑性,为阐明和预测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物根系生理功能变化提供理论支撑。2020年1月,在红锥林内设置4个N添加水平样地:对照(CK, 0 kg·hm–2·a–1)、低氮(LN, 50 kg·hm–2·a–1)、中氮(MN, 100 kg·hm–2·a–1)、高氮(HN, 150 kg·hm–2·a–1),每个处理3个重复。利用挖掘法挖取红锥根系,测定其1–5级根在不同N添加水平处理下细根比根长(SRL)、比表面积(SRA)、组织密度(RTD)、平均直径(RD)和化学计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MN、HN显著降低了土壤pH,HN显著增加了土壤硝态氮(NO3–-N)和全磷(P)含量;N添加显著增加了1级细根的碳(C)含量;HN显著增加了2级细根C含量; MN和HN显著增加了1、2级细根的N含量,但显著降...  相似文献   
992.
 根据39块标准地上测定18808株立竹,47个竹鞭样方,38株不同年龄(1—6年)和不同径级样竹,用相对生长量法(allometric method)研究不同水竹人工林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结构;用数理统计方法拟合出竹秆、竹叶、竹枝和竹鞭生物量与胸径的回归方程。地上部分生物总量随径级而增加,竹秆重量按径级分布分别为,1.5径级与林分总重量比为16%;2.0径级为30.5%;2.5径级为26.1%,3.0径级为16.0%。地上部分生物总量随龄级增加而降低,分别为:Ⅰ龄级为31.7%,Ⅱ龄级为22.0%,Ⅲ龄级为17.5%,Ⅳ龄级以上为28.0%。竹鞭中壮鞭占50—60%,竹鞭容积2.0—2.5%,地上部分总量与地下总量比为1.0—1.5,叶面积指数为4—6,每亩产量可达4000—7000斤时,称为高产林分。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不同后路术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收治的9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经伤椎椎弓根六钉固定法(六钉组,65例)和跨伤椎短节段四钉固定法(四钉组,31例)进行复位固定,测量并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矢状面Cobb角、冠状面Cobb角和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矢状面和冠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六钉组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四钉组(P〈0.05),两组冠状面Cobb角均为0°。四钉组术后并发痘的发生率为22.6%,而六钉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6%,显著低于四钉组(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六钉固定法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优于跨伤椎短节段四钉固定法.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文章介绍了有关根内皮层的结构、化学组成及其对根部物质输送过程的影响和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5.
紫鸭跖草是一种高耐铜的超积累植物,本研究首次应用RNA-Seq技术对其转录组进行分析。通过全长转录组分析组装了紫鸭跖草耐铜相关候选基因,通过转录组分析,共获得82 471条N50长度为2 299 bp的高质量unigene,为紫鸭跖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对照组(CK)、300 μmol/L胁迫组(CT1)和1 000 μmol/L胁迫组(CT2)的测序数据已保存在NCBI的SRA数据库中,登录号为SAMN11265427。CT1相比于CK,共有5 028条unigene在根组织中有显著性差异表达,约占全部unigene的6.10%,其中富集上调和下调的基因分别为3 138和1 890条;CT2相比于CT1,根中共有6 813个unigene富集差异表达,占所有unigene的8.26%。其中富集上调和下调的基因分别为2 555和4 258。随机选取10个基因进行qRT-PCR荧光定量分析,结果与Illumina测序数据一致,验证了基因数据差异表达的有效性。上述实验从分子水平上为研究铜胁迫下铜耐受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以三色堇实生苗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的NaHCO3[0(CK)、25、50、100、150和200 mmol·L-1]处理,在胁迫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测定各处理幼苗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株高生长量,探讨三色堇对NaHCO3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三色堇株高生长量在NaHCO3浓度小于等于50 mmol·L-1时较CK显著增加,在100 mmol·L-1时与CK相近,在大于100 mmol·L-1时较CK显著降低。(2)各浓度处理三色堇叶片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在胁迫第7天均显著高于CK;而胁迫第14天时,各浓度处理的SS含量、50 mmol·L-1处理的SP含量以及150、200 mmol·L-1处理的Pro含量仍显著高于CK。(3)胁迫第7天时,三色堇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各胁迫浓度下较CK均显著增强,但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无显著变化;胁迫第14天时,各浓度处理的CAT活性、50 mmol·L-1处理的POD活性以及100、150 mmol·L-1处理的SOD活性均显著高于相应CK。(4)在NaHCO3胁迫过程中,三色堇叶片MDA含量均随着胁迫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加,且均显著高于CK。(5)三色堇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在胁迫第7天时均无显著变化,胁迫第14天时也仅在150或者200 mmol·L-1处理下较CK显著降低。研究发现,三色堇植株能耐受小于等于100 mmol·L-1NaHCO3胁迫,NaHCO3对株高生长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剂量效应;三色堇在NaHCO3胁迫期间能够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来缓解胁迫诱导的过氧化伤害,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苗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997.
涂桂英  王艺  田磊  江泽汀  覃云展  刘山玉 《菌物学报》2022,41(12):2004-2015
为探究外生菌根真菌菌丝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氮素的吸收、传递及分配规律的影响,本研究应用15N示踪技术,采用四室隔网系统进行盆栽试验。研究表明:供体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后,根外菌丝能够穿过粘土层和隔离层到达受体室,在供、受体植株之间形成菌丝桥。接种不同外生菌根真菌均显著增加供体植株苗高、地径及生物量(P<0.05),但对受体植株的影响有差异,其中接种橙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citrinum (Sc)对植株苗高、地径及生物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接种对供、受体植株全氮含量无显著性的规律(P>0.05),只有接种东方豆马勃Pisolithus orientalis (Po)的植株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接种能够显著提高供体植株根、茎、叶的吸氮量,且叶>根>茎,受体植株中,接种Po、Sc和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 (Sl)的植株总吸氮量较不接种(NE)显著增加(P<0.05),而接种混合菌(Sm)的植株与NE无显著差异(P>0.05)。接种Sl的植株15N传递率最高(75.86%),受体植株对15N吸收量最大(91.68 μg/pot),Po次之。供体植株中,除接种Sl的植株15N主要分配在叶外,其他处理的15N分配中心均在根部,在受体植株中,接种Po、Sl、Sm的植株15N主要分配在根部,而NE和接种Sc的植株15N主要分配在茎。综上,在马尾松供、受体苗木间能形成菌丝桥,接种外生菌根真菌能够促进马尾松供体植株苗高、地径的生长及生物量的积累,提高植株吸氮量,对于受体植株不同菌种的作用有差异,其中接种Sc的苗木表现最好。此外,不同的菌种菌丝对植株的全氮含量、15N吸收量、传递率及分配率的影响也不同,其中,以接种Po和Sl的苗木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998.
檫树毛竹混交林中毛竹鞭根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固定标准地定位观测法,对新造竹林中栽植擦树后形成的檫树(14-15年)毛竹混交林竹鞭根结构和鞭体养分进行了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檫树在一定的密度范围,混交竹林有利于毛竹鞭根结构的优化和鞭体养分的提高,与毛竹纯林相比,檫树密度为420-615株.hm^-2的混交竹林,其鞭长,鞭径及其整齐度,新鞭年生长量,壮幼鞭比例,健壮芽数量、鞭根体积等,均在不同程度上高于毛竹纯林中的对应部分。当檫树密度超过735株.hm^-2时,混交竹林中的上述指标则低于生毛竹纯林中的对应部分,但单位鞭长的分岔次数明显加大,回归分析表明,鞭总长,鞭节点,新鞭生长量,鞭径、鞭径整齐度及单位鞭长分岔次数与檫树密度之间的关系密切(r=0.92956-0.99530),混交竹林中鞭体的N、P、K,Ca,Mg养分含量高于纯柯的对应值,其中鞭体中N含量较纯林平均高出7.6%、11.6%。  相似文献   
999.
记述中国细突野螟属Ecpyrrhorrhoe Hübner 3新种,包括弯细突野螟E.aduncis sp.nov.,刺细突野螟E.multispinalis sp.nov.和狭瓣细突野螟E.angustivalvaris sp.nov..文中提供了每个种的成虫和外生殖器特征图,以及本属所有中国已知种的分种检索表和分布图.弯细突野螟,新种Ecpyrrhorrhoe aduncis sp.nov.(图1,5,8)本种外形与指状细突野螟E d~italiforrnis Zhang,Li etWang,2004近似,但雄性外生殖器抱器瓣近等宽,抱器下突弯钩状,阳茎基环侧臂末端无齿,阳茎端膜有1粗大的刺,无角状器;雌性外生殖器小囊突Z形.指状细突野螟E魄锄蜘删矗之雄性外生殖器抱器瓣端部渐窄,抱器下突指状,阳茎基环侧臂近末端有齿,阳茎端膜有1束弯刺和1排小刺,有角状器;雌性外生殖器小囊突V形.正模♂,台湾台北四崁水,海拔550 ~ 600m,2006-08-04,李后魂、杜喜翠采,外生殖器玻片号GQ11127.副模1♀,采集记录同正模(外生殖器玻片号GQ11131♀).分布:中国(台湾).刺细突野螟,新种Ecpyrrhorrhoe multispinalis sp.nov.(图2~3,6,9)本种外形与红纹细突野螟E rub~inalis Hübner,1796近似,但雄性外生殖器抱器瓣端部略加宽,阳茎基环侧臂末端有齿,阳茎端膜具l根长粗刺,其基部一侧被3枚短刺.红纹细突野螟E似魄锄蠡之雄性外生殖器抱器瓣端部不加宽,阳茎基环侧臂末端无齿,阳茎端膜有3小刺束.正模♂,天津七里海,2001-09-09,尤平采,外生殖器玻片号GQl1075.副模:2♂♂,3♀♀,天津鸭淀,2001-08-04~ 2001-09-04,尤平采;10 ♂ ♂,3♀♀,山西省宁武县芦芽山保护区管理局,海拔1 450m,2011-07-19 ~24,郝淑莲、刘家宇采(外生殖器玻片号GQ11024 ♂,GQ11030♀,GQQQ1 1097 ♂);1 ♂,安徽泗县小良乡,2004-08-15,徐家生采(外生殖器玻片号GQ11028 ♂);1♂,安徽九华山柯村,2004-08-08,徐家生、张家亮采(外生殖器玻片号GQ11029♂).分布:中国(天津、山西、安徽).狭瓣细突野螟,新种Ecpy~horrhoe angustivalwaris sp.nov.(图4,7)本种与红纹细突野螟E.rud~indu Hübner,1796在外形上近似,但雄性外生殖器抱器腹背缘中部呈三角形突出,阳茎基环侧臂末端有齿,阳茎端膜有1簇短刺,角状器烟斗状.红纹细突野螟E r魄沈如之雄性外生殖器抱器腹背缘呈圆弧形突出,阳茎基环侧臂末端无齿,阳茎端膜有3小束刺,无角状器.正模♂,贵州麻阳河大河坝,海拔430m,2007-06-06,杜喜翠采,外生殖器玻片号GQ11081.分布:中国(贵州).  相似文献   
1000.
宁南山区典型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碳、氮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宁南山区典型植物冰草、冷蒿、长芒草、百里香和铁杆蒿为对象,研究不同植物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碳、氮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5种植物对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不同.其中,铁杆蒿的根际土壤碳含量最高,总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2.94、1.95和20.88g·kg-1,长芒草的根际土壤氮含量最高,总氮、可矿化氮和速效氮含量分别为2.05g·kg-1、23.73mg·kg-1和11.99mg·kg-1.冷蒿的根际土壤中活性有机碳/总有机碳、可矿化氮/总氮最高,有利于土壤中碳素和氮素向活性态转变.轻组有机碳、可矿化氮可作为植物生境改变的敏感指标.5种植物根际土壤各形态碳、氮含量总体上高于非根际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