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8篇
  免费   356篇
  国内免费   1725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影响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携带pCAMBIA1301质粒(含hpt和gus基因)的超毒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5对大豆子叶节外植体进行遗传转化,研究了影响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杆菌侵染液和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200μmok/L乙酰丁香酮和50mg/L抗坏血酸可以有效促进农杆菌对大豆子叶节的转化。农杆菌与子叶节共培养后羧苄青霉素(250mr/L)和头孢霉素(100mg/L)结合使用能有效抑制农杆菌过度繁殖并提高转化芽诱导频率;在转化细胞的分化和转化芽伸长过程中,改进的筛选策略可以明显改善对转化芽的筛选效果,从而提高转化频率。应用优化后的转化体系.获得了3个国内大豆主栽品种的转基因植株,PCR阳性植株频率为3.8%~7.6%。转化植株叶片总DNA的PCR和Southern blot实验表明,T-DNA上的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932.
目的:比较经肌间隙和传统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 年1 月-2014 年 12 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20例,分为微创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 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减 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Cobb 角及伤椎高度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JOA 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肌间隙微创内固定术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均能较好的复位固定胸 腰椎骨折,但经肌间隙微创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功能恢复快、住院周期短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33.
杨霞  王丹  张猛 《广西植物》2012,32(5):599-602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费约果三个品种的花粉粒显微结构形态进行观察,计算三个品种费约果的花粉-胚珠比,并据此分析费约果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学意义,划分其繁育系统类型。结果表明:‘Coolidge’、‘Mammoth’和‘Unique’三个品种的花粉-胚珠比分别为6±2.37、4.41±1.47和8.52±2.84,其繁育系统为闭花受精型;费约果花粉粒呈辐射对称,极面观近似等边三角形,有明显的三孔沟(合沟),具角萌发孔,其赤道面观为椭圆形,花粉粒表面具颗粒状雕纹;三个品种花粉粒形态相比之下也略有差异,但不明显。从费约果与同科4个属花粉粒的对比中可以得出,费约果花粉粒形态结构符合桃金娘科植物的主要特征,其花粉粒形态在分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4.
从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筛选到2个根发育相关基因ATMYB123和ATKOR1表达缺失的突变体atmyb123和atkor1,通过杂交构建这两个基因表达缺失的双突变体atmyb123/atkor1,以明确这两个基因在根发育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ATMYB123表达缺失突变体atmyb123植株地上部分发育减缓,种皮颜色变黄,而ATKOR1表达缺失突变体atkor1植株在这两方面与其野生型没有明显差异;两基因缺失均显著影响了拟南芥根的发育,根生长受到了严重抑制。(2)双突变体atmyb123/atkor1在植株形态和种皮颜色方面表现出单突变体AT-MYB123的特点,而其根长却介于两单突变体的中间。(3)进一步研究发现,培养基pH改变、NaCl处理、外源GA施用均没有改变突变体根生长趋势,显示这3种因素与两基因缺失突变引起的根发育抑制无关。研究表明,AT-MYB123和ATKOR1基因参与拟南芥根的发育调控,转录因子ATMYB123可能作为主调控因子参与ATKOR1对拟南芥根发育的调控。  相似文献   
935.
不同水分条件对头状沙拐枣幼苗形态特征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荒漠-绿洲过渡带常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5 mm左右,而在2010年,该地区却发生了偶发性强降水.对于多年生植物来说,如何去适应这种短期强降水,我们都不得而知.在此背景下,我们对该地区头状沙拐枣幼苗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点等进行了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头状沙拐枣幼苗期,水分条件与其株高、冠幅、基径、根深等形态特征指标以及种群密度呈正相关;增加根冠比是沙拐枣幼苗适应干旱的有效策略;在7、8月,根冠比随水分条件的减少而增加,它们在生长初期把更多生物量分配到地上用以竞争光照资源,生长后期把更多生物量分配到根系用以探索地下空间资源;沙拐枣幼苗能随水分改变而自我调节生长比例来适应环境,不同水分条件下其株高-基径生长均属于典型的异速生长关系.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水分条件下头状沙拐枣幼苗生长规律,可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地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6.
太子参连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生物培养法和末端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分析连作对太子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导致太子参根际土壤细菌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极显著下降,相反,真菌、放线菌、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极显著增加,而硝化细菌数量变化不显著。T-RFLP分析显示:与太子参-水稻-太子参轮作的土壤相比,太子参连作的土壤细菌种(属)略有减少,其中致病菌和病原菌种(属)增多,并出现一些具拮抗功能的链霉菌属(种);真菌种(属)则表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未检索到与植物致病相关的真菌种(属)。  相似文献   
937.
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氯仿熏蒸法、稀释平板法和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方法,分析了常绿阔叶林转变成杉木人工林后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转变为杉木人工林后,林地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降低.杉木人工林地总PLFAs、细菌PLFAs、真菌PLFAs比常绿阔叶林分别降低了49.4%、52.4%和46.6%,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PLFAs远低于常绿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根际土壤中总PLFAs、细菌PLFAs、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PLFAs的含量也高于林地土壤,但真菌PLFAs和细菌PLFAs之比却低于林地土壤.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共解释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的78.2%.表明常绿阔叶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38.
施氮和隔根对玉米植株生长、产量和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根系分隔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0.1、0.3、0.5和0.7 g· kg-1)下,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根系互作对玉米植株生长、产量和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互作和增施氮肥可以增加玉米株高、叶片长和叶片宽,提高玉米叶绿素含量.未隔根处理玉米成熟期的根干质量与隔根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在0.1、0.3、0.5和0.7 g· kg-1施氮水平下,未隔根处理的单株生物量分别增加8.8%、6.3%、3.6%和0.7%,单株经济产量分别增加17.7%、10.0%、8.2%和0.9%.未隔根处理真菌和固氮菌数量与隔根相比显著增高;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均呈逐渐增加趋势,而固氮菌的数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玉米成熟期的根冠比与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固氮菌数量相关性不显著.根系互作有利于改善玉米植株生长,增加玉米产量和根际微生物数量,但其效果会随供氨水平的提高而减弱.  相似文献   
939.
生境变化对栓皮栎幼苗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栓皮栎在我国天然分布的南界、中部和北界为研究样点,将不同纬度的栓皮栎实生幼苗移栽到同一地点,于生长旺季同时在种源地和移栽地进行取样和测定,探讨生境变化对栓皮栎幼苗生长旺季营养元素含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境变化对栓皮栎幼苗各器官N含量和茎P含量的影响显著,而对各器官K含量和叶片、根P含量影响较小;在种源地,栓皮栎各器官的N含量与纬度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茎、根的全P含量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叶片N/P的变化不明显;移栽后,北界栓皮栎幼苗各器官的N、P含量显著降低,不同纬度来源对栓皮栎幼苗N、P含量的影响更为明显;各纬度栓皮栎叶片的N/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不同纬度栓皮栎幼苗不同器官的营养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其对生境变化的响应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940.
三峡库区马尾松人工林细根生产和周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3-12月,采用连续根钻法和分解袋法,研究了三峡库区2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细根的季节动态,计算了细根的年生产量和周转率.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马尾松人工林细根(<2 mm)年均生物量为146.98 g·m-2,其中活细根年均生物量(102.92 g·m-2)远大于死细根生物量(44.06 g·m-2);不同径级细根现存量的时间动态不同,<1 mm根系季节动态较为明显,整体呈单峰型曲线;马尾松人工林细根(<2 mm)的年生产量为104.12 g·m-2·a-1,年周转率为1.05 a-1,其中<1 mm和1~2 mm的年生产量分别为58.35和45.77 g·m-2·a-1,周转率为1.41和0.69 a-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