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472篇
  150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类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更接近真实器官,已经成为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补充模型。但由于缺乏血液灌注,现有的类器官模型依然存在生长发育受限、内部坏死严重、结构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作为不少器官的重要组成成分,血管不仅能解决类器官的物质运输问题,还能提供血流灌注的机械力影响。此外,血管内皮能分泌多种因子,调节类器官的发育成熟。因此,血管化类器官具有更重要的应用意义。本文综述了构建血管化类器官的细胞来源,介绍了如何通过干细胞诱导共分化、多种细胞共培养自组装、以及直接使用微血管片段、利用移植后体内再血管化、运用组织工程手段等方法获得血管化类器官。  相似文献   
12.
拟南芥细胞中存在中间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整装电镜制样与选择性抽提技术,在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 (L.) Heynh) 愈伤组织细胞质中观察到直径10 nm 左右的纤维网络结构。免疫印迹分析表明纤维的主要成分是6 种多肽,它们分别与动物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 、AE3 有免疫交叉反应。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与AE1 和AE3 反应的抗原呈弥散状定位于整个细胞质中,而且10 nm 纤维可以在体外重新组装。以上结果表明,在拟南芥细胞质中存在类角蛋白的中间纤维。以动物中间纤维基因的保守序列为引物,采用RT_PCR技术,进一步从这一模式植物中克隆到一个cDNA片段,这可能为从分子水平上证明植物中间纤维的存在提供了一个线索  相似文献   
13.
14.
泸沽湖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泸沽湖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泸沽湖流域内3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农田、草地、林地)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肥力影响明显,农田含水率、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相对较高;(2)林地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草地全磷全钾含量相对较高;(3)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颗粒组成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土壤全磷与砂粒呈显著正相关,土壤速效氮含量与粉粒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合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寄生烟蚜Myzus persicae的烟草品种、育苗方式和烟蚜来源,为烟蚜茧蜂人工繁殖和复壮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盆栽法,调查了不同烟草品种(云烟87、K326、翠碧1号和红花大金元)繁殖烟蚜若蚜、不同来源烟蚜(来自烟区、来自非烟区和室内繁殖种群)若蚜和烟草不同育苗方式(土壤育苗和湿润育苗)繁殖烟蚜若蚜时,烟蚜茧蜂成蜂对烟蚜若蚜的寄生率以及成蜂羽化率、寿命、体型大小和雌蜂比。【结果】结果表明,不同烟草品种繁殖烟蚜若蚜对烟蚜茧蜂成蜂寄生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在红花大金元和翠碧1号繁殖烟蚜上的烟蚜茧蜂成蜂寄生率分别比在K326繁殖烟蚜上的烟蚜茧蜂成蜂寄生率高19.00%和14.00%,但对烟蚜茧蜂的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烟蚜来源对烟蚜茧蜂寄生率也存在显著影响,其中,烟蚜茧蜂成蜂对非烟区烟蚜若蚜和烟区烟蚜若蚜的寄生率比对室内繁殖种群烟蚜若蚜的寄生率分别高20.25%和16.75%,但对烟蚜茧蜂成蜂的羽化率、寿命、体型大小和雌蜂比没有显著影响;烟草不同育苗方式对烟蚜茧蜂成蜂的寄生率无显著影响。【结论】烟蚜茧蜂对烟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多种形式的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参保人群的受益程度,有效控制患者住院均次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促进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的转变,提高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方法 采集不同类别的医疗机构,不同支付方式的住院均次费用的增幅数据,进行改革前后的数据分析。结果 改革前后各级各类医院住院均次费用的逐年增幅差距很大,利用支付方式综合改革后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患者住院均次费用得到控制。结论 多种形式的支付方式改革是影响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降低住院均次费用增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夏闲期轮耕对小麦田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Hou XQ  Wang W  Han QF  Jia ZK  Yan B  Li YP  Su Q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0):2524-2532
2007-2010年在宁南旱区研究了夏闲期免耕/深松/免耕(T1)、深松/免耕/深松(T2)、连年翻耕(CT)3种耕作方式对麦田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3年夏闲期T1和T2处理后,农田土壤蓄水效率平均分别较连年翻耕处理提高15.2%和26.5%;T1和T2处理的降水潜在利用率较高,分别达到37.8%和38.5%,降水生产效率平均分别较连年翻耕处理提高9.9%和10.7%.夏闲期轮耕能显著降低休闲期的土壤无效蒸发,有效保蓄小麦生长期的土壤水分.在冬小麦生长前期,T1和T2处理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平均分别较连年翻耕处理增加6.8%和9.4%;在拔节-抽穗-灌浆期,与连年翻耕处理相比,两处理可显著提高0 ~ 2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对作物产量的贡献率较高.不同轮耕模式在增加作物耗水量的同时也提高了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与CT处理相比,3年T1和T2处理作物耗水量平均分别提高5.2%和6.1%,产量分别增加9.9%和10.6%,作物水分生产效率分别提高4.5%和4.3%.相关分析表明,在干旱缺水的宁南地区,冬小麦播种期、拔节-抽穗-灌浆期的土壤蓄水量可显著影响产量,尤其抽穗期的土壤蓄水量对产量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非人灵长类雌性等级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人灵长类动物等级研究中, 有关判定与描述优势等级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早期对旧大陆灵长类的等级研究主要关注雄性, 对雌性涉猎较少。目前主要应用攻击-屈服、取食、携婴、相互理毛等行为标准来研究灵长类的雌性等级, 也发现不同的物种往往有不同的雌性等级模式。依据社群结构的完整性将其分为线性等级与非线性等级, 并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描述。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 对雌性等级的研究内容、判定标准以及描述方式进行论述, 以便抛砖引玉提高非人灵长类雌性等级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朱砂叶螨抗氧化乐果品系选育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孔明  刘芹轩 《生态学报》1994,14(4):392-396
对采自棉田的朱砂叶螨种群使用氧化乐果选择压(66.67-133.33μl/l)16次筛选后,抗氧化乐果由8、33倍上升到36、93倍。利用此抗性品系(R)和采自河南省固始县的敏感品系(S)杂交和回交,研究了朱砂叶螨抗氧化乐果的遗传方式,正交和反交(SR和RS)F1代的LC-P线介于S与R之间偏向R方,显性系数DSR和DRS分别为0.5679和0.5659,表明抗性是由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对F1杂合  相似文献   
20.
Regulation of DNA double-strand break repair pathway choice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DNA double-strand breaks (DSBs) are critical lesions that can result in cell death or a wide variety of genetic alterations including largeor small-scale deletions, loss of heterozygosity, translocations, and chromosome loss. DSBs are repaired by non-homologous end-joining (NHEJ) and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HR), and defects in these pathways cause genome instability and promote tumorigenesis. DSBs arise from endogenous sources includ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generated during cellular metabolism, collapsed replication forks, and nucleases, and from exogenous sources including ionizing radiation and chemicals that directly or indirectly damage DNA and are commonly used in cancer therapy. The DSB repair pathways appear to compete for DSBs, but the balance between them differs widely among species, between different cell types of a single species, and during different cell cycle phases of a single cell type. Here we review the regulatory factors that regulate DSB repair by NHEJ and HR in yeast and higher eukaryotes. These factors include regulated expression and phosphorylation of repair proteins, chromatin modulation of repair factor accessibility,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homologous repair templates. While most DSB repair proteins appear to function exclusively in NHEJ or HR, a number of proteins influence both pathways, including the MRE11/RAD50/NBS1(XRS2) complex, BRCA1, histone H2AX, PARP-1, RAD18, 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talytic subunit (DNA-PKcs), and ATM. DNA-PKcs plays a role in mammalian NHEJ, but it also influences HR through a complex regulatory network that may involve crosstalk with ATM, and the regulation of at least 12 proteins involved in HR that are phosphorylated by DNA-PKcs and/or AT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