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23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利用籼粳回交群体分析水稻粒形性状相关QTLs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水稻谷粒的外观性状对稻米外观品质存在重要的影响。该研究利用SSR标记,以回交群体Balilla/NTH∥Balilla为作图群体,构建了水稻12条染色体的连锁图,该遗传图谱包括:108个分子标记,平均图距为11.9cM。以构建的遗传图谱为基础,采用区间作图法对谷粒外观性状,包括粒长、粒宽和粒形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QTL)定位。结果表明,粒长、粒宽和粒形在回交群体中均呈近似的正态分布,表现出典型的数量性状特征。QTL定位结果表明,第12染色体上RM101-RM270区间内存在一个与粒长性状相关的QTL,(qGL-12),加性效应约为0.26mm,贡献率为16.7%。在第2和第3染色体上RM154-RM211和RM257-RM175区问内,分别检测到qGW-2和qGW-3两个位点与粒宽性状有关,加性效应为分别为-0.10mm和-0.12mm,贡献率分别为11.5%和16.6%。对于粒形性状,共检测到3个QTLs,qLW-2、qLW-6和qLW-7,分别位于第2、6和7染色体上。其中qLW-2和qLW-7的加性效应分别约为0.09和0.10,两个QTLs分别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2.7%和18.3%;而qLW-6的加性效应约为-0.13,可解释粒形变异的11.5%。文中还讨论了粒形和稻米外观品质同时改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32.
微生物线形质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艳  赵文明 《微生物学报》2002,42(6):768-772
质粒指染色体外能独立进行复制和遗传的辅助性遗传单位。习惯上,专指细菌等微生物中能进行自主复制的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然而,近20年来在越来越多原核生物的细胞质或真核生物的线粒体中却发现了线形DNA分子,一般具有共价闭合的末端或于5’端结合蛋白质。因此,称这类质粒为线形质粒(linear plasmid)。线形质粒最初在玉米(Zea mays)中发现^[1],迄今只有20多年的历史。已报道发现线形质粒的物种有近百个,如引起人类回归热的达氏疏螺旋体(Borrelia duttonii)、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巴斯德毕赤氏酵母(Pichia pastoris)、紫瘢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等^[2,3]。由于大多数线形质粒的5’端带有共价结合蛋白,使其在分离过程中随着脱蛋白反应而被去除,只是近十年来由于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的成熟才检测出许多大型的线形质粒^[2]。  相似文献   
933.
气候制约着植被的地理分布,植被是区域气候特征的反映和指示,两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揭示植被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认识植被分布的前提,是进行植被区划的理论基础,植被区划是植被研究的归纳和总结,是其他自然地理区划和农林业区划的基础,本在简要回顾中国植被气候关系及植被分区的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我国以往的主要植被分区原则,依据和方案进行了评述,对有争议的主要植被界线进行了讨论,我们认为,在当今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原生植被已遭到破坏的现实情况下,根据原生植被及其衍生植被类型的分布,确定其分布与限制性气候因子的关系,以此来进行植被带(区)的划分,不仅反映植被气候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实践上也便于操作,尽管在一些植被带的命名,具体界线的划定上有分歧,但最近的中国植被分区方案大都认为我国基本的植被区有8至9个,即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以及雨林季雨林,草朱、荒漠以及高寒植被,通过分析主要植被带附近的植被,气候等特征,本认为,1)秦岭淮河线是一条重要的水分气候带,而不是温度带,不是亚热带植被的北界;2)我国亚热带植被的北界基本上沿长江北岸,从杭州湾经太湖、安徽宣城、铜陵经大别山南坡到武汉往西,与WI值130-140℃,月一致;3)我国热带区域的面积极小,仅分布在海南岛的东南部和台湾南端及其以南地区;4)我国东部地区暖温带的水热条件南北差异甚大,建议以秦岭淮河为界,将暖温带划分为两个植被带,即落叶阔叶林疏林带和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华北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疏林,最后,本还强调了对应于气候变化进行动态植被分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34.
研究了一个新的人分泌蛋白基因-分泌粒蛋白Ⅲ(secretograninⅢ,SgⅢ),SgⅢ蛋白序列共有468个氨基酸残基,N端有一段疏水信号肽,序列中含有DSTK重复序列和7对二元碱性氨基酸(dibasic sites),这些结构特点同其他分泌蛋白家族成员相类似,人源SgⅢ蛋白在小鼠,大鼠和爪蟾中各有一个同源蛋白,基因组分析表明,SgⅢ基因位于15号染色体上,含有12个外显子, 分布在39kb长的基因组DNA上,Western印迹和免疫细胞化学实验证实,SgⅢ蛋白同其他分泌粒蛋白家族成员一样,通过分泌途径被分泌到胞外,SgⅢ在多种组织中都表达,Northern印迹显示SgⅢ的mRNA主要有2.2kb和1.9kb两种形式,但在脑中还有4.5kb和3.3kb大小的两种特异转录本。  相似文献   
935.
采用固定在土壤中的气井系统,监测土壤剖面的CO2动态及其与长白赤松 (Pinus sylvestris var. sylvestriformis (Takenouchi) Cheng et C. D. Chu) 幼苗根系发展之间的关系.实验研究共设4种CO2处理,分别是环境CO2浓度,无苗;CO2为700 μmol/mol,无苗;环境CO2浓度,有苗;CO2为700 μmol/mol,有苗.通过对土壤剖面CO2气体的同步采集与分析表明:土壤CO2廓线与幼苗根系的生物活性密切相关.在土壤表面及壤土和沙土的边界层中,根系分布密集,根系的呼吸作用对那两个土层CO2贡献大;随着幼苗的季节生长,与环境CO2浓度比较,CO2倍增将导致土壤剖面上CO2浓度最大区域由表面向壤土和沙土边界层的转移.本文采用的气井系统提供了一种对土壤无破坏、经济、简单并且能够用于监测幼苗地下过程的廓线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36.
剥粒菠萝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罗丽霞  程萍 《植物学通报》2002,19(2):231-233
剥粒菠萝是目前菠萝品种中最适于鲜食的良种之一。本研究以剥粒菠萝为材料 ,通过 1 0种培养基的诱导筛选、繁殖生根 ,从中选出最适宜剥粒菠萝组培快繁的一整套稳定、高效的生产程序 ,即 :芽诱导培养基为MS 6_BA 3mg/L(单位下同 ) NAA 0 .1 ,增殖培养基为MS 6_BA 4 NAA 0 .1 ,生根培养基为 1 /2MS 6_BA 2 NAA 0 .2 活性炭 0 .1 %。该组培技术的成功 ,为规模化生产剥粒菠萝提供了快速繁殖种苗的技术保障 ,有利于促进南方地区名优水果的发展 ,有利于南方农业结构的产业化调整。  相似文献   
937.
魏杰辉 《蛇志》2017,(2):190-191
目的分析X线平片与CT影像在脊柱爆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脊柱爆裂骨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X线平片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予以CT影像进行诊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出率、检出时间以及检查费用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检出率为65.71%,检出时间(9.21±0.13)min,检查费用(115±25.20)元;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为88.57%,检出时间(2.32±0.30)min,检查费用(628±52.6)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行CT影像学诊断的临床价值明显优于X线平片,值得作为脊柱爆裂型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38.
目的:对比X线平片和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周围型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了10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先行X线片检查,后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通过观察并记录X线片与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临床TNM分期的诊断效果,评价X线平片和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肿块、分叶征、支气管气象征、空洞、胸膜凹陷、血管集束征,胸腔积液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片(P0.05)。根据外科病理TNM分期结果,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临床TNM分期诊断符合率为92.0%,X线对周围型肺癌的临床TNM分期诊断符合率为61.0%,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临床TNM分期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周围型肺癌各类型影像学征象具有较好的检出率,对周围型肺癌临床TNM分期诊断准确性接近病理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939.
目的:分析数字X线摄片(DR)、CT及其联合应用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2月~2016年3月收治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数字化X线摄影和CT检查,以手术切除或病理结果为最终诊断的金标准,计算两种检查方法及其联合对早期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结果:胸部DR检出空泡征者7例(7.8%),分叶征47例(52.2%),边缘有细小毛刺征36例(40%),胸膜凹陷征9例(10%);CT见病变边缘分叶征71例(78.8%),长短毛刺征57例(63.3%),空洞征27例(30%),胸膜凹陷征32例(35.6%)。DR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5%、81%、85.6%,而CT则为90%,87.6%,90.5%,均高于DR。DR与CT两者联合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敏感性为98.4%,显著高于DR(85%)和CT(90%)。结论:在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中,CT的临床价值显著优于DR,而两者联合诊断的临床价值明显优于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940.
杜东霞  张冉 《微生物学通报》2009,36(2):0261-0266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将外源肽或蛋白质与特定噬菌体衣壳蛋白相融合,展示于噬菌体表面来构建蛋白质或多肽文库,并从中筛选目的蛋白、多肽或抗体的基因工程高新技术。噬菌粒/辅助噬菌体系统是最常用的噬菌体展示系统,此系统中辅助噬菌体对噬菌粒的复制和组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当今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概述了噬菌粒和辅助噬菌体双基因组系统,着重介绍了不同辅助噬菌体的特点及其突变机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