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09篇
  3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张海燕  丛斌  田秋  付海滨  董辉 《昆虫学报》2006,49(3):433-437
在16℃、20℃、24℃、28℃和32℃恒温下,观察了温度对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松毛虫赤眼蜂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组建了相应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松毛虫赤眼蜂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5个温度下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松毛虫赤眼蜂世代的发育历期分别为23.2、17.8、13.2、11.1和7.8天,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40℃和212.69日·度,内禀增长率(rm)和净生殖力(R0)分别介于0.2448~0.4584和28.00~84.03之间。结果提示温度24℃~28℃为繁殖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松毛虫赤眼蜂的理想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72.
以长白山落叶松(Larix olgensis)林下笃斯越桔(Vaccinium uliginosum)群落为对象,调查了构成群落土壤各层次的主要矿质养分N、P、K、Ca、Mg、S含量及其构成特征.结果表明:长白山区落叶松林下笃斯越桔群落的根系主要生长在由苔藓、落叶松和笃斯越桔凋落物等积累形成的上层基质内,而在由火山灰构成的下层矿质土壤层内几乎没有根系生长.主要构成成分苔藓(泥炭藓Sphagnum spp.和金发藓Plytrichum spp.)的全N、全P和全K含量均明显大于落叶松针叶,全Ca含量略小于落叶松针叶,全Mg和全S含量与落叶松针叶相近,说明苔藓枯死体是群落N、P、K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笃斯越桔枯落叶在凋落物内的构成比例虽较少,但N、P、Ca、S含量均较高,也是群落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按照土壤层次,从上至下依次划分为活苔藓层L、死苔藓层F、半分解层A1、泥炭层A2和火山灰层C.全N含量呈F>L>A1>A2>C的趋势,除F层略高一点外,基本上呈自上而下递减的趋势;全P含量为L≈F≈A1>A2>C;全K含量为L≈F<A1<A2<C;全S含量为L≈F≈A1>A2>C;全Ca含量为L≈F>A1;全Mg含量为L<F<A1.在具有矿质土壤的A2层和C层,除有效S以外,C层的N、P、K、Ca、Mg等可利用矿质营养均明显低于A2层,加之C层pH值较高,限制了笃斯越桔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73.
温度对赤眼蜂的发育和羽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眼蜂的生长发育温度大致为10—35℃,可区分为全期正常发育温度(16—33℃);部分虫期发育温度(10—11℃);全期发育阀限温度(12—15°及34—35.5℃)。全期正常发育温度尚可划出发育适温区(20—30℃)及最适温区(24—26℃)。在适温及最适温区,赤眼蜂的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稳步上升。拟澳洲赤眼蜂温度每增长5℃,发育速率增长21—23%。在最适温区或适温区下繁殖,生长发育最好,羽化率最高。在适温区以外,赤眼蜂的生长发育较大幅度地向不利方向变化,发育时间延长,发育速率减慢。赤眼蜂个体发育所需的时间十分悬殊,影响因素有接蜂时间、寄生量、卵粒大小及质量以及气候环境等。拟澳洲赤眼蜂的发育始点为10.6℃,有效积温为157日度;舟蛾赤眼蜂为9.6℃及176日度。 赤眼蜂群体羽化的时间,在自然环境下以日间为多,并受光线的影响常在晨间形成羽化高蜂。在适温下群体羽化的时间-数量关系呈主蜂前移的波形曲线。群体羽化过程一般常有三个明显的周期,形成三个羽化高峰;同一群体,每一周期的羽化高峰,在时间上常有同步现象。有97%以上的个体在三个羽化周期内完成羽化。第一周期内羽化的个体是群体中生活力最强的个体。  相似文献   
74.
草地贪夜蛾是新入侵我国的重大危险性害虫,了解野外条件下天敌的发生情况对于挖掘和利用本地天敌资源开展生物防治有重要意义。2019年4月至7月,定期在广州及香港地区的玉米田中开展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调查时,发现野外两种卵寄生蜂寄生草地贪夜蛾。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夜蛾黑卵蜂和螟黄赤眼蜂,并分别建立实验种群,为人工扩繁及田间应用打下基础,为利用本地天敌开展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5.
《生理通讯》2005,24(3):84-84
北京微信斯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专业研制、开发、生产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公司,是在北京中关村注册的高新技术企业。2001年通过ISO9000-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以ISO国际质量标准覆盖和检测产品的开发、生产和服务全过程,产品通过中国计量科学院检测,数据真实、准确。PCLAB系列产品报经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制定了企业标准。PCLAB系列产品遍布全国教学、科研单位,享有较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76.
在不同生境的松林中,人工补充寄主卵都能提高寄生效果。但林地生境不同,寄生率有明显差异。在松阔混交林中补充寄主,其寄生率比对照提高5.5—16.2倍。植被稀疏的纯松林效果较差,补充的寄生率比对照提高3.0倍。 卵蜂种群消长随季节温度而变化,全年以5月中旬至6月下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两个寄生高峰。卵蜂种群与松毛虫种群的消长存在较明显的相依关系,卵蜂种群随着松毛虫种群的消长而消长。施药对卵蜂种群有较大影响,施药区比对照区的寄生率约降低一倍。在混交林中填充寄主卵,能促进卵蜂种群世代延续。在逐步改善林地生境的基础上,利用人工补充寄主,可以代替人工繁蜂放蜂。  相似文献   
77.
拟双角斯氏线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拟双角斯氏线虫D-4-3品系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8.
松毛虫赤眼蜂应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桃源  杨其佑 《昆虫知识》1991,28(3):160-162
在森林害虫天敌中,松毛虫赤眼蜂是应用面积最大的一种天敌昆虫。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发现有局限性和一些问题,如防治对象主要是鳞翅目昆虫;效果尚有不稳定现象;幼龄林中利用适宜,中龄林高树林地的效果明显降低,甚至无效果;特别是大量中间寄主来源困难等等。正是如此,国内在研究和应用中发展不平衡,时起时伏。但从大量的实践和连续十多年的应用中,充分地证明了松毛虫赤眼蜂在松毛虫防治的应用方面是经济有效的,特别在低虫口的控  相似文献   
79.
颜色是影响昆虫行为活动的一种重要视觉信号。本研究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测定了玉米螟赤眼蜂雌性、雄性及雌雄个体间对白、黄、橙、粉、红、蓝、绿7种颜色卡纸的选择趋性差异,结果显示,不同颜色卡纸对玉米螟赤眼蜂雌雄个体的选择趋性均存在显著性影响(F♀=76.43,P♀0.05;F♂=25.23,P♂0.05)。且以白色卡纸为对照时,玉米螟赤眼蜂雌雄个体均表现为在黄色卡纸上的选择蜂量最高,分别为对照的1.77倍和3.20倍;在同一颜色卡纸上,玉米螟赤眼蜂雌雄个体间的选择差异也不尽相同。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玉米螟赤眼蜂选择趋性同卡纸色彩参数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玉米螟赤眼蜂雌雄个体选择趋性与卡纸色泽亮度及黄蓝色程度(b)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玉米螟赤眼蜂雌雄个体均偏好黄色,且不同性别个体对同一颜色的偏好程度也不尽相同。此外,物体颜色的亮度和色调均能不同程度影响玉米螟赤眼蜂的偏好性。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