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96篇 |
免费 | 291篇 |
国内免费 | 1739篇 |
专业分类
52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6篇 |
2023年 | 120篇 |
2022年 | 158篇 |
2021年 | 165篇 |
2020年 | 147篇 |
2019年 | 122篇 |
2018年 | 126篇 |
2017年 | 121篇 |
2016年 | 134篇 |
2015年 | 134篇 |
2014年 | 184篇 |
2013年 | 149篇 |
2012年 | 202篇 |
2011年 | 182篇 |
2010年 | 219篇 |
2009年 | 213篇 |
2008年 | 254篇 |
2007年 | 211篇 |
2006年 | 161篇 |
2005年 | 177篇 |
2004年 | 200篇 |
2003年 | 176篇 |
2002年 | 190篇 |
2001年 | 135篇 |
2000年 | 156篇 |
1999年 | 127篇 |
1998年 | 111篇 |
1997年 | 111篇 |
1996年 | 94篇 |
1995年 | 74篇 |
1994年 | 77篇 |
1993年 | 102篇 |
1992年 | 81篇 |
1991年 | 65篇 |
1990年 | 70篇 |
1989年 | 84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35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光质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两个试管薯形成能力不同的马铃薯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不同光质(白光、红光、蓝光)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和试管薯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下试管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和生物量最高,试管苗叶片数多.蓝光对试管苗干物质含量和试管苗发育后期的结薯数量以及结薯期提前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对试管苗株高有明显抑制作用.白光下试管苗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含量最低.不同品种试管薯的形成对光质的要求有一定差异.总之,壮苗培养阶段采用红光,试管薯诱导阶段采用蓝光处理利于提高试管薯产量.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制定博落回果实药材质量标准,为该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生药学研究,理化鉴别,醇浸出物测定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及HPLC色谱法.结果:对博落回果实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对6个不同产地及收集时间博落回果实的醇浸出物进行了测定;同时对其活性成分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进行了薄层定性鉴别和HPLC定量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制定了博落回果实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04.
此文包括了缢花沙参Adenophora contracta (Kitag.) J. Z. Qu et Hong 和松叶沙参 A.pinifolia Kitag.两个种。在过去,前者曾被处理为石沙参的变种(A.polyantha Nakai var.contracta Kitag.)。本文通过对它的地理分布、植物体形态和细胞学特征的研究,发现它相当独特。所以,把它处理为种的等级A.contracta (Kitag.) J.Z.Qu. et Hong。后者,曾被洪德元(1983)处理为存疑种。在此被确认为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105.
基于 HS-SPME/GC-MS 分析山茶品种‘克瑞墨大牡丹’花器官香气成分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正琪;李纪元;李辛雷;殷恒福 《植物研究》2014,34(1):136-14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了山茶品种‘克瑞墨大牡丹’不同花器官自然挥发的花香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花香成分。分别从整花、花瓣、雄蕊中检测到了89、80、21种化合物。花香成分主要由萜类、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等组成,其中以单萜中的芳樟醇相对含量最高,以下依次为顺式氧化芳樟醇、水杨酸甲酯、十四烷等。花瓣和雄蕊中花香成分有较大差别,芳樟醇在花瓣和雄蕊中均占首位,相对含量分别为15.12%和63.97%,雄蕊缺乏烷烃和芳香烃。同一朵花所有花瓣的花香绝对挥发量是所有雄蕊的3倍以上,但质量相同时雄蕊的挥发量却明显高于花瓣,表明花瓣和雄蕊对‘克瑞墨大牡丹’的花香具有同样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6.
小麦根腐病菌索氏平脐蠕孢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索氏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引起的小麦根腐病,常和其他土传真菌病害混合发生,传统的症状鉴别方法很难区分,导致病害防控难度增加。为建立病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体系,根据ITS序列设计引物,筛选出1对特异性引物BS‐F/R,扩增片段大小为280bp。以菌丝DNA为标准品构建实时荧光定量标准曲线,并对其灵敏度、特异性、可重复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构建的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溶解曲线的吸收峰单一,扩增效率良好。利用该定量检测体系,可以检测出田间小麦样品中52.8fg/μL的病菌DNA。 相似文献
107.
白鲜根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半薄切片、常规石蜡切片并结合离析法,对药用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根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鲜根的发生发育过程包括4个阶段,即原分生组织阶段、初生分生组织阶段、初生结构阶段以及次生结构阶段。原分生组织位于根冠内侧及初生分生组织之间,衍生细胞分化为初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由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以及中柱原组成。原表皮分化为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分化为皮层,中柱原分化为维管柱,共同组成根的初生结构;在初生结构中,部分表皮细胞外壁向外延伸形成根毛,皮层中分布有油细胞,内皮层有凯氏带,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或偶见三原型,外始式;根初生结构有髓或无。次生结构来源于原形成层起源的维管形成层的活动以及中柱鞘起源的木栓形成层的活动;白鲜次生韧皮部宽广,其中多年生根中可占根横切面积的85%,另外除基本组成分子外,还分布有油细胞;周皮发达,木栓层厚;初生皮层、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薄壁细胞中常充满丰富的淀粉粒。 相似文献
108.
109.
本文简要综述了80年代以来国际上对根黄酮在调节植物根生长、完善根功能、影响氮素循环及在施加他感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有关方面作了一些展望,以期引起植物营养工作者对植物次生物质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发育解剖学研究表明,秦艽根的初生结构正常,初生木质部四原型。次生生长早期阶段也是正常的,但天以后的次生生长过程中,由于木质部内部分薄壁细胞的分裂,且迅速 化成异常形成层细胞,并与原维管形成层相连,从而形成多个新的形成层环,将木质部柱分为几个子木质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