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7篇
  免费   433篇
  国内免费   117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Cd~(2+)胁迫对小桐子幼苗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桐子幼苗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CdCl_2处理,测定Cd~(2+)胁迫对小桐子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以及5种抗氧化酶活性和2种抗氧化剂含量的变化,探讨镉胁迫对小桐子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Cd~(2+)胁迫导致小桐子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2)随着镉胁迫时间的延长,幼苗叶片中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专一性过氧化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抗氧化酶活性表现出先升高然后降低的变化趋势;(3)幼苗叶片中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随着胁迫时间延长而降低,但其中氧化型抗坏血酸(DHA)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则升高。研究表明,镉胁迫初期能诱导小桐子幼苗抗氧化系统活性显著增强,提高其抗氧化能力,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致使其抗氧化酶的活性和抗氧物质含量下降,植株遭受明显氧化胁迫,幼苗生长受到镉的严重毒害。  相似文献   
962.
多子小瓜虫的形态发生及其寄生导致翘嘴鳃组织病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小瓜虫的形态发生及其对鳃组织的危害过程,本文开展了多子小瓜虫的光镜观察和翘嘴鲌鳃组织病理切片方面的研究。光镜形态研究发现小瓜虫运动时呈球形,直径500-800 m;前端具有耳廓状胞口和内陷的袋状胞咽;环境温度为18℃时,滋养体经1h左右发育成包囊,体表形成一层透明胶膜,并以虫体中央的分裂沟为界进行二分裂;子代虫体从8细胞期进入16细胞期时,包囊内部形成内胞膜将子代虫体等分为两个集团。组织切片结果显示虫体呈卵圆形,挤压了周围的包裹细胞,导致组织变形;鳃小片黏连,鳃丝上皮细胞受到破坏,严重区域鳃丝结构被完全破坏。本研究解析了小瓜虫的形态发生与发育过程以及对宿主危害的组织病理结构与机制,为揭示小瓜虫的侵染、发育和成熟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小瓜虫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963.
陈晓玲  赵桦 《西北植物学报》2016,36(11):2207-2212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百合科植物山麦冬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山麦冬花药具有4个花粉囊,花药壁的发育方式为基本型,花药壁完全分化时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及绒毡层组成。(2)绒毡层发育类型为分泌型,到四分体孢子彼此分离形成单细胞花粉阶段,绒毡层细胞开始解体退化,花粉成熟时绒毡层细胞完全消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为左右对称形排列,成熟花粉为3-细胞花粉,单萌发沟。(3)子房3室,每室2枚胚珠,胚珠倒生型,双珠被,薄珠心,雌性孢原细胞不经过平周分裂而直接发育而成大孢子母细胞。(4)减数分裂后四分体大孢子呈线型或T型排列,合点端大孢子分化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为蓼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二分体、四分体细胞外方被胼胝质壁所包被,小孢子形成后胼胝质壁逐渐消失。该研究结果丰富了百合科植物生殖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也为探讨百合科植物的系统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64.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一线含铂方案治疗后短期内疾病复发进展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一线含铂方案治疗的SCL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疾病复发进展时间将病例分为难治复发组和敏感复发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例首诊临床特征。结果相比敏感复发组病例,难治复发组病例更多见于首诊时广泛期、肝转移、骨转移、LDH(乳酸脱氢酶)300U/L、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65.2ng/mL、CYFRA21-1(细胞角蛋白19片段)9.9ng/mL的患者。Logistic多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广泛期是SCLC一线含铂方案治疗后短期内疾病复发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OR=4.1,[95%CI:1.731-9.740],P=0.001)。结论广泛期是SCLC一线含铂方案治疗后短期内疾病复发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首诊广泛期的SCLC患者,要注意一线含铂方案治疗后疾病短期内复发进展可能。  相似文献   
965.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病理确诊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比较发生脑转移与未发生脑转移两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诊断时转移器官数、NSE、LDH、一线化疗周期数、一线化疗疗效、是否接受预防性全脑放疗与患者是否发生肺癌脑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转移器官数、NSE、一线化疗周期数与接受预防性全脑放疗是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转移器官数≥2[OR:4.53,(95%CI:1.19~17.26),P=0.027]和NSE大于正常值4倍[OR:2.70,(95%CI:1.05~6.94),P=0.039]是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一线化疗周期数≥6个周期[OR:0.28,(95%CI:0.11~0.68),P=0.005]与接受预防性全脑放疗[OR:0.49,(95%CI:0.01~0.42),P=0.006]是脑转移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66.
目的观察氨磷汀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化疗中增效减毒的作用,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随机选取初治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69例,分为加氨磷汀组39例和不加氨磷汀组30例。统计入选的患者均用IP方案化疗,21d为1个周期。均有经CT扫描具有可测量肿瘤病灶。化疗4个周期后按照WHO制定的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不良反应分级标准,按RECIST方法进行疗效评估,研究氨磷汀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的增效减毒作用。结果化疗4个周期后,加氨磷汀组患者骨髓毒性、肝毒性、肾毒性、神经毒性明显低于不加氨磷汀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胃肠道反应、免疫系统方面加氨磷汀组患者与不加氨磷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氨磷汀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IP方案化疗的近期疗效无影响。(2)氨磷汀能减少广泛期小细胞肺癌IP方案化疗的骨髓毒性、肝毒性、肾毒性、神经毒性等毒副作用,进一步提高化疗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67.
140多年前发表的竿菌和杆(小杆)菌同属最早发现和定名的细菌类之一,迄今已有成百上千的菌种得到鉴定、分类和命名。中文微生物学命名和整理滞后,引发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惑,不利于我国微生物学的普及发展和国际交流。本文试图对已经合格发表的近100属1 130多种竿菌进行系统的形态学(含芽孢和/或孢子)、生境、生物化学和细菌属性梳理和分类,理清和制定竿菌种属的中文-拉丁文互译规则,有利于推动中外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968.
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最常见的肺癌病理类型,约占肺癌总数的 85%。大多数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机会, 保守治疗成为其重要治疗手段,但晚期肺癌患者的预后仍不理想。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亦有研究显示 其在 NSCLC 的临床实践中发挥显著疗效。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间变淋巴瘤激酶(ALK)等主要基因突变之外,血管内皮生 长因子(VEGF)、ROS1、c-MET、RET、K-RAS、BRAF 也是目前 NSCLC 分子靶向治疗的相关靶点。综述 NSCLC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9.
本文明确了对于现行中文对原核微生物习惯命名中的虚字"菌"字,在定义希腊文名词bios和新拉丁文名词bius-um-a时可具有实际意义。与微(micro/mikros)组合时,表示有尺寸特征,但这种特征与其他原核微生物的尺寸区别不大,有待实践中进一步细化。本文总结80多属460多种和亚种的微生物,提出命名法能够表达的微生物特征层次,进一步明确这些种属的细菌属性,以促进国内外交流。  相似文献   
970.
【目的】为了研究胡瓜新小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Oudemans)对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 ununguis(Jacobi)的控制能力,为大田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胡瓜新小绥螨和针叶小爪螨的生物学与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表明:1在(20±1)~(32±1)℃温度条件下,取食针叶小爪螨的胡瓜新小绥螨幼螨、若螨、成螨均能正常生长和繁殖,发育历期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2在(20±1)、(25±1)、(30±1)、(32±1)℃温度条件下,以针叶小爪螨为食物的胡瓜新小绥螨的产卵量分别为(37.8±5.15)、(52.9±1.92)、(49.5±6.50)、(42.0±6.34)粒,而在同等温度条件下,取食板栗叶片的针叶小爪螨的产卵量分别高出胡瓜新小绥螨的141%、169%、194%和149%;3在(20±1)、(25±1)、(30±1)和(32±1)℃温度条件下,针叶小爪螨的净增殖率(R0)分别为36.5453、66.9788、66.2848、45.4846,比胡瓜新小绥螨高出72.88%、118.36%、92.12%、93.55%,说明针叶小爪螨的生殖潜能与产雌率高于胡瓜新小绥螨,而胡瓜新小绥螨每一世代周期(T)为29.6337、24.2193、20.2165、22.2009d,分别短于针叶小爪螨46.75%、42.03%、39.13%、29.63%;4在(20±1)、(25±1)、(30±1)℃温度条件下,胡瓜新小绥螨的内禀增长率(rm)为0.1030、0.1413、0.1699,分别高于针叶小爪螨的127%、105%、106%,而在(32±1)℃条件下针叶小爪螨的内禀增长率(rm=0.1636)高于胡瓜新小绥螨的115%,说明高温有利于针叶小爪螨的种群增长。【结论】在针叶小爪螨初发生期释放胡瓜新小绥螨能有效地控制其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