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7篇
  免费   447篇
  国内免费   1189篇
  4873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为了研究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 CSPs)在化学感受系统中的作用, 本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到一条梨小食心虫化学感受蛋白的全长cDNA序列, 命名为GmolCSP (GenBank 登录号: JQ821389)。序列分析表明, GmolCSP开放阅读框序列为384 bp, 编码127个氨基酸残基, 预测N末端含有18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序列, 其成熟蛋白的预测分子量为12.80 kD, 等电点为8.33。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鳞翅目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同源性。RT-PCR结果显示, GmolCSP在梨小食心虫成虫触角、 去触角的头、 胸、 腹、 足和翅中都有表达。将GmolCSP重组到表达载体pET-32a中, 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进行表达。SDS-PAGE和Western 印迹检测结果显示, 梨小食心虫化学感受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表达出一个分子量约为29 kD的融合蛋白, 与预测的融合蛋白分子量大小一致。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2.
为了探明小峰熊蜂Bombus hypocrita蜂王蛹期发育蛋白质表达调控方面的特点,揭示其发育的分子机理。采用双向电泳法对小峰熊蜂蜂王蛹期发育进行蛋白质组研究,结果在小峰熊蜂蜂王蛹期的白眼期(A期)、褐眼期(B期)和黑眼期(C期)分别检测到81、80和75个蛋白点,特有蛋白质分别为8个、7个和2个,共有蛋白质为61个,A期到B期有4个蛋白质显著上调,5个显著下调,B期到C期有7个蛋白质显著上调,1个显著下调,A期到C期有10个蛋白质显著上调,有4个显著下调。此外,3个蛋白质是在A、B期表达C期关闭,6个蛋白质A、C期表达,B期关闭,5个蛋白质A期关闭,而B、C期表达。初步表明小峰熊蜂蜂王从蛹期发育到成蜂过程中,不仅需要一些保守蛋白质来调控,而且还需要一些特异蛋白质。  相似文献   
53.
【目的】印度小裂绵蚜Schizoneurella indica Hille Ris Lambers是在云南昭通苹果上发现的一种新害虫,发生普遍且严重。研究印度小裂绵蚜种群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及其消长动态是为了掌握其发生与危害特点。【方法】2002—2006年,我们采用盆栽和田间调查的方法对印度小裂绵蚜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和种群消长开展了研究。【结果】印度小裂绵蚜田间种群数量高峰期主要集中发生在9—12月,5—7月份为其田间种群快速增长期,种群增长率可达200%~273%。印度小裂绵蚜无翅蚜种群在0~30 cm的土壤范围内占总虫量的49.0%,30~60 cm的占27.0%,>60 cm的占24.0%。无翅蚜的各虫龄全年均有发生,冬季以第4龄若虫和无翅成虫为主。有翅蚜的发生全年只有1个时期,为11月上旬至12月下旬。【结论】印度小裂绵蚜田间种群数量全年发生1个高峰期,主要集中在0~30 cm的土壤范围内,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印度小裂绵蚜种群数量亦逐渐下降。田间有翅蚜虫量极少,较难观察到。  相似文献   
54.
中国小壳化石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小壳化石研究已有20年的历程,通过同行们的辛勤劳动已取得了令人注目的丰硕成果。70年代中期,我们首次将酸泡方法应用于小壳化石的处理,从而获得了大量的多门类的未知带壳化石,全面揭示了中国寒武纪带壳动物大爆发的内幕。这一结果,不仅改写了20年前“前三叶虫期”只有肉眼可见的杆状软舌螺化石的状况,而且填补了古生物门类的大片空白。  相似文献   
55.
对不同防治对策下施用氯敌鼠作为杀鼠剂对农田小哺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杀鼠剂对群落组成有很大影响,灭鼠时机、灭鼠次数不同,群落的反应也不同.秋季灭鼠,小哺乳动物数量逐年下降,3 年后可达到较低密度.群落多样性也逐年下跌,且回升极弱.春季灭鼠,数量可持续在低水平,群落多样性较其它处理高,对化学灭鼠破坏的生物多样性有较强的恢复力.灭鼠频次的增加对小哺乳动物总体数量降低有强化作用.可以认为,化学灭鼠明显地降低了群落中小哺乳动物的密度,也降低了群落的多样性.促使小哺乳动物群落向着优势种突出、种类单调、群落稳定性差的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56.
对TMV不同抗性番茄品种的叶绿体DNA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对TMV有抗性和敏感的番茄品种、制备其ct-DNA, 用限制性内切酶BumHI、EcoRI和PstI完全酶解, 三种酶切图谱与前人报道一致, 由酶切片段计算番茄ct-DNA。分子量约为156.9kb。比较抗性和敏感品种的ct-DNA图谱, 发现三种酶切图谱均存在差异, 但由差异片段计算分子量之和又很除近。我们推测这是由于检基顺序变异或小段DNA顺序插入或缺失所造成, 由此证明, 叶绿体基因组与核中的TMV抗性基因, 共同决定着植物体对TMV的抗性。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切应力对内皮细胞(EC)膜微粘度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将EC置于脉动循环装置中,分别施加15dyne/cm^2,50dyne/cm^2,30Odyne/cm^2切应力,作用Oh,1h,2h,4h,6h,10h后,利用带偏振器的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膜微粘度,结果:切应力使膜微粘度增加,且切应力越高,膜微粘度增加幅度越大。切应力作用4h,EC膜微粘度升至最高,4h-10h,膜微粘度开始缓慢恢复,但仍比静态对照显著升高,结论:在切应力作用下,EC膜微粘度增加,切应力是AS的致病因素,动脉狭窄处和大中动脉分叉处是AS好发的危险部位,也是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58.
小桐子(Jatrophacurcm)适应性强,不择土壤,种子油脂性能适宜生物柴油的生产,是重要的生物柴油植物。基于小桐子种子发育过程中的EST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4640个EST非冗余序列上鉴别了1009个SSR位点并分析其分布特征;开发了11对多态的EST—SSR分子标记,并利用这些分子标记调查了24个不同地理种源的遗传多样性,从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目(2—3,平均为2.45)、期望杂合度(He为0.0887—0.5128,平均是0.2736)、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0847~0.4031,平均是0.2313)等方面反映了小桐子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低。进一步分析显示不同地理种源的遗传关系缺乏明显的地理结构。作者开发的EST—SSR分子标记不仅有助于小桐子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也有助于小桐子种质间的遗传关系鉴别。  相似文献   
59.
宋斌  李泰辉等 《菌物系统》2002,21(2):172-176
小煤炱属三个新种:交让木生小煤炱Meliola daphniphyllicola,火绳树生小煤炱Meliola eriolaenicola和六萼藤小煤炱Meliola stixis。它们分别寄生在交让木科植物海南虎皮楠Daphniphyllum paxianum、梧桐科植物火绳树Eriolaena sp和白花菜科植物六萼藤Stixis suaveolens上。模式标本保存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标本室(HMIGD)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60.
转移核糖核酸(tRNA)是蛋白质合成的关键接头分子,特异性识别信使RNA(mRNA)的密码子信息,将其接载的氨基酸基团掺入到新生多肽链中。最新研究表明,在很多物种中,在某些特定情况下,tRNA或其前体被特异性剪切产生tRNA来源的小片段RNA(tRNA-derived fragment,tRF)。这类tRF是一类新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多样,如某些tRF以microRNA方式抑制mRNA翻译;某些tRF作为逆转录病毒RNA基因组的逆转录引物;而某些tRF参与了前体rRNA剪切复合物的组装。此外,细胞受胁迫产生的带有多聚鸟苷酸模块的tRF则会竞争性抑制延伸因子elF4G与mRNA的结合,从而抑制蛋白质翻译。随着研究的继续深入,对tRF的发生发展、作用机制以及在疾病中的潜在作用将会进一步丰富。拟从tRF作为新的基因表达调控分子的角度,简要介绍tRF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