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1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纳米中药对实验大鼠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纳米中药对大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利用苦寒泻下中药番泻叶,灌服大鼠,使其产生脾虚症状,再用冰乙酸化学刺激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病理模型。用肉眼观察整段结肠的黏膜改变情况;梯度稀释法行粪便菌群分析,了解几种代表性的菌群的改变;一般病理切片,行染色,观察镜下病理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发生溃疡性结肠炎时动物的体重、肠道内优势菌群双歧杆菌(BS)和乳酸杆菌(LBS)数量均显著性降低(P〈0.05),且伴随相关体征。结肠肉眼观察及病理切片检查恶性改变。中药通过扶植肠道优势菌群缓解了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常态中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纳米中药小剂量即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纳米中药治疗组与常态中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纳米中药可以作为一种微生态调节剂,即从调整肠道微生态失衡角度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2.
一九九三年,麻省理工学院发布了十五项二十世纪最后二十五年中麻省理工科学家所取得的重大科学成就,大部分人选的科学家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这十五项成就中,有两项为美籍华裔科学家所做出的贡献:一项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博士关于物质夸克粒子的发现;另一项则  相似文献   
93.
94.
纳米通道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直接解读核酸分子编码信息的新方法,它通过将单链核酸上的核苷酸序列直接转化为电信号,能以每秒超过1 000个碱基的速度对其进行超快速序列分析,较现有测序方法更简便快速和省钱.该技术除可用于核酸超快速外,还在病原体基因诊断、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样品多成分的快速检测等多个领域有重要用途.  相似文献   
95.
纳米基因转运体——原理、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因转移是基因治疗的关键技术,一直以来也是制约基因治疗成功开展的瓶颈问题.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基因转运体的研制获得了积极发展,其系统内和细胞内基因转移机理得到了深入阐明.设计与研制在体内循环时间长、具有靶特异性的纳米转运体为突破基因转移瓶颈,实现安全、高效和靶向性基因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96.
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固态薄膜仍具有电子传递活性、其分子内金属活性中心的结构特点及其氧化还原和配位循环变化、光谱特征、物理性控制电子供体或物理性电子供体、开关特性等,使得它适合于分子电子学研究和纳米分子器件的研制,如可擦写纳米存储器.  相似文献   
97.
利用纳米材料制作多肽疫苗佐剂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纳米粒子与生物体有着密切的关系,DNA/蛋白质复合体就在15~20 nm之间,多种病毒颗粒也是纳米级的超微粒子.多肽抗原需要与适当载体形成复合物才能诱导有效的免疫应答,但载体效应难以避免.纳米佐剂可以避免载体效应的发生,而且还是巨噬细胞(Mφ)、树突状细胞(DC)的首选吞噬目标.纳米化的有机药物可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制剂的均匀性、分散性和吸收性;脂质体可使药物更快地到达靶向部位,而且特异性更强.目前主要用理化的方法制作纳米材料,几乎所有的生化药品,特别是DNA药物的研究开发都可引入纳米材料,多肽疫苗的分子佐剂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98.
光催化剂就是在光子的激发下能够起到催化作用的化学物质的统称。它作为一种绿色催化剂,近年来取得了巨大进展。推动光催化反应研究的巨大动力来源于清洁生产﹑能源危机﹑环境保护的强烈要求,以及光催化剂本身潜在的探索价值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8):1603-1603
科技日报消息:将一种工程材料注射到实验鼠受损的脊髓,就可防止生成疤痕和促进受损神经纤维生长。这种工程材料是美国西北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塞缪尔·斯图普研究小组开发的一种液态物质,内含可自组装成纳米纤维的分子,可作为神经纤维生长的支架。斯图普和他的同事在最近一期《神经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称,使用这种材料治疗后肢瘫痪的小鼠后,实验鼠的后肢恢复了功能。  相似文献   
100.
羊驼体内存在天然缺少轻链的重链抗体,克隆重链抗体可变区(VHH),即可构建单域抗体(single-domain antibodies,sdAbs),又称纳米抗体(nanobody,Nb)。利用非免疫羊驼噬菌体文库筛选肿瘤特异性蛋白B7-H4的纳米抗体,经过4轮淘选,ELASE鉴定阳性克隆噬菌体,测序获得其DNA序列后体外转录为mRNA,将修饰纯化后的mRNA转染到肿瘤细胞,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mRNA在肿瘤细胞内是否表达,Western印迹进一步验证其表达情况;通过CCK-8法鉴定其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能力;划痕实验鉴定其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法鉴定其对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的影响;裸鼠荷瘤模型瘤旁注射mRNA,鉴定其在体内实验对肿瘤组织的作用。结果显示,通过淘选获得1个高亲和性的噬菌体株菌H6;DNA测序并导出的氨基酸序列符合羊驼纳米抗体结构;将其mRNA导入肿瘤细胞,能有效表达出纳米抗体H6;转染H6-mRNA的肿瘤细胞(0.84±0.08)与未转染H6-mRNA的对照组(1.83±0.04)相比,其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1,其迁移和侵袭能力(78.60±5.36)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197.80±21.04),效果优于B7-H4 mRNA的siRNA(95.40±16.56);在裸鼠乳腺癌模型中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效果优于紫杉醇和B7-H4 mRNA的siRNA。这说明筛选所得抗B7-H4纳米抗体H6能特异结合B7-H4蛋白并封闭其功能,导致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受到抑制。该结果为利用B7-H4作为治疗癌症的靶点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