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1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制备生物柴油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探讨了以固定化脂肪酶为催化剂催化制备生物柴油中醇油比、水含量、游离脂肪酸酸值和催化剂使用寿命对菜子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并与以NaOH、固体碱纳米水滑石为催化剂生物柴油的制备条件相比较.研究表明:固定化脂肪酶为催化剂所需最佳醇油比最低,仅为4:1,游离脂肪酸含量对酯交换反应影响甚微,且有较强的抗水性,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剂可可重复使用6次;NaOH为催化剂酯交换反应抗水性最强,随游离脂肪酸的增加,酯交换转化率显著降低;纳米水滑石为催化剂可重复使用5次,酯交换产物易分离,所得产品完全符合德国生物柴油标准.  相似文献   
112.
纳米医疗器械开发的巨大商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益发展的现代医疗设备已进入了分子和原子的水平 ,而且许多医疗设备也需要出乎想象之外的重新定义。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 ,大约是 3~ 5个原子的尺寸。纳米技术是操作分子和原子粒子来生产新的材料并加以处理使其具有所希望的特性 ,与传统的机构加工相反 ,使用纳米技术可以“从基底开始”一个一个原子、一个一个分子地来组装产品 ,它可以把制造工业改革得既简易又优良。2 0 0 2年 6月美国联邦机构纳米技术委员会认为与传统材料相比 ,纳米工程材料更轻、更强、更容易处理 ,且废品率更低 ,更便于开发和加工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期望纳米技术…  相似文献   
113.
铁蛋白是一种生物储铁蛋白 ,其储存铁的特性和储存铁在生物体内的特殊形态 ,通过相对温和、简便的生物、化学、物理过程 ,可合成多种具有特异的力、热、光、电、磁等特性的纳米粒子 ,并可用来构建纳米级的分子器件  相似文献   
114.
文宇  李永国 《微生物与感染》2003,26(1):14-15,24
“纳米”细菌是近年发现的新菌种,因体积小,具有矿化能力而备受医学界的关注。本文介绍了“纳米”细菌的微生物学,流行病学特点及鉴定方法,同时阐述了其与一些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5.
由于军事环境的改变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恐怖已成为本世纪极大的威胁。采用新技术防范生物恐怖袭击是生物反恐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新型纳米乳剂的概念、特点及在生物恐怖防护中的应用作了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6.
旨在观察自组装IKVAV多肽纳米纤维支架凝胶对鼠嗅鞘细胞(OECs)的作用。通过调整IKVAV溶液pH值并加入培养液触发多肽自组装为支架凝胶, 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IKVAV分子可以自组装成编织状纳米纤维(直径为3~5 nm)。采用原代分离培养方法获得OECs单细胞悬液后, 使用差速贴壁法两次纯化OECs且在第12天通过免疫染色计数OECs纯度为85%。将IKVAV多肽纳米纤维支架凝胶与OECs复合培养,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OECs生长良好, Calcein-AM/PI活、死细胞染色表明活细胞数达95%。CCK-8法间接细胞计数证实IKVAV多肽可促进OECs的黏附, 对OECs增殖没有影响。由此可见IKVAV多肽可以自组装成纳米纤维支架凝胶且对OECs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黏附作用, 可作为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17.
摘要:【目的】结合纳米技术建立检测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O157︰H7高灵敏检测技术。【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核心粒径约为10 nm的免疫纳米磁颗粒,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粒径约为20 nm的免疫胶体金。压电免疫传感器通过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Protein A from Staphylococcus aureus SPA)法将抗体固定于石英晶振上,两种免疫纳米颗粒借助不同的抗体连接于传感器上对检测频率信号进行放大。【结果】SPA在石英晶振上的最佳固定浓度和时间为1.2 mg/mL和40 min,抗体的最佳固定浓度和时间为1.0 mg/mL和60 min。压电免疫传感器通过两种免疫纳米颗粒的放大作用,使其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限从104 cfu/mL提高到101 cfu/mL。【结论】免疫纳米颗粒强化对压电免疫传感器的检测频率信号具有很好的放大效应,可以明显提高其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118.
用免疫不育疫苗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成为动物种群数量控制的一个有效措施,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口服饵料发送系统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口服疫苗容易产生耐受,且生物利用度低,利用多聚物包裹口服疫苗是一种打破口服耐受.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的新途径。本文以纳米乳剂作为草原兔尾鼠卵透明带3(Lugurus zone pellucida 3,LZP3)DNA疫苗的发送载体,探讨通过口服途径增强小鼠的免疫效果和抗生育率。用纳米乳剂包裹lzp3 DNA疫苗后,采用强阴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纳米乳剂的包封率.将制备好的质粒纳米乳剂lzp3 DNA疫苗通过口服饵料免疫小鼠,检测到免疫后小鼠的体内产生了特异性的抗LZP3的IgG和IgA。对免疫后小鼠进行抗生育实验,分析生育后免疫小鼠的卵巢病理切片。研究结果表明,用质粒纳米乳剂如p3DNA疫苗通过口服途径免疫.在小鼠的血清和粘液中检测到了特异性的抗LZP3的IgG和IgA,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抗生育作用.表明纳米乳剂作为口服不育疫苗的发送载体是可行的,为草原兔尾鼠鼠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9.
目的:研究hIL-10和HGF重组体对大鼠活体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以DA大鼠(RTla)为供体,Lewis大鼠(RTll)为受体建立异种肝移植鼠模型,实验组于移植后1天及7天,腹腔内注射T-HGF和T-hIL-10重组体(100μg/ml)100μl,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移植后1,7,10,20天取大鼠尾静脉血,ELISA法测定血清HGF、IL-10水平,RT-PCR测定肝细胞HGF、IL-10mRNA的表达水平,常规肝功能测定,活体肝移植动物生存期观测.结果:实验组鼠肝细胞有HGF和IL-10mRNA表达,对照组肝细胞未见表达.对照组大鼠HGF和IL-10水平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实验组大鼠HGF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注射重组体的实验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9+0.9)天,20天时存活只数为6只.存活率75%;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为(8.6±0.5)天,20天时存活只数为2只,存活率75%(P<0.05).对照组未注射重组体,ALT和AST值持续升高,注射重组体后ALT和AST值亦有升高,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体肝移植大鼠导入IL-10和HGF基因重组体后可抑制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20.
目的:制备免疫纳米荧光微球(Immunologic Nano-Fluorescence beads,INFB)并对其粒径和功能进行了研究.方法:应用纳米生物技术、免疫学技术和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进行研究.选用K562细胞和Hela细胞为靶细胞,经INFB作用48 h后,MTT法检测各组OD值.选用苏木、大血藤、秦巴西菇水提液和茶多糖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用INFB标记,FACS检测结果.结果:扫描电镜显示,荧光微球粒径平均为136.9nm.MTT结果显示,各实验组数据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5),表明INFB对所选靶细胞无生物毒性作用.中药有效成分诱导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后,CD34、CD33、CD14、CD119、CD19、CD4阳性细胞的数值,呈现剂量依赖关系,经统计学分析,药物浓度与检测的靶细胞数量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745376~0.986402).结论:INFB可用于医学检验学、免疫学标记和中药活性成分的靶向作用研究等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