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37篇
  10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6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人微小病毒B19感染所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肾移植术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两周内在本中心接受肾移植手术的6例患者中,有4例在术后60天内均出现发热、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等相似症状;综合骨髓穿刺、ELISA方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G、IgM等方法诊断为人微小病毒B19感染;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调整免疫抑制方案等综合治疗后,4例患者病情均明显缓解。结论:(1)贫血是肾移植术后患者感染人微小病毒B19的典型临床症状;(2)PCR检测和/或ELISA方法,结合骨髓穿刺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可诊断人微小病毒感染;(3)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是肾移植术后人微小病毒B19感染导致PRCA的首选治疗方法,病情反复时,再次应用仍然有效。同时予以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等综合治疗,可获得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162.
显性核不育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优良控制授粉系统,其育性稳定、不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同时可以获得100%的不育群体,在制种的过程中免去了拔除50%可育株的麻烦。本文综述了显性核不育的发现研究和利用,并对其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3.
褐黄孢链霉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纳他霉素产生菌株褐黄孢链霉菌SG-2002为出发菌株,考察了菌丝体培养基、甘氨酸浓度、培养时间、溶菌酶浓度、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及再生培养基对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影响.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最佳条件为S培养基中添加1%的甘氨酸,菌丝体培养 30 h,溶菌酶浓度 40 mg/(g菌体干重),酶解温度 30 ℃,酶解时间 60 min.褐黄孢链霉菌的原生质体形成量达到4.0×106 个/mL,再生培养基选择R5′培养基,再生率为9.0%.  相似文献   
164.
黑龙江4种铁线莲色谱指纹特征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比较分析黑龙江4种铁线莲植物,辣蓼铁线莲、棉团铁线莲、褐毛铁线莲、齿叶铁线莲根及根茎石油醚提取物的色谱指纹特征。色谱-光谱数据的多元分辨结果表明4种铁线莲的色谱指纹特征中,总计至少有45种化学成分存在,共有的化学成分为14种,单独的化学成分分别为3、6、2及2种。聚类分析显示,辣蓼铁线莲与棉团铁线莲间的相似程度在4种铁线莲全部两-两组合的相似程度中最小。  相似文献   
165.
植物组织培养外植体褐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外植体的褐变是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主要障碍。目前一般认为影响褐变的因素主要有外植体材料、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了防止褐变的发生,主要可以从外植体和培养条件、进行细胞筛选和材料的预处理、抑制剂或吸附剂的加入等方面入手。酚、酚酶的区域性分布假说、自由基伤害假说、保护酶系统假说是褐变机理方面较为成熟的3种假说。  相似文献   
166.
不同虫源和致害性的褐飞虱体内共生菌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不同地理种群和致害性的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在高温和抗性水稻品种作用下的种群动态研究表明,在正常湿度下褐飞虱体内共生菌的数量随若虫的生长发育而增加,5龄若虫期是共生菌增长的关键期;同一种群的褐飞虱秋季共生菌数量明显高于夏季。广西田间种群的短翅雌虫体内的共生菌数量显高于浙江省的杭州和龙游种群,经高温处理后,3个生物开共生菌数量均显减少,但其子代共生菌的数量在正常温度下马上恢复,与未经高温处理的褐飞虱共生菌数量基本相同,取食抗性品种的生物型1和田间种群的褐飞虱体内的共生菌数量均明显减少,取食抗性品种的第2代的共生菌又均比第1代少。这说明高温对共生菌的影响是暂的,而抗性品种的对共生菌的作用与褐飞虱种群对品种的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7.
红鲫近交系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应用人工雌核发育繁殖技术建立红鲫近交系.方法红鲫卵子被经紫外线照射的鲤鱼精子激活后,在0~4℃的温度下进行冷休克处理30min,再在常温下静水孵化;以红体色为遗传标记,在连续2代雌核发育子代中选择二倍体红鲫,放置水泥池中常规饲养;用同样的人工雌核发育繁殖技术进行保种,随机交配繁殖1~2代供应实验;用常规方法测量形态学指标.结果红鲫卵子激活率在91%以上;实验组2中摄食期仔鱼成活率为15.20%,80%的成鱼为二倍体红鲫,其中有较高比例的遗传上真实的雄性个体.鳞式主要为27(5)/(6)28;鳍式主要为D.i,17~18;A.i,6;V.i,7~8;P.i,15~16;C.24~25;其他外部形态指标与封闭群红鲫近似.结论本实验建立的人工雌核发育繁殖技术,设备要求简单,操作安全可靠,并且省时节资,完全能够用于培育鱼类近交系,本实验结果完全可以满足育种繁殖的要求;所获得的二倍体红鲫,经同工酶电泳等检测,被证实是纯合的,具备鱼类近交系品系特征;出现遗传上真实的雄性个体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168.
取分别在水稻品种TN1 (常用感虫对照 )、Mudgo(含Bph1 )或ASD7(含bph2 )上连续饲养 3 0代以上的3个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寄主种群 ,分别饲养于 2 0种氨基酸总量与配比不同的全纯人工饲料上 ,以羽化率、短翅率、若虫历期以及初羽化成虫体重为指标对不同种群的氨基酸需求进行了比较。发现不同褐飞虱种群随氨基酸营养条件的改变有明显不同的表现 ,其中Mudgo种群最容易受到氨基酸营养条件的影响 ,而TN1种群所受影响最小。抗虫品种ASD7和Mudgo上的两褐飞虱种群所需的最佳氨基酸总浓度 (分别为 4 0 %~ 4 8%、4 0 % )高于TN1种群 (2 4%~ 3 2 % ) ,同时 ,前两种群对必需氨基酸浓度的变化较TN1种群敏感。这些结果表明 ,不同褐飞虱寄主种群对饲料氨基酸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分化 ,推测氨基酸可能是抗虫水稻品种胁迫褐飞虱致害性变异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9.
体重和温度对褐牙鲆标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褐牙鲆标准代谢率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呈幂函数关系;褐牙鲆标准代谢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二者为指数关系;褐牙鲆标准代谢率与体重和温度的关系用Rs=0.2340W^0.6695e^0.0372T表示。体重和温度对褐牙鲆的标准代谢率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0.
对氧化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ter oxydans\%)SCB329的纯培养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其生长曲线,确定其对数期为4~27h。获得纯培养的对数期菌体后采用凝胶包埋法制备完整染色体,用脉冲场电泳方法对SCB329的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确定其有一条染色体和一个大质粒。染色体的长度在22Mb到35Mb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